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约翰·布尔曼是英国新浪漫主义电影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人,丰富了过去英国只以社会现实主义为标志的国族电影的特征。他非常具有英国电影人的代表性,起步于电视台纪录片的工作,确立了自己对电影艺术和感情观照的角度和方法,在五十年的创作生涯里,拍摄了17部故事片,五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两次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不仅横跨大西洋,游走于英国和美国的电影制作,而且他也有超越一般英国电影人的地方,他的足迹遍布了欧美亚非拉全世界的角落。他不仅对于英美社会有着深刻的洞见和观察,而且对世界重大的关切现象和问题也做出了自己的影像思考和回应,同时对电影形式和类型有着丰富多样的实践。特别是,他以记忆和个人的经历,作为电影发生的原则和基础,醉心于亚瑟王寻找圣杯的传奇神话,试图以光影晃动的艺术方式,来实现并超越物质世界的还原和再现,而达到精神和情感上的平衡与和谐,发扬了一种记忆现实主义的特质。他经常编导制片合一的创作方式所留下的作品既是作者个人的,也是属于英国的,打开了美国市场,并推动了爱尔兰电影的发展。当然,他的作品也是属于全世界的。本期的一组文章通过《视与听》杂志编辑对布尔曼的访谈,以及对其不同时期电影作品的介绍和分析,相信读者会对这位大师级的导演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于我们了解英国电影和电影人的创作情况也会有所裨益。
简介:我初逢《让娜·迪尔曼,商业码头街23号,布鲁塞尔1080))是在1975年的爱丁堡电影节上。在当时的电影背景下放映此片有两点奇特之处。首先,那年的电影节为彰显时代电影的活力与丰富性,放映了来自美国的:《一个女人的电影》、《演员的生活》(伊冯娜·雷内,1974和1972),《梅西的世界》(曾担任尚塔尔·阿克曼、伊冯娜·雷内和萨利·波特摄影师的巴贝特·芒格特执导,1975),《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迈克尔·斯诺,1974),《直言不讳》(乔恩·约斯特,1973);来自英国的:《惊奇的薪资平等表演》(伦敦女性电影团体,1974)、《夜间清洁工》(巴域街电影集体,1975);
简介:蒋雯丽因《立春》女主角王彩玲的成功表演,获得第二届罗马国际电影节影后桂冠。2007年是蒋雯丽表演的一个“丰收年”,突出体现在电影《立春》与电视连续剧《金婚》的表演上,无论是性格跨度、年龄跨度、表演难度都有了可喜的飞跃。在《金婚》中,她从25岁演到75岁,该剧成为2007年度最火爆的电视剧,在北京电视台首播时,平均收视率达到16.45%,第42集创下收视率20.83%的奇迹。《金婚》成了她继《中国式离婚》之后又一部影响全国的电视剧,相继将《北京青年周刊》主办的2007年BQ红人榜、北京电视台主办的2007年影视盛典、新浪网主办的2007年网络盛典的“2007年度最佳电视剧女主角”、《南方人物周刊》杂志主办的年度魅力人物评选“亲和之魅”奖揽入囊中。特别是《立春》中王彩玲的性格塑造,达到惊人的艺术效果。有的业界人士甚至认为:“蒋雯丽塑造的王彩玲,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女演员塑造的最成功、最深刻、最准确、最有魅力的角色。她达到了很多演员想达到但无法达到的艺术创作境界。”为深入探讨蒋雯丽的表演,我刊特约请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林洪桐教授同她进行了这次对谈。
简介:<正>这是二十一年以前的事了。1939年5月我才从苏联回到祖国不久。延安已经是春末夏初,气候温暖的日子。14日夜,组织部大礼堂内正开晚安,由鲁迅艺术学院演出《冀东起义》三幕话剧。我们坐在长条凳上准备看戏的时候,进来了罗曼·卡尔曼。卡尔曼是苏联著名的电影摄影师,我与他彼此知名已很久了,只是没有机会见面。他今天刚由重庆来到这里,是乘坐小汽车,带了翻译,远道跋涉而来的。我们相见后都很高兴,象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亲切地问候,他带有些出乎意料的口吻说:“埃弥萧,愿来你在这里!……本想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一定要认识认识你,谁知道今天在这里见面了!”我们拥抱了。他激动地说:“来中国八个月了,到延安才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