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的初、复评将于六月初开始,数十个报名参评作品的录像带正静候评委们的严格审视。其中究竟谁能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决赛?前往宁波角逐“金荷花”的12部作品能否代表当前我国舞剧、舞蹈诗创作的一流水平?最后捧得“金荷花”的那部舞剧或舞蹈诗是不是“众望所归”?这些都是容易引发议论的话题。应该说规模如此之大的舞剧、舞蹈诗评奖活动,不仅是中国舞蹈半个世纪以来鲜见的盛事,也是世界舞坛上的创举。它表明了舞剧、舞蹈诗创作在中国的活跃以及中国编导家们从未止息的热情。但是,活跃与热情并非等同于全部优秀,当几十部类型不同、风格迥异、语言纷繁的舞剧、舞蹈诗同时放在一起评判,当各个舞种的舞剧作品交叉混杂从而使可比性有所降低,当水平接近或优缺点同样突出的作品纷至沓来一字排开———这个时候公正而准确地去断定孰优孰劣,似乎也不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情。国际舞蹈比赛(如芭蕾)的惯例是设有规定剧目,所有的演员都跳规定的舞蹈,竟技水准一目了然。作品比赛也往往局限于某一舞种(如现代舞),在同一类别中评议,较易分出高下。即使像首届“荷花奖”舞蹈评奖那样综合性的评奖活动,因为分成五个舞种的评委小组...
简介: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并批示,地址“以在人民大会堂以西为好”。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这一工程未能实施。1990年,文化部提出在原址上兴建国家大剧院。1997年10月,中央决定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空地尽快兴建国家大剧院。1998年1月8日,中央正式决定用4年时间,投资25.5亿元建成大剧院。1998年4月,公开招标,保罗·安德鲁的方案中标。2000年4月,工程动工。2000年7月,国家大剧院停工待命,征求修改意见。2001年12月,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工。2003年12月2日,国家大剧院封顶。2007年,国家大剧院开始演出……时至今日,中国国家大剧院长达三个半月的开幕演出季已经过了三分之二,而争议之声从大剧院开始筹建时就没有停息过,大剧院在万众瞩目中俨然成为中国最具关注力的建筑和文化现象,我们特编撰此文,力图从剧场文化以及舞蹈的角度去解读和面对这个庞然大物。
简介:社会生活的多变带来艺术领域的多变,我们站在舞蹈这座圣殿面前,仿佛对着“赫拉克利特之河”,艺术是一个魔术般的世界,对它的变幻莫测,人们常常感到无可适从。舞蹈理论研究就是处在这样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它的显著特点是确定性,需要对每一作品在理性上作出清楚明白的解答。另一方面,人们又不满足于这种清晰明了的解释而喜欢舞蹈作品带来的宽范的、不确定的意蕴,语言的限量反而成了人们理解舞蹈的障碍。舞蹈就是这样的神奇,凡俗,雅致;简单,复杂;清晰,模糊交融在一起。它的动作可以使人抛弃杂念,完全沉浸于纯粹的近于迷狂的感情王国中,一切对动作理性的、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