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在其诗词中创造性地提出其军事审美理想是建立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造就千百万具有敢打必胜献身精神的新型革命军人,以武力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实现崇高壮丽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毛泽东诗词以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引导军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以生动壮美的革命实践坚定军人忠于人民的价值取向,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军人敢打必胜的献身精神,对构造当代军人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军事审美理想 军人人格
  • 简介: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是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扬弃。从来源上看,毛泽东博采众家,以古代、近代中国各种理想人格观中的合理成分作为重要的理论来源,吸收其精华于自己的党员党性观中,使自己的党员党性观具有了继承性和丰富性。从内容上看,毛泽东坚持批判改造和古为今用的方针,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进行了革命性的发展,超越了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个体自省与主观直觉等内容和方式,实现了党员党性观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通过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胜利,毛泽东最终实现了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创造性转化。

  • 标签: 毛泽东 党员党性观 理想人格 创造性转化
  • 简介:马克思理想人格思想的当代启迪意义,在于它从人格塑造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性原则,即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生成和人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矛盾的和谐解决。马克思关于理想人格的实现的思想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 标签: 和谐社会 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 理想人格思想
  • 简介:理想不是空想、幻想,它是心灵思维向上的运动。能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精神图景,能唤起人们的强烈的奋斗动机与拼搏潜能,把尚未实现的东西转化为现实。文学理想是人类理想之一翼,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设立理想维度,将其作为文学价值系统中居于最高位置和核心地位的构成,是因为理想乃是统帅一切元素,聚合所有奋斗目标的核心价值。文章提出,理想能照亮黑暗角落和前进的路程;理想是一种聚合向上之力,推动人类和文学前行;理想教人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艺术境界。理想为人们提供"道路感"、"方向感"和向上目标。永恒之理想,引导我们飞升。

  • 标签: 理想 理想维度 引领文学 美好
  • 简介:胡耀邦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党和人民做出了令人瞩目景仰的重大贡献。他理想信念坚定、坦荡正义、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公私分明、廉洁奉公、民本勤政、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高洁人格风范,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当前我们自觉践行"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标签: 胡耀邦 人格风范
  • 简介:周发源在《船山学刊》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是一座丰碑,是巨大的精神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毛泽东的人格风范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继承和发扬,其主要体现在立志高远、惟真务实、坚忍不拔、虚怀若谷、严于律己五个方面。毛泽东的高远志向主要体现在胸怀天下、为国为民、坚信马列三个方面。

  • 标签: 人格风范 毛泽东 中华民族精神 周发源
  • 简介: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人。他革命一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就是争取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和富裕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梦'。全世界都知道毛泽东那句名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向人类社会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理想追求。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毛泽东洋为中用,全新创造中国理论;倾其一生,奋力开辟中国道路;率先垂范,致力创造中国精神;以民为本,凝聚发挥中国力量。对于学习和实践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的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民族复兴 理想追求
  • 简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治国雄才。其中尤以诸葛亮与周恩来最为著名。前者是“两朝开济”的一代名相,后者是享誉世界的开国总理,他们不仅有着相似的地位,更有着相似的才智、功勋和无私奉献精神,因而他们无论是在生前还是身后都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敬。通...

  • 标签: 周恩来 诸葛亮 人格魅力 毛泽东 蜀汉政权 人格的魅力
  • 简介:个人是国家、民族、社会的有机分子和最终载体,因而全球化必然对个人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个人面对全球化主要有三大挑战和压力:参与与适应,竞争与互赢,合作与和谐。这就使得个人必须针对全球化而努力超越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因此,成功应战全球化最关键之处在于由外在转向内在,塑造健全的个体人格。全球化背景下塑造健全个体人格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全球意识,根本任务是塑造个人的自由人格、崭新人格和全面人格

  • 标签: 全球化 全球意识 健全人格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其中,培养国民的健全人格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人格教育思想 当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邓小平 社会主义建设者 党的教育方针
  • 简介:刘少奇的人格魅力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刘少奇人格魅力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刘少奇人格魅力”的研究和学习,对于当今推进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官德建设,促进服务型政党的形成无疑都具有长远的重要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人格魅力 刘少奇 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科学发展观 时代精神
  • 简介:作为世纪伟人,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同志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体现在他全部革命实践活动中,体现在他'三落三起'的经历和勇敢地开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的过程中."[1]由于革命斗争实践的锻炼,以及邓小平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品格特性,决定了邓小平的伟大人格风范,具有以下的基本个性特征:

