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格拉姆?阿利森把新时期中美大国关系的变化状况描述为“修昔底德陷阱”,虽然成为西方国家对中美关系的习惯性认识甚至共识,但对它的质疑之声也是在西方首先发出的,并对跨越途径进行了探讨。中国学界这方面的研究,始于对西方“修昔底德陷阱”话语和思维的反驳,盛于习近平访美期间重提“修昔底德陷阱”,深化于打造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话语体系。其途径是放弃“修昔底德陷阱”思维,准确把握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深化研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打造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话语体系。
简介:通过对学生原有家庭作业的抽查与调研,我们发现传统的家庭作业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统一任务”居多,“学情”关注少。据调查,大部分教师会根据中等生的水平来设计作业.早就学会了的学生也做同样的作业,白白浪费时间,还可能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学科作业”为主,“情感”关注少。因为家庭作业的内容普遍单一调,枯燥乏味,甚至偏难繁重,多数学生对作业有“任务”观点;三是“书面作业”为主,“实践”关注少。学生的大量时间都花在书写作业上,很少有时间做运动、听音乐、社会实践等。作业内容、方式、手段、技术日趋单一,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感”和“兴趣压抑感”.也容易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成为教育活动的一大伤口。教育的功利化、工具化使教育的最高理想和信仰逐渐淡化,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缺少整体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