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阳明两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对四句教颇持歧解,后人因此持续对“无善无恶”进行若干辩论。黄宗羲较支持钱德洪,牟宗三则倾向于王畿。然考察《传习录》,另有一组渐顿、本体工夫的对比,即阳明“心即理”与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而这其实才是阳明阐发良知学的基源问题。对照之下,钱德洪的理解显然近于此说,而较不契于阳明晚期以无善无恶说良知的说法。同时,阳明的良知除了心性本体之外,另有存有本体的意义。从对“恶”的处理来看,两者之间显见差异。从心性本体而言,恶的来源是外在的、后天的。但从存有本体而言,就不能说另有外来的障蔽;于是,恶便成为自身的异化。对此一问题,阳明本身并未有解,牟先生则藉由《大乘起信论》“依于一心有二门”的理论模型说解之。不过,我们认为《大乘起信论》之说与“无善无恶是谓至善”并不相同。同时,再比对钱、王之说,二人虽也有“心无一善”的说法,但前者乃是指“不心外求理”,后者则是指“空洞无一物”,显然对良知本体的理解颇不相侔。准此可知,阳明的良知教当有前后期之差异,而后期在道德之外,明显另具佛、道二家超越善恶、超越道德之意义。

  • 标签: 良知 存有 本体 无善无恶 至善无恶
  • 简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场景下,转型时期的中国司法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其功能正从单纯的解决纠纷走向为基层社会提供规范供给,重构基层社会规则体系,强化基层社会制度的正统性基础这一关键层面。这种新的司法模式不仅要求将法官个性化的办案经验体系化,以解决具体的纠纷,而且要促使基层社会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相互尊重与合作,最终达成一种立基于多元规则相生共存之上的规则共治。

  • 标签: 司法模式 规则治理 规则共生 规则共治
  • 简介: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问题是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课题。转型期市场经济中的许多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缺乏有效的平衡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了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关系,探讨了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机制的对策,这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协调机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所有权 控制权 协调机制 利益相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