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我国2007年修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将异胫长蠹属非中国种作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开展该类群中国记录种厘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记述了异胫长蠹属中国记录种13种,即针叶异胫长蠹Crossotarsusconiferae、缺刻异胫长蠹C.emancipatus、外齿异胫长蠹C.externedentatus、壳斗异胫长蠹C.fagacearum.、黄翅长蠹C.flavomaculotus、端刺异胫长蠹C.impariporus,日本异胫长蠹C.niponicus、黑异胫长蠹C.piceus、台湾异胫长蠹C.sauteri、简长蠹C.simplex、鳞异胫长蠹C.squamulatus、端异胫长蠹C.terminatus和华氏异胫长蠹C.wallacei,对这些种类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种类检索表。同时整理出了这些种类寄主及分布。

  • 标签: 异胫长小蠹属 中国 检索表
  • 简介:【背景】橘实蝇是水果国际贸易中被关注有害生物。枇杷为福建名优水果,同时福建为橘实蝇疫区,枇杷橘实蝇检疫处理技术是保证枇杷出口关键环节。【方法】对人工接入枇杷果实中实蝇卵和幼虫低温感受性、小规模处理和大规模处理及低温对枇杷果实品质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橘实蝇2—3龄幼虫混合虫态最耐受低温;1.5℃下处理12d,可完全杀死枇杷果实中实蝇,并且低温处理对枇杷果实无损伤。【结论与意义】低温可用于枇杷内橘实蝇检疫处理。

  • 标签: 冷处理 橘小实蝇 枇杷
  • 简介:【背景】蠹虫是国际贸易中重要钻蛀害虫,也是全国口岸主要截获害虫之一。【方法】本文对2010~2014年厦门口岸进境原木中截获蠹科害虫寄主、来源国家、截获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编制了截获蠹种类检索表,提出了口岸检疫要点。【结果】截获蠹害虫种类主要有长林蠹、赤材蠹、十二齿蠹和南部松齿蠹等,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西等国家,寄主主要有辐射松,樟子松,湿地松和海岸松等种类。【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一线口岸检疫查验提供指导。

  • 标签: 进境原木 小蠹 厦门
  • 简介:【背景】蝇蛹俑蜂是蝇类害虫蛹期重要寄生蜂,该蜂可寄生家蝇、瓜实蝇、橘实蝇和南瓜实蝇等多种蝇类害虫.研究蝇蛹俑蜂对寄主选择性及在不同寄主上发育情况有助于该寄生蜂扩繁和利用.【方法】在温度(26±1)尤、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4h:10h条件下,研究了蝇蛹俑蜂对瓜实蝇蛹、南瓜实蝇蛹和橘实蝇蛹寄生率及子代蜂发育、寿命影响.【结果】蝇蛹俑蜂在瓜实蝇蛹、橘实蝇蛹和南瓜实蝇蛹上均能产卵并发育至成虫,其对瓜实蝇蛹选择系数和寄生率分别为0.37和55.33%,显著高于其对另外2种实蝇蛹.在非选择条件下,蝇蛹俑蜂在瓜实蝇蛹上出蜂量最高,发育历期最短.在同-寄主条件下,蝇蛹俑蜂雌蜂发育历期、寿命显著较雄蜂长,雌蜂质量显著大于雄蜂.【结论与意义】蝇蛹俑蜂可用于瓜实蝇防治,瓜实蝇蛹是扩繁蝇蛹俑理想寄主.

  • 标签: 蝇蛹俑小蜂 瓜实蝇 橘小实蝇 南瓜实蝇 选择性 发育
  • 简介:【目的】蝇蛹俑蜂是很多双翅目害虫蛹寄生蜂.了解温度对寄生蜂寄生效能影响是利用寄生蜂控制害虫重要前提.【方法】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温度为21、24、27、30、33尤,测定温度对蝇蛹俑蜂雌蜂寄生瓜实蝇蛹功能反应影响.蝇蛹俑蜂对瓜实蝇蛹功能反应用Mkhaelis-Menten-n型功能反应模型Na=AN/(f+W)进行拟合.【结果】不同温度下蝇蛹俑寄生潜能(4)和寄主半饱和密度(F)不同.当温度在27尤时,其寄生潜能最大;而寄主半饱和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结论】瓜实蝇在瓜地盛发期栖境温度适宜蝇蛹俑寄生.

