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巴金在南京读书时期与吴克刚通信相识,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在巴黎,他们第一次见面,并一同继续探讨社会问题,一同投入营救凡宰特、萨珂的活动。从法国回国后,巴金曾专程到泉州看望吴克刚。对吴克刚这位相知很深的朋友,巴金在小说中以他为模特儿,或在散文多次提到他。后来吴克刚到台湾工作,解放后几十年的海峡两岸阻隔使巴金与吴克刚断了直接交往,但他们的感情和友谊并没有中断,到了晚年他们再度聚首。巴金与吴克刚的友谊保持了一生,吴克刚是对巴金有重要影响的朋友。以丰富的资料、书证为基础,探索巴金与吴克刚相识、相交事实,梳理两人有着七十年长久的友谊,追寻历史细节。
简介:一些研究者对巴金的抗美援朝创作给予了否定或较低评价,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巴金的抗美援朝创作质量并不低。巴金当时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中体验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是带着塑造新时代新英雄形象的使命进行体验生活和文艺创作的。巴金关于抗美援朝的小说在艺术上亦有着可贵的尝试和收获:将故事置于立体多维的空间中,展开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新人形象;进行真和崇高统一的新的审美追求。创作小说《三同志》的失败,不足以颠倾巴金抗美援朝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三同志》失败的基本原因在于巴金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生活还不够。
简介:巴金一直似兄长般十分关心、爱护曹禺,他以艺术家的敏感和高度的艺术鉴赏力,先后发现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家》等多部经典,并给予独特的崇高的评价,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戏剧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其他文艺家审读剧本更多地注重艺术形式不同,巴金读《雷雨》,他首先是感受剧本的内容,为《雷雨》艺术的情感冲击力所打动。对《日出》,巴金能够体味曹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认识。巴金在《雄壮的景象》一文里为《日出》作的断言,在当时文坛里声音显得独特,但也可以说是我国作家中对《日出》的历史地位所作的最高的、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巴金没有用庸俗社会学的观点解读话剧《家》,他完全用艺术审美的眼光来感受话剧《家》,理解话剧《家》,充分肯定了曹禺改编的《家》具有独立的生命。对话剧《家》,巴金明白曹禺在剧作融入他自己有关现实生活的真切的体验。因而,巴金对曹禺剧作的评价能作出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