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8例结核病病例细菌学检测结果,探讨提高抗酸杆菌检出率的方法。方法2011年来我院传染门诊就诊的结核患者的68例,收集每人痰标本3份,采用痰涂片和痰培养法检测病人痰标本,鉴别培养基培养法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结果68位结核患者,涂片阳性的12人,阳性率为17.6%;培养阳性的20人,阳性率为29.4%;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的阳性率,两者联合阳性率为35.2%。培养的结果是分离出126株的分枝杆菌中非结核分支杆菌5例,占4.0%。结论培养阳性检出率优于涂片检查,两者联合应用的阳性检出率优于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发现率有增高趋势,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与预防是不同的,检验科开展分支杆菌的培养和鉴定是非常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腔以外妊娠的临床类型、临床特征、致病因素及预后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2月间收住院的98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归类分析、探讨发病原因,总结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结果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部位,混合感染是其主要原因。结论积极正确治疗盆腔、生殖道感染、规范抗炎抗感染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年龄区间,并探讨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8年4月至2022年3月,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的手足口病患儿共计1200名作为研究对象,而年龄区间值为0~11岁。在本次研究中,医务人员针对患儿的发病年龄时间进行记录,统计调查患儿的手足口病年龄区间流行病学,并分析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的必要年龄区间。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本次研究中录入的1200名手足口病患儿中,0-4岁发病占比为513(42.75%),5-8岁发病占比为412(34.33%),8-11岁发病占比为275(22.92%)。结论:在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年龄区间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儿童的高发年龄段,在0~4岁和5~8岁,整体来看8~11岁内的儿童整体发病率较低,在进行手足口病疫苗接种时,建议年龄区间为0~8岁8岁以后的儿童依旧具有一定程度的发病率,所以在临床上建议酌情接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及择期剖宫产各3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指导孕产妇做好孕期的体重管理,增强阴道分娩信心,以减少二次剖宫产损伤。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抗生素使用对比低于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的再次分娩,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的,经阴道分娩,可减少对母婴的损害,优于剖宫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密切结合CT表现,对68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8例中,大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病史,部分患者曾患缺血性脑卒中和/或出血性脑卒中。入院时87%的患者血压高于正常并出现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变化、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表现中的一种或多种,部分出血破入脑室。结论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意识障碍主要与急性颅内压增高有关,眼征是丘脑出血常见和重要的体征之一,而运动、感觉障碍的发生率在丘脑出血中较高,CT上显示出血部位、范围、大小,直接提示患者预后的好坏。综上所诉,患者各项神经功能能否恢复,及康复前景,与既往基础疾病、是否发生意识障碍,血肿部位、大小及是否破入脑室,脑室是否扩大,中线是否移位,及是否伴有严重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集68例PICC置管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穿刺成功66例,失败2例,并发症上肢静脉炎3例,上肢深静脉血栓2例、局部血肿2例、堵管2例。结论PICC安全、方便易掌握,留管时间长,可避免病人频繁扎针的痛苦。病人恢复快,易于接受的优点。减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