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全国平均气温9.9℃,较常年偏高1.1℃,是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与此同时,全国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重庆、四川遭受特大高温伏旱。2006年,中国气候异常多变,气象灾害频发,其中台风和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年内有6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且强度强、灾情重,是近10a来登陆台风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 标签: 中国 气候 2006年
  • 简介:应阿曼苏丹地方城镇与水资源部邀请,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为团长的中国气象代表团一行7人于2011年3月17~24日赴阿曼苏丹访问,根据阿曼方要求就帮助阿曼开展人工增雨工作的可行性和实施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出访期间,代表团按照出访预案,参观访问了阿曼城镇与水资源部、阿曼气象局(Muscat地区气象局和Salalah地区气象局),获取了阿曼城镇与水资源部以及阿曼气象局提供的阿曼天气气候背景资料和降水资料,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代表团 阿曼 苏丹 气象局 水资源
  • 简介:联合环境署(UNEP)最近出版了《全球冰雪展望》报告。冰雪和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对全球冰雪的展望,就是揭示这种联系的种种方式和机制。这份报告最初是为2007年世界环境日准备的,是UNEP全球环境展望系列报告的第二份主题报告。参与这份报告编写的科学家来自各个国家和不同领域。报告认为,由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支持的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最新的气候评估报告,反映了人类对气候变化的最佳认识和知识,并找出了不确定性和需要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联合国环境署 展望 冰雪 气候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 UNEP
  • 简介:2006年夏季(6-8月),中国降水主要分布型态为南方多雨。北方少雨,华南大部地区是主要多雨区。长江流域大部地区降水异常偏少,特别是川东盆地遭遇了严重的高温热浪和伏旱袭击,而华南、江南等地又受到强台风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旱、涝灾害。通过分析2006年夏季降水趋势预测成败的原因,提出了目前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标签: 降水预测 青藏高原 东亚季风 台风 问题
  • 简介:对1951—2005年登陆中的初、终热带气旋。的季节变化、地理分布及年代际变化等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初旋发生在4~8月,以6月份频次最多;终旋在8-12月出现,以9月份频次最多。初、终旋在广东、海南和台湾等地登陆最为频繁,尤其以海南岛东南部最为突出。初旋日期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和偏晚的长期趋势,终旋日期也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但无显著的变化趋势。

  • 标签: 初热带气旋 终热带气旋 中国 季节变化 地理分布 年代际变化
  • 简介: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我国东部大范围、多流域严重雨涝,其后1756、1757年黄河中下游雨涝,连续2年呈现较少见的北涝南旱降水分布格局,这是小冰期中相对温暖时段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多雨的天气实况和气候特征,绘制各年多雨、水灾和伴生的饥荒、虫灾、疫疾的发生地域实况图。结果表明,1755年黄河、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持续多雨,其中黄淮地区连续雨日超过40d。有早梅雨,长江下游的梅雨期长达43d,是18世纪最长的梅雨期,南京的年降水量达1378mm,是18世纪的最高值。1755年气温偏低,夏寒、秋霜早、冬季寒冷等特征与典型的极端多雨年1823和1954年相同,这3例极端多雨年都是太阳活动周的极小年。

  • 标签: 极端气候事件 雨涝 气象灾害 1755年 历史气候
  • 简介:利用改进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1APPSSCA),结合IAPENS0预测系统所预测的1999年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异常,对1999年中夏季气候进行了适时集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IAPPSSCA较好地预测出了1999年夏季北半球大尺度环流场的异常情况,并较好地预测出1999年中南涝北旱的大范围降水形势。IAPPSSCA对长江下游的强降水中心、中国南方大部夏季多雨的特征以及中国北方大部的干旱少雨形势的预测,与实测较相符。但IAPPSSCA预测的南方大范围雨带的北界比实测的略为偏北,北方的小范围的降水正距平区域也没有能预报出来。另外,对于月平均降水距平的预测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说明我们的预测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 标签: 强降水 大气物理 大尺度环流 海温异常 短期气候预测 热带太平洋
  • 简介:利用1951-2006年中区域160个站的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区域近56a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与干旱化联系的事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减少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北方的西北东部、华北及东北;在南方,西南的降水减少趋势与上述地区具有类似特征。气温基本为增温趋势,而西北东部及西南地区气温也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转折性变化,由80年代中期以前的降温趋势转为其后的增温趋势。地表湿润指数分析的结果指出:我国西北东部、华北、东北及西南地区当前正处于一个干旱化过程,但不同地区干湿变化特征及干旱化的持续时间和位相却有差别。

  • 标签: 中国区域 气候变化 干旱化 地表湿润指数
  • 简介:1概况2018年12月2-15日,联合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高云和处长袁佳双,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闫宇平和孙劭博士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随团参会(图1),负责研究与系统观测(SBSTA议程6)、能力建设(SBI议程16)、性别与气候变化(SBI议程18)等议题谈判,并与科技部共同负责公约附属科技咨询机构(SBSTA)各议题的协调工作.