  • 标签: 蝇蛹俑小蜂 瓜实蝇 温度 寄生潜能
  • 简介:【目的】瓜虫病是澳洲龙纹斑苗种阶段危害巨大寄生虫病。探究瓜虫在澳洲龙纹斑鳃器官上分布及其影响可以丰富瓜虫致病性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内容,也可以为渔业生产中小瓜虫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光镜及扫描电镜技术确定病原,并观察瓜虫在澳洲龙纹斑鳃丝、鳃小片及鳃盖上分布情况及这些器官变化情况。【结果】瓜虫侵染澳洲龙纹斑鳃器官后,分布在鳃丝、鳃小片及鳃盖表面,上皮细胞之下及鳃小片之间,或是包裹在黏液细胞里,但侵染后期在鳃丝及鳃小片上数量明显少于鳃盖。侵染后期,鳃丝、鳃小片及鳃盖出现一定程度膨胀变形,黏液细胞分泌增多,鳃小片末端膨大变形甚至黏连融合,顶端充血呈球状或棒状。【结论】对于鳃部而言,侵染后期瓜虫主要分布在澳洲龙纹斑鳃盖上。瓜虫主要通过侵染引发澳洲龙纹斑鳃部器官变形膨大,使其丧失正常功能,造成血液循环受阻、渗透压调节失衡,最终导致鱼体缺氧死亡。

  • 标签: 小瓜虫 澳洲龙纹斑 鳃盖 扫描电镜
  • 简介:【背景】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改变以及南方携虫水果频繁调运,橘实蝇逐渐向北扩散危害,对水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方法】2008~2010年应用性诱剂监测方法对柑橘园橘实蝇种群数量进行了定点、系统跟踪监测;并结合气象资料和田间调查情况,通过对当旬成虫数量与当旬及其前延逐句气象要素筛选来建模,进而确定影响橘实蝇种群数量主要气象因子。【结果】临海柑橘园橘实蝇种群数量时序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其性诱成虫初见期在6月下旬至8月初,高峰期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11月中旬后成虫数量逐渐下降,到12月下旬未诱集到成虫。气象因子筛选和建模结果表明,柑橘园橘实蝇成虫种群数量年度变动以旬平均温度为决定要素,季节性变化以旬降雨量为决定要素。【结论与意义】临海柑橘园橘实蝇种群数量随温度和土壤湿度增大而增长。本研究对提高橘实蝇监测预警水平、有效控制橘实蝇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橘小实蝇 种群数量 消长规律 气象因子 数学模型
  • 简介:【目的】周氏啮蜂(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本土天敌。研究周氏啮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氏啮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中、晚)期对周氏啮蜂(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影响。【结果】镜下观察1头周氏啮蜂(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随寄主密度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在无营养条件下,周氏啮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在10%蜂蜜饲喂条件下,周氏啮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是周氏啮蜂(海南种群)寄生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寄生力。

  • 标签: 椰子织蛾 功能反应 周氏啮小蜂 海南种群
  • 简介:【目的】葡萄花翅卷蛾是我国禁止进境检疫性害虫,一旦入侵我国,将会给葡萄产业和林果业造成严重损失。开展葡萄花翅卷蛾入侵我国风险分析可为该虫检疫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葡萄花翅卷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参照通用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法,从该虫在国内外发生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作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及风险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葡萄花翅卷蛾是一种对我国有很大潜在威胁有害生物,其风险值为2.14,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结论】建议新疆等口岸比较多省、自治区口岸检疫部门加强对该害虫检疫力度,杜绝其传入我国。

  • 标签: 葡萄花翅小卷蛾 检疫性害虫 入侵风险 潜在威胁
  • 简介:分别在19℃,22℃,25℃,28't2,31℃下饲养橘实蝇蛹色伴性遗传品系,统计各温度下卵到蛹获得率、蛹重、羽化率、存活率及飞出率。结果表明卵到蛹获得率28℃最大,为62.12%,19℃最小,为43.12%;蛹重25℃最重为1.3854g/100粒,19℃最轻,为1.2610g/100粒;羽化率25℃最高,为93%,31℃最低,仅82.67%;存活率31℃最高,为66%,19℃最低,仅为4.67%;飞出率25℃最高,为65%,31℃最低,为16%。综合不同温度下卵到蛹获得率、蛹重、羽化率、存活率及飞出率得出25℃-28℃是大量饲养橘实蝇蛹色伴性遗传品系最佳温度。

