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互联网创新之繁荣有赖于其对革新成果共享的保护。这源于互联网设计了一个中立的平台,使得最大范围的创新者都能资源共享。然而,这种架构正在受到法律和技术的控制而日益改变。这种转变将破坏互联网创作和革新发生的机会。互联网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在格看来,是个关涉自由之本质的真正的问题。

  • 标签: 创新 知识公域 中立平台 自由之本质
  • 简介:网络空间并非一个超越规管的区域。劳伦斯·格认为,规管者就是代码,即塑造网络空间的各种软件和硬件。互联网正由一个自由论者的乌托邦变为一个被商业利益控制的处所。如果任其发展,互联网将变为一个完美的控制工具——不仅是受控于政府,更主要是受控于软件编程者。在格看来,解决之道在于如何将美国宪法所确立的原则"转译"或应用到虚拟空间。

  • 标签: 代码 网络空间 架构 规管
  • 简介:2002年7月29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先生等一行7人拜访仲裁委员会。中国贸促会法律部部长兼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下称贸仲)副主任王生长博士在贸仲所在地北京高斓大厦六层贵宾室接待了美国客人。宾主进行了友好会谈。贸仲仲裁研究所主任兼贸仲副秘书长王承杰、贸仲办案处处长王洁以及仲裁研究所副主任李虎参加了座谈会。

  • 标签: 美国商务部 部长 北京 贸促会 副秘书长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 简介:<正>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自由主义者觉得现实中既有的制度空间依旧无法承载人们的自由梦想,开始转而把因特网视为寄情自由的理想之所,在网络空间中想象、构筑、憧憬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如果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宪法结构不作出与自由所需的技术条件相一致的变革的话,那么,

  • 标签: 网络空间 因特网 代码系统 网络架构 政治架构 现实空间
  • 简介:美国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政教分离制度,在国家与宗教之间树立起一道分离之墙,以保障个人的信仰自由。然而,美国是一个有着信教传统的国家,宗教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政教分离制度成为了一个难题。最高法院所确立的"蒙准则"无疑为法院裁决政教分离案件提供了一个可供适用的标准,但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此问题。而蒙准则的适用困境,不仅让我们意识到处理政教分离案件的困难,也让我们对政教分离制度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自由主义理论有所反思,其固然保障了宗教信仰自由,在适用中却有"彻底驱逐上帝"之危险,其固然解决了宗教干涉世俗政权的问题,却也导致了国家政权神圣性的丧失。

  • 标签: 莱蒙准则 政教分离 自由主义 公民宗教
  • 简介:<正>自由资源是革新和创造的关键;缺少自由资源创新将会受到阻碍。——劳伦斯·格1999年,格教授以他的CodeandOtherLawsofCyberspace一书震动了美国知识产权界。在该书中,格教授认为软件体系和编码塑造了经济和社会,他把这一发展趋势用振聋发聩的语言进行了概括——"编码就是法

  • 标签: 公共资源 私有财产制度 网络资源 竞争性资源 网络社会 网络管理
  • 简介:对《论犯罪和刑罚》中刑罚与死刑章节的细致和现代解读表明:宜把此书视为主题是犯罪和刑罚的时政性评论文集,而非学术性论著;贝卡利亚并未在终极意义上倡导废除死刑。他反对由来已久的死刑滥用和放肆,这是此书阐述的死刑主题,只是稍微延伸性地将反对语义扩张至废除死刑。这种扩张,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其设想的以终身服苦役替代死刑的改良理念而服务的,即死刑在根本上不符合刑罚目的。因此,其死刑废除理念并未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源泉,也没有获得过全面的论证支持。贝氏赞成保留但改进死刑。贝氏之废除死刑,仅仅是为了证明其替代性刑罚设计之理性、优良、符合普遍性功利原则。考察贝氏与死刑废除理念间的关联性,必须意识到死刑废除之于贝氏,具有的强烈时政性与个体性心理因素。