  • 标签: 人格风范 伟大人格 邓小平伟大
  • 简介:在1917年十月革命过程中以及革命胜利后一段时间里,列宁持理想化民主的思想,其原因是将巴黎公社的经验绝对化,轻视俄国经济文化的落后性对民主建设的不利影响,对无产阶级国家存在的长期性和民主演进的曲折性估计不足。经历国内战争以后,他转变为现实民主的思想,主张由党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民主,同时加强党内监察与监督;加强国家机构和国家机构的管理能力,同时必须反对官僚主义;致力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重视法制建设。

  • 标签: 列宁 民主思想 理想化民主 现实民主 无产阶级民主
  • 简介:理想国》第1卷提出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整体来看,苏格拉底将正义把握为一种圆满的思,因此,他能针对不同的正义表述,提出自己的论证。从人与人的交往来看,正义是个人生活的基础;从城邦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看,正义是城邦和谐的尺度。正义抵达整体的善,又不侵害个体的善。正义的本质性思考为立法提供了根基,并保障了公民城邦生活的稳定性和长久性。

  • 标签: 正义 建构 本质 圆满的思 尺度
  • 简介: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周先生以其"和谐论美学"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就"和谐论美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线索和理论内涵看,尤其是在对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感性与理性关系的阐述上,其主旨与目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确有明显的内通性。这种内通性,从根本上讲,就是与马克思关于审美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理论的内通性。从理论特征上讲,"和谐论美学"本身即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种形式;从理论形成的过程看,"和谐论"基本上是一个历史的结论,而不仅仅是一个逻辑的推论。"和谐论美学"所使用的辩证逻辑方法,也主要是经过马克思改造过的辩证法,而并非直接取自黑格尔。作为一种理论预测,在周先生"三大美的历史形态"的论断中,逻辑结论与历史事实的统一还有待于时间的验证,还经常与具体的审美现象和理论事实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一点也成为"和谐论美学"颇为一些学者诟病的地方。

  • 标签: 周来祥 和谐论美学 审美理想 社会理想
  • 简介:尽管'乌托邦'令人心驰神往,却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举步维艰。因受时代的局限,乌托邦主义者们虽然为实现'美的理想'殚精竭虑,却一直未能收到预期的历史效应。直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现,才为我们扫荡了笼罩在'乌托邦'身上的'虚幻'与'不切实际'。究其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美的理想'是建立在'美的规律'基础上的人的奋斗愿景,它脱离了空想的窠臼,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所体现的是一种虽暂时被现存势力所阻挡但充满实现可能性的事实。通过准确把握住'美的规律',我们即能真正地从现实的、实践的角度寻找到一条实现'美的理想'的途径。

  • 标签: 乌托邦 美的理想 唯物史观 美的规律
  • 简介:<正>历史迈进了21世纪。21世纪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五大已确立了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设想。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物质的极大丰富、政治的高度民主,同时也意味着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正如美国学者考尔伯特·罗兹曼在谈到现

  • 标签: 现代人格 文艺学 现代性 现代化建设 人格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它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上,重视阶级斗争理论,提出“两个必然”的思想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斗争胜利的必然性等科学原理,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与未来命运时充分运用了辩证法,对俄国公社是否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论述运用了矛盾分析法,客观评估自己的理论,多次表示《共产党宣言》中的某些具体论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已过时等都体现了辩证法思想,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人与其余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在社会理想上的联系,强调了共产党人与其余无产阶级政党与群众之间的重要区别,申明了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与传统实行决裂的前提条件,提出了在共产主义社会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目标,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崇高的社会理想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理想信念教育 经典
  • 简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立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状况''理想''运动',全面揭示了科学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思想体系,划清了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关于共产主义说教的原则界限,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诞生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共产主义 状况 理想 运动
  • 简介:当下中国高校在践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上,存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重视不够等隐忧。追根溯源,主要在于一些高校领导干部示范作用不够、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激烈以及社会上人们对理想信念认识存在误解等。解决这些隐忧,必须在澄清对理想信念的错误认识中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发挥高校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完善理想信念教育设计内容;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共享。

  • 标签: 高校基层党组织 大学生党员 理想信念教育 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