  • 标签: 橘小实蝇 伴性遗传品系 蛹色
  • 简介:【背景】对寄生蜂与寄主之间关系研究是寄生蜂有效利用基础。寄生蜂雌蜂通常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寄主进行产卵。【方法】在室内26℃条件下,研究了橘实蝇蛹体型大小对蝇蛹俑蜂产卵和生长发育影响。采用饥饿方法处理3龄橘实蝇幼虫以获得体型大小(用体质量表示)差异较大寄主蛹,供寄生蜂选择寄生。【结果】蝇蛹俑蜂显著偏好寄生体型中等寄主蛹,然而,随着寄主体型增大,后代雌性比率增大,且寄主蛹个体大小与后代雌蜂体型大小存在显著正相关;橘实蝇蛹个体大小对蝇蛹俑蜂后代发育历期和寿命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蝇蛹俑蜂雌蜂能够根据寄主蛹质量来调整后代数量和性比,以使后代适应度最大化。

  • 标签: 橘小实蝇 蝇蛹俑小蜂 体型大小 适合度
  • 简介:【背景】实蝇竞争可能发生在生活史各个阶段,但未见卵和蛹种间竞争相关报道.【方法】将橘实蝇与番石榴实蝇卵及蛹按照相应比例或龄期分别进行混合培养,分析2种实蝇卵或蛹混合后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是否受到彼此影响.【结果】橘实蝇与番石榴实蝇卵同龄等量混合,对彼此卵历期和孵化率无影响.当橘实蝇和番石榴实蝇蛹为新鲜蛹时,分别与比它们蛹龄大1d对方蛹混合,蛹羽化率分别为(87.67±3.61)%和(84.33±2.56)%,显著小于对照,说明在此混合蛹处理中,后化蛹者发育可能受到先化蛹者抑制.【结论与意义】总体上,在卵和蛹期,橘实蝇与番石榴实蝇未产生竞争作用;但不排除蛹期竞争可能性,这种竞争可能存在于特定蛹期.

  • 标签: 橘小实蝇 番石榴实蝇 种间竞争
  • 简介:【目的】研究补充营养对周氏啮蜂海南本土地理种群和北京地理种群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设置不同营养(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水、空白)分别饲喂周氏啮蜂,统计2个地理种群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寿命。【结果】2个地理种群周氏啮蜂羽化后不久即可进行交配,补充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能显著提高2个地理种群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蜂寿命,补充不同营养对两个地理种群雌雄比、发育历期影响差异不显著;饲喂10%蜂蜜海南地理种群寄生率最高(84.60%),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羽化率最高(97.47%),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出蜂量最高(60.03头),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雌、雄蜂寿命均为最高,分别为9.13和8.53d。营养和地理种群交互作用对周氏啮蜂雄蜂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比、雌雄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周氏啮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补充营养可不同程度促进周氏啮蜂生殖力、寿命及寄生率,对寄生蜂繁育和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周氏啮小蜂 椰子织蛾 营养 地理种群 生物学
  • 简介:[背景]椰心叶甲啮蜂在防治椰心叶甲危害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其耐低温胁迫能力将决定该寄生蜂是否能在低温环境下建立种群并发挥控害效能.筛选椰心叶甲啮蜂低温胁迫下相关响应基因,可为揭示其耐寒性机理提供重要线索.[方法]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别以经0℃处理24h后试虫与未经低温处理试虫.DNA互为t.st.r与driver,正反向构建椰心叶甲啮蜂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鉴定阳性差异片段,并分别随机挑选正反向文库224和119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本试验所构建cDNA消减文库为椰心叶甲啮蜂低温胁迫下特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分别得到了40和4个高质量ESTs,经PCR鉴定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于200~700bp之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涉及新陈代谢、细胞结构、信号传导、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生理过程,并筛选出5类与啮蜂耐寒性相关基因,包括Hsp家族蛋白、海藻糖磷酸合酶、谷氨酰胺合成酶、ATP合成酶β亚基和NADH脱氢酶.[结论与意义]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椰心叶甲啮蜂抗寒性状表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揭示啮蜂抗低温耐寒机制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 标签: 椰心叶甲啮小蜂 差异表达基因 抑制消减杂交
  • 简介:应用prima蛋白加农药马拉硫磷对橘实蝇进行防治,每8d点喷一次,共喷5次。试验结果表明:prima蛋白与马拉硫磷混合后点喷对橘实蝇诱杀效果显著,保果率达到64.71%左右,卡方检验结果为P=0.027〈0.05,表明点喷prima蛋白与马拉硫磷混合溶液对柚子保果效果显著。