  • 标签: 《论犯罪和刑罚》 时政性论文集 未废除死刑 反对死刑滥用和放肆 死刑替代品 终身服苦役
  • 简介:《论犯罪与刑罚》是刑法史上的一本旷世名著,为作者贝卡利亚带来了尊贵的荣耀和不绝的赞誉。重读经典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近来笔者就在思索:仅仅把贝卡利亚的刑罚目的观理解为威慑刑是否全面?书中的多处论述已向我们暗示,威慑是其刑罚目的的主要内容,但是关于刑罚的度,则是以相对的报应刑为根据的。经过考证,笔者将贝卡利亚的刑罚目的观总结为:以威慑刑为主,以报应刑为辅,报应为威慑划定疆界,威慑为报应确立效益,报应是实现威慑功能的手段。报应刑、刑法公正、个别威慑、程序预防四位一体,威慑刑、刑罚功利、一般威慑、实体预防四位一体,构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一体化刑罚观。这并非故作标新立异的思考,而是希望对经典作家著述作更全面评价的一种探讨。

  • 标签: 报应刑 威慑刑 公正 功利 双面预防 双层预防
  • 简介:2016年3月11日,在生命的年轮即将绕满87圈之际,埃尔文·多奇(ErwinDeutsch)教授不幸于哥廷根与世长辞。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埃尔文·多奇教授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却依然满怀热情密切关注着责任法、保险法及医疗法方面的司法判决。就在他去世的那天,教授还在忙着准备自己的一本医疗法著作的新版本。1953年,埃尔文·多奇获得海德堡大学法学院授予的法学博士学位。

  • 标签: 埃尔文多伊奇 纪念埃尔文
  • 简介:《维比海法》继承了《奥列隆惯例集》的传统,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广为流行。《维比海法》原名为《哥得兰海法》,首先成文于1505年,由位于哥本哈根的GodfreyofGemen出版社出版。本译文选自《海事黑皮书》第四卷所收录的TheLawsofWisbuy,《维比海法》的英文译本首先收录在1705年的AGeneralTreatiseoftheDominionoftheSeaandthecompleteofSeaLaws(《海权与海法大全通论》)。《哥得兰海法》,原文共66条,译成英文后共70条。据北欧学者研究,《维比海法》并不全部源自哥得兰,而是分别源自波罗的海地区(前14条,第7条除外)、佛兰芒或者加科涅(第15条至第39条)、荷兰(第40条至第66条)。xxvii-xxviii就内容而言,《维比海法》涵盖船长、船员、船东之间的权利义务、海难救助、船舶租用、船舶抵押、船舶碰撞、共同海损、船舶优先权等。《维比海法》继承了《奥列隆海法》的内容,对于调整15世纪北欧的海上贸易起到重要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被美国海事判决所援引。

  • 标签: 维斯比 海法 海难救助 引航员 英文译本 海上贸易
  • 简介:'德文、数学和历史的高中毕业成绩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具有从事法学研究的天分'。维尔纳·豪在其三次担任哥廷根大学法学院院长期间在新生开学典礼致辞中如是说道。毫无疑问,他自己便具有这一天分,并对历史尤为感兴趣,这促使他最终选择了从事法学研究。

  • 标签: 维尔纳 法学院 哥廷根大学 经济学 研究领域
  • 简介:<正>韦伯的权威理论是其政治社会学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部分,而且,根据莫姆森的见解,也是韦伯社会学体系中最为成熟的部分。然则,这一部分恰恰是韦伯权威理论中最难理解、最多歧义的部分。

  • 标签: 韦伯 法律权威 政治社会学 合法性 支配 理论体系
  • 简介:一、密的生平和著作亚当·密1923年出生于英国,曾先后在格拉哥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一书,为政治经济学创立了科学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最杰出、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亚当·密的经济思想集中体现在《国富论》中,全书共分5篇:第一篇论述了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及劳动生产物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论述了资本的性质以及积累和用途。第三篇论述了财富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发展。第四篇

