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什么是赋格?赋格是什么?这是赋格学乃至复调学科中两个重要的基本问题。此问题的解答将会对其他问题的研究产生广泛的影响,甚至对弄清楚整个学科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文章从探讨何谓赋格入手,试图理清赋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历史演化脉络,通过明确赋格与体裁、曲式和技法等概念的关系,强调赋格也是音乐创作上旨在追求的一种精神,并概括总结了"赋格精神"的具体表现内涵。

  • 标签: 赋格 结构特征 历史演化 体裁与技法 赋格精神
  • 简介:本文从多方面阐述和声的演变过程,从古典到现代,各时期和弦的结构特征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遵循着某种特定的轨迹前行,保持发展的同时在音乐作品中显现着鲜明时代特征。随着社会前进的脚步,人们的听觉习惯也随之改变,让人们听觉层次上的审美同步前行。回顾历史,看清脉络。

  • 标签: 和声 结构 和弦 音程 协和 不协和
  • 简介:文章通过两个个案研究,针对表演情景中铜鼓乐舞者的乐舞竞技活动,从竞技技巧、竞技结构、竞技韵律等有关铜鼓乐舞的竞技表演环节着手,沿着民间话语及其相关语汇的线索,分析"固定"与"即兴"、"传统"与"现代"等铜鼓乐舞的多样性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有助于理解铜鼓乐舞的竞技本质。

  • 标签: 铜鼓乐舞 公母 番瑶 竞技
  • 简介:<正>对于在时间中呈示与发展的音乐艺术来说,音乐材料的再现手法有着极为突出的地位、意义和作用。它不同于文学诗词中相同诗句的再现,那种诗句的再现所产生的意义和范围都有限,是静态的,方式方法也单一,而且通常也不总是那么必要。然而在音乐艺术中,再现却为绝大多数曲式结构成形、演变与复杂化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因此,对再现进行一番探索,研究它在各种规模或结构的音乐发展中的表现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不仅可以展示各种

  • 标签: 作品 手法 表现形式 主题 再现部 曲式结构
  • 简介:一1963年,我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主修了五年的钢琴演奏专业,毕业演奏会的曲目是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第24首)、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邹鲁《奏鸣曲——青春之诗》等。

  • 标签: 中央音乐学院 第一钢琴协奏曲 《匈牙利狂想曲》 学业 硕士 回忆
  • 简介:完成了所有“音乐硕士”的课业,作品也交了,文章也交了,独奏会也结束之后,这时候便是等待“结果”的日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既兴奋又期盼,更多是痛楚、焦急不安的骚动。

  • 标签: 硕士 音乐 学业 回忆 独奏
  • 简介:舞台上她们是摇曳生姿的美丽歌姬,荧幕上她们是风情万种的千变女郎。多变的代言广告让我们看见了完美声音背后更多的魅影重重。

  • 标签: 平面广告 歌手 舞台 时尚 偶像 日本
  • 简介:手风琴是借鉴我国古老的乐器"笙"的发音原理而发明的,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它具有携带方便、简单易学、表现力丰富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乐器,并对我国各个时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史料为基础,主要叙述了手风琴自传入我国以来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当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 标签: 手风琴 传播 普及 手风琴制作 交流 考级
  • 简介:自"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逐渐进入到中国的知识界和文化艺术界。当中国传统文人们还在感慨"鸦片战争"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带来冲击时,近代"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又使中国社会向着自身的变革迈出了前进的步伐。在这个进程中,以西方科技与文化为代表的新思想、新艺术开始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批新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开始站出来引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 标签: 音乐创作 传统文化带 江文也 文化艺术界 “五四运动” 钢琴套曲
  • 简介:<正>传统意义上,经典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经过时间的汰择而留存下来的,在审美上达到了艺术的极致,在形式上具有典范、法则、准则的权威性作品。但自20世纪70年代始,"经典"的概念遭到西方理论界的质疑,引起了学界的争论,人们认为"经典"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审美建构,它是一个历时概念,裹杂着复杂的意识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文化权利博弈的结果,"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

