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清代书场弹词发展史的简单勾勒书场弹词属于民间曲艺,在旧社会是下九流的江湖行当,一般的文人是不屑于将笔墨点染其间的,所以尽管书场弹词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今天要想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也还是相当的不容易。而从过去文人笔记中搜辑到的片言只语仅仅能够让我们模糊地知道这是一门至少在南宋就有的说唱艺术,经金、元两代直到明代,一直不绝如缕地在民间流传着,只是由于资料的关系,我们今天很难详细地勾勒其时的演出状况和文本特点罢了。对此历史的遗憾,我们只好等待历史的奇迹出现。现在我们能做到的,是对距离我们的时代最近的、资料和文本保存相对比较好的清代书场弹词作一番探究,相
简介:欧洲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始于几百年前甚至是上千年前,这种影响是由欧洲来华的天主教和基督传教士、神父通过传教活动引起的。早期局限于崇拜仪式,而音乐则通过宗教仪式为中国教友所熟悉。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旧式学堂被新式学校所取代,1905年科举考试终止,音乐课首次被编排到学校课程的体系之中。随之涌现出了新式作曲技法的学堂乐歌,这些乐歌在儿童和学生之间流行开来。这就是中国新音乐的开端,即"欧化的中国音乐",编曲或作曲者多为学校音乐教师。这种新型欧化了的中国音乐简称为"新音乐"。此术语类似1919年"五四运动"中出现的"新文学"的概念。根据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和军事的发展来看,中国新音乐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学堂乐歌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内战时期、建国初期的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以后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新音乐"发展。二十世纪,欧洲音乐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作品的作者、作品所运用的音乐语言以及对音乐的思维和美的品味。然而,中国的欧洲音乐爱好者对这三点表现的虽然相当强烈,同时也颇为肤浅。这种影响是强烈的,因为中国有太多的音乐爱好者崇拜欧洲音乐;这种表现是肤浅的,是因为中国作曲家的作品缺乏扎扎实实的内容——哲学的、人文的。上面便是这篇文章所讨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