  • 标签: 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 劳动者 自然价格 《国富论》 劳动生产力
  • 简介:提起米海依尔·戴尔玛-马蒂(MimineDelmas-Marty)夫人,恐怕在法国学习法律的中国留学生无人不知。他们喜欢尊称她为“戴教授”,显然这带有浓厚的中国味。早年留法的卢建平博士说,“戴教授”的中国弟子们还称她为“MDM”(法语“夫人、女士”的速记符号)。

  • 标签: 戴尔玛斯——马蒂夫人 法国 法学教育 法律文化
  • 简介:当东(GeorgeThomasStaunton,1781-1859),也译作乔治·托马斯·当东、托马斯当东、司当东、汤顿、士丹顿等,是近代中英关系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位重要人物。其父乔治·伦纳德·当东准男爵(SirGeorgeLeonardStaunton,1737-1801),也被称为老当东、大当东等,是早期英国著名的外交家和汉学研究学者,曾担任1792年英国首次访华即马戛尔尼(GeorgeMacartney,1737-1806)使清使节团副使,著有《英使谒见乾隆纪实》(AnAuthenticAccountofanEmbassyfromtheKingofGreatBritaintotheEmperorofChina)等;小当东则是此行的见习侍童(pageboy)。小当东亦是英国第二次访华即1816年阿美士德(WilliamPittAmherst,1773-1857)使团的副使。小当东一生之中,主要著有《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1805)、《中英商业往来札记》(MiscellaneousNoticesRelatingtoChinaandourCommercialIntercoursewiththatCountry,1822)、《阿美士德使团记行》(NotesofProceedingsandOccurrencesduringtheBritishEmbassytoPekinin1816,1824)及《英中商务考察》2卷本(ObservationsonourChineseCommerce,1850)。此外他还从中文直接翻译了《大清律例》(TaTsingLeuLee,1810)和《异域录》(NarrativeoftheChineseEmbassytotheKhanoftheTourgouthTartars,1821)两部英文作品。小当东虽称不上著述等身,但他的代表性作品1810年《大清律例》英译本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他本人也因翻译此书而一跃成为西方最富盛名的汉学家。在近代中英交流史上第一代译者之中,他是声望最高的一位,他甚至被视作仅比他年幼一岁的英国第一位新教来华传教士马礼逊(RobertMorrison,1782-1834)的赞助人。小当东为《大清律例》英译本所撰写的长篇"译者序"共计35页,全面展现了包括小当东在内的西方精英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法律的认识程度,是典型的"十九�

  • 标签: 《大清律例》 译者序 阿美士德 种痘奇书 商务考察 商业往来
  • 简介: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对侦查机关的搜查行为做出了严格的限制,禁止对公民的人身、财产、住宅等进行任意搜查,必须在有充分的理由并获得搜查令的情况下才可进行。但是,第四修正案的内容与界限并非一成不变,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是否可以搜查手机信息的问题引起了诸多争论。在利诉加利福尼亚州一案中,法院认为手机中存储有大量隐私信息,这与传统上警察附带搜查的实物不可同日而语。即便为打击犯罪,也不可以侵犯隐私权为代价对手机信息进行附带搜查,而必须在具备搜查令的前提下才可展开搜查。

  • 标签: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 手机搜查 隐私权 司法审查
  • 简介:埃尔文·多奇的两本著作《侵权法》和《医疗法》在德国深具影响。而多奇教授对过错理论的研究也有独创之处。由于医疗侵权中过错的重要性,多奇对过错的分析结合了众多医疗侵权的具体情形,而他对医疗侵权中组织过错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对德国医疗法具有深远影响,他对组织义务的分类,即首要的组织义务和次要的组织义务、抽象组织义务和具体的组织义务,已经成为德国组织义务法教义学分析的经典框架。

  • 标签: 《侵权法》 《医疗法》 过错理论 组织过错
  • 简介:美国佩大学(PaceUniversity)法学院研究生部主任MarkR.Schulman教授于2005年11月11日专程访问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委)。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王生长博士会见了MarkR.Schulman教授。

  • 标签: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大学 美国 MARK 部主任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