  • 标签: 气候变化 联合国 中国气象局 中国代表团 科技部 协调工作
  • 简介:利用1951—2009年中160站的月降水和月平均温度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在分析其与降水及气温联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差异,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年趋势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951—2009年,中国北方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部分地区以干旱化趋势为主,这些地区干旱化趋势的产生与降水年际变差大、年内分配不均,降水持续减少和气温升高密切相关。东南、西南地区及西藏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湿向干的趋势转换,虽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年代初期有明显的干向湿的趋势变换,但于90年代同样出现湿向干的趋势转换,并一直持续显著的干旱化。

  • 标签: 中国区域 干旱 地表湿润指数 气候变化
  • 简介:Mcteorologicaldataat17weatherstationsintheTianshanMountainsfrom1959to2003wereanalyzedtoexplorethevariationsintemperatureandsnowcover.TheabruptchangetestforsnowdepthwasperformedusingMann-Kendallstatistic.ThespatialdistributionofmaximumsnowdepthwascalculatedbyemployingGIDSinterpolationandDEMdata.Theresultsshowthatmeantemperatureinwinterhadarisingtrendatarateof0.44℃/10a.Theminimumtemperatureinwinterincreasedmoreevidentlyatarateof0.79℃/10a.Themaximumsnowdepthhasobviouslydeepenedatarateof1.15cm/10ainthepast45years,anditwasabout16%higherthantheaverageduring1991-2003.TheMann-Kendallstatistictestofsnowdepthindicatesthattheabruptchangeoccurredin1976.ThemaximumincrementforsnowcoverdepthoccurredinZhaoshu(Kunes)(39.3%)andNilka(39.7%)inthewestTiansbanMountains.Incontrast,thesnowcoverdepthreducedby17%inBarkolintheeastTianshanMountains.Therewasaprimarychangeperiodicityofabout2.8yearsinsnowcover.Inaddition,snowcoverdayswithadepthmorethan10cmincreaseddistinctly,however,therewasnoobviousadvanceordelayinsnowbeginningandendingdates.

  • 标签: SNOW cover TIANSHAN MOUNTAINS climate change
  • 简介:Areasonablewarmerwinterindex(IwwI)intheframeworkofthethreeequiprobabilitycategories(i.e.warmer,normalandcoldercategories)isproposedbasedonthewintertemperaturedataobservedat565stationsinChinaduring1956-2005,whereIwwIisdefinedastheratioofthestationnumberofwarmercategoryoverthetotalnumberofstations.TheresultssuggestthatthetrendofIwwIwasconsistentwiththatofthewintertemperatureondecadaltimescale,andtheirratesofchangewere10%/10aand0.4℃/10a,respectively.Itisfoundthatonly13warmerwintereventsintotalweredetectedbyIwwIoverthepast50years,and85%ofthemoccurredafter1986.

  • 标签: WARMER WINTER INDEX WINTER temperature INTERDECADAL
  • 简介:如果有人问20世纪最重要的大气探测发现是什么,很多人会提及南极臭氧洞的发现。如果再问20世纪科学界和国际社会最完美的合作有哪些,更多的人会列举出南极臭氧洞的发现、研究和1995年人类保护臭氧层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出台。而这一切,都与2013年5月不幸去世的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瑟夫·查尔斯·法曼(JosephCharlesFarman)有密切的联系。

  • 标签: 英国科学家 南极臭氧洞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卫星探测 NASA 保护臭氧层
  • 简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版《联合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于2009年3月12日在纽约正式发布。报告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消费方式的转变、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等造成的水资源需求增加,以及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源所遭受的压力正变得越来越大。报告全文于3月16—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水论坛上面向公众发表。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全球水资源 压力 世界水论坛 告警 水资源开发
  • 简介:分析了1941~1943年中北方大旱的特点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941~1943年中北方大旱是中华民国时期以河南为中心的第2个极端干旱事件。其特点是:发生在年代际相对温暖期,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和受灾重,旱蝗并发。它使人口受到严重损失,粮价飞涨,生态环境恶化。

  • 标签: 中国北方 河南省 极端干旱事件 特点 影响
  • 简介:利用据历史文献中汉代以来的旱涝灾害记载重建的逐年旱涝等级,结合已重建的东部地区干湿指数序列,通过定义判别历史时期极端旱涝事件的标准,分华北、江淮和江南3个区域辨识了过去2000年的重大旱涝事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重大旱、涝多发时段分别是:华北地区出现在100~150年、550~650年、1050~1100年与1850~1900年;江淮地区出现在250~450年与1600~1850年;江南出现在350~400年、1100~1200年与1900~1950年。整个东部地区则出现在100~150年、250~350年、750~850年、950~1000年、1050~1150年、1400~1450年、1550~1650年及1800~1950年。20世纪后50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仅处于过去2000年的平均水平。过去2000年中东部温度与旱涝关系的对比分析还表明,20世纪后半叶的气候变暖并未导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过去2000年 中国东部 极端旱涝事件 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