  • 标签: 《窦娥冤》 关汉卿 经典化 窦娥 文化权利 《金锁记》
  • 简介:暴玉喜的家乡是一座千年古县,为中国北方的曲艺沃土,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知名的曲艺之乡。这里蕴含着无比巨大的能量,生生不息而又源远流长。有人说,华夏的大部文明史就在拥有350万人口的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大地浓缩着,抓一把上党大地的泥土就能攥出曲艺的汁液来。

  • 标签: 曲艺创作 华夏文明 鼓曲 山西省长治市 中国曲艺 月儿落西下
  • 简介:1913年1、2月间,刚刚度入三十七岁的王国维完成了他的戏曲史研究总结性著作《宋元戏曲史》。他从书桌边站起来,呵了呵有些发僵的手,踱了几步,然后又坐下来,踌躇满志地写下了如下几句话:'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为

  • 标签: 戏曲研究 自余 中国戏曲 《宋元戏曲史》 中国戏剧出版社 曲录
  • 简介:一、清代书场弹词发展史的简单勾勒书场弹词属于民间曲艺,在旧社会是下九流的江湖行当,一般的文人是不屑于将笔墨点染其间的,所以尽管书场弹词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今天要想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也还是相当的不容易。而从过去文人笔记中搜辑到的片言只语仅仅能够让我们模糊地知道这是一门至少在南宋就有的说唱艺术,经金、元两代直到明代,一直不绝如缕地在民间流传着,只是由于资料的关系,我们今天很难详细地勾勒其时的演出状况和文本特点罢了。对此历史的遗憾,我们只好等待历史的奇迹出现。现在我们能做到的,是对距离我们的时代最近的、资料和文本保存相对比较好的清代书场弹词作一番探究,相

  • 标签: 清代 书场弹词 发展历程 基本特征 民间曲艺 说唱艺术
  • 简介:1976年,当两个年轻的朱利亚德音乐学院毕业生尤金·德鲁克(EugeneDrucker)和菲利普·塞茨(PhilipSetzer)决定组成一个四重奏团继续他们学生时代就开始的合作演奏的时候,谁也无法想象在25年后的今天,他们不仅仍作为音乐伙伴在一起演奏,而且还达到了专业上的最高峰。

  • 标签: 四重奏 演奏 音乐学院 想象 高峰 历程
  • 简介:<正>中国古代乐律学的两个概念——三分损益法与三分损益律,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似乎并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其含义是明确的。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方法,而三分损益律,即通过三分损益法产生的律制。对于三分损益法,笔者的理解与上述并无分歧,而对于三分损益律,笔者认为由于这种解释缺乏历史的视野,难于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古代三分损益这种律学观念的历史内涵,因而是有缺陷的。那么,回到古代文献有关记载本身,以史料为起点作再次的考察,应该说仍是有必要的。

  • 标签: 吕氏春秋 三分损益律 历史内涵 三分损益法 律历志 史料
  • 简介:欧洲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始于几百年前甚至是上千年前,这种影响是由欧洲来华的天主教和基督传教士、神父通过传教活动引起的。早期局限于崇拜仪式,而音乐则通过宗教仪式为中国教友所熟悉。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旧式学堂被新式学校所取代,1905年科举考试终止,音乐课首次被编排到学校课程的体系之中。随之涌现出了新式作曲技法的学堂乐歌,这些乐歌在儿童和学生之间流行开来。这就是中国新音乐的开端,即"欧化的中国音乐",编曲或作曲者多为学校音乐教师。这种新型欧化了的中国音乐简称为"新音乐"。此术语类似1919年"五四运动"中出现的"新文学"的概念。根据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和军事的发展来看,中国新音乐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学堂乐歌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内战时期、建国初期的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以后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新音乐"发展。二十世纪,欧洲音乐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作品的作者、作品所运用的音乐语言以及对音乐的思维和美的品味。然而,中国的欧洲音乐爱好者对这三点表现的虽然相当强烈,同时也颇为肤浅。这种影响是强烈的,因为中国有太多的音乐爱好者崇拜欧洲音乐;这种表现是肤浅的,是因为中国作曲家的作品缺乏扎扎实实的内容——哲学的、人文的。上面便是这篇文章所讨论的主要内容。

  • 标签: 新式欧化的中国音乐 新音乐 人文音乐 专业作曲家 音乐语言 音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