简介:目的评估采用小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优劣。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文献数据库,收集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小夹板外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治疗Ccolles骨折疗效对比的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从疗效、并发症、愈合时间3方面对两种外固定方法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①研究纳人1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166例患者(小夹板外固定组592例、石膏外固定574例);②小夹板外固定在colles骨折固定愈合中优良率显著高于石膏固定EOR=2.85(1.73~4.7),P〈0.00013;③小夹板外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石膏外固定[OR=0.33(O.20,0.56),p〈0.00017;④小夹板愈合时间低于石膏外固定但检验尚不显著[加权均数差WMD=-3.87(-8.93,1.18)天,P=0.13〉0.os]。结论小夹板外固定在Colles骨折治疗中有效率高于石膏外固定,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愈合时间均低于石膏外固定,通过文献检索目前各研究采用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不唯一,导致对Colles骨折疗效系统评价样本量较少,后期有待通过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是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oisAlzheimer于1907年首先加以描述,后人遂以其姓氏命名之,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中枢性认知功能障碍及近远期记忆损害,病理上以大脑皮层、海马等脑区神经元减少、老年斑(SPs)及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形成等典型性改变为特点.AD患者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显著下降,其他神经递质,如多巴胺(DA)等,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枢多巴胺系统在学习、记忆、认知及情感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AD发生、发展有着较密切的关系[1~2].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中手术的疗效。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作为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0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外固定治疗,研究甲组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总结VAS评分、关节活动度、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甲组的VAS评分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关节活动度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中,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率高、明显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简介:近年来,胃肠激素对生长发育和肿瘤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人胎结肠及直肠内胰多肽(PP)、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育及两种细胞的相互关系.本实验收集9~28wk因故中止妊娠人胎33例,取结肠、直肠组织,Bouin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取相邻切片按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分别显示PP-、SS-IR细胞.结果显示,9~11wk人胎结肠及直肠内可见PP-IR细胞,单个分散于尚未分化完全的绒毛及肠腺上皮;18~25wk结肠内PP-IR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直肠内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26wk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均明显减少.SS-IR细胞分散存在于9~11wk胎儿结肠早期绒毛上皮中,数量较多,11wk直肠内也可见;结肠及直肠在15~26wk时各胎龄组SS-IR细胞数量无明显增减,26wk后明显减少.与结肠相比,直肠中PP-IR细胞数量略少,而SS-IR细胞较多.将各时期胎儿结肠及直肠的PP-、SS-IR细胞(以有核阳性细胞数/视野)进行计数,表明PP-IR细胞数目比SS-IR细胞稍多.胎期结肠及直肠的SS-及PP-IR细胞有多种形态,有开放型,也有闭合型.PP-IR细胞胞体略小且免疫染色强度稍弱.两种细胞多单个分布,少数聚集成群.细胞发出突起伸至肠腔、腺腔或邻近细胞.主要分布于绒毛及肠腺上皮,偶见位于固有层.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未见这两种免疫反应物质共存在于同一细胞内.结果提示,人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和SS-IR细胞随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PP和SS分别表达于两种细胞.
简介:目的测量国人寰椎骨,为寰椎螺钉设计和内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55例干燥的成人寰椎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的长度、侧块中间宽度、侧块中间厚度、侧块外侧缘中点高度、侧块内侧缘中点高度、寰椎侧块的内倾角、寰椎侧块的上倾角、侧块后下缘的宽度和高度、寰椎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度和厚度;横突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度和高度等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椎侧块长(23.29±1.47)mm,侧块中间宽(11.13±1.17)mm,侧块中间厚(13.33±1.40)mm,侧块外侧缘中点高(19.18±1.61)mm,侧块内侧缘中点高(10.45士1.46)mm;寰椎侧块的内倾角(19.95±3.32)。寰椎侧块的上倾角(24.53±2.31)。;侧块后下缘宽(9.64±0.94)mm,侧块后下缘高(4.275=0.63)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11.05±1.12)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厚(4.82±0.65)mm;横突孔的前后径(7.30±0.89)mm,横突孔的左右径(5.90±0.78)mm椎动脉沟宽(8.40±0.58)mm,椎动脉沟高(6.38±0.79)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7.25±1.27)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高(4.16±0.83)mm。以上数据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得55例寰椎骨数据,寰椎侧块和寰椎椎弓根具备实行内固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