  • 标签: prima蛋白 橘小实蝇 防治效果
  • 简介:【背景】近年来"Q"烟粉虱在我国快速扩张,已成为农业生产上一种重要入侵害虫。由于化学农药大量使用,"Q"烟粉虱已对多种农药产生高抗药性,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对其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在室内研究了近年引入我国海氏桨角蚜蜂对不同龄期"Q"烟粉虱若虫取食和寄生能力。【结果】各龄期"Q"烟粉虱若虫均可被海氏桨角蚜蜂取食和寄生。在48h内,寄生蜂取食1、2、3、4龄烟粉虱若虫数量分别为10.7、6.4、6.7、5.0头,呈现随龄期增大取食数量下降趋势;海氏桨角蚜蜂对不同龄期烟粉虱若虫寄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更偏好寄生2、3龄若虫(25.4和27.5头),其次是1龄若虫(22.1头),而寄生4龄粉虱数量最低(16.5头)。【结论与意义】寄主龄期对海氏桨角蚜取食和寄生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综合来看,该寄生蜂表现出对"Q"烟粉虱较好生物防治潜能,是防治烟粉虱理想寄生性天敌昆虫。

  • 标签: 烟粉虱 海氏桨角蚜小蜂 取食寄主行为 寄主选择 生物防治
  • 简介:【背景】米尔顿姬蜂是一种入侵我国台湾地区植食性蜂,能够严重影响水果产量和食用价值。目前在我国大陆没有分布,由于其个体微小,与近似种区别较小,通过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难以鉴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基因片段序列,探讨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并测定了米尔顿姬蜂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部分序列,并对各序列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COI基因部分序列,利用DNAMANMaximum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米尔顿姬蜂与膜翅目其他科系统发育树。【结果】16S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为426bp,COI基因PCR扩增产物为488bp。通过测序获得米尔顿姬蜂16SrRNA和COI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16SrRNA和COI基因A+T含量均较高,存在较强A+T偏向性。系统发育树显示,米尔顿姬蜂与蚜蜂科Encarsiaberlesei亲缘关系最近,与姬蜂科Chrysocharisnautius、C.eurynota亲缘关系较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米尔顿姬分子鉴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米尔顿姬小蜂 16S RRNA基因 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分子鉴定
  • 简介:【背景】米尔顿姬蜂是一种入侵我国台湾地区植食性蜂,能够严重影响水果产量和食用价值。目前在我国大陆没有分布,由于其个体微小,与近似种区别较小,通过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难以鉴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基因片段序列,探讨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并测定了米尔顿姬蜂线粒体16SrR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并对各序列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利用DNAMANMaximum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米尔顿姬蜂与膜翅目其他科系统发育树。【结果】16S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为426bp,COⅠ基因PCR扩增产物为488bp。通过测序获得米尔顿姬蜂16SrR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16SrRNA和COⅠ基因A+T含量均较高,存在较强A+T偏向性。系统发育树显示,米尔顿姬蜂与蚜蜂科Encarsiaberlesei亲缘关系最近,与姬蜂科Chrysocharisnautius、C.eurynota亲缘关系较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米尔顿姬分子鉴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米尔顿姬小蜂 16S RRNA基因 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分子鉴定
  • 简介:冈崎姬蜂是我国多种潜叶蝇优势寄生蜂。鉴于蔬菜潜叶蝇尤其是入侵斑潜蝇在我国肆意扩散和危害,本文总结了冈崎姬分类地位、分布和田间发生、寄主种类、取食和繁殖、性比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田间应用进展。冈崎姬蜂是一种抑性、卵育型幼虫内寄生蜂,通过产卵寄生和取食2种方式致死寄主;雌蜂对寄主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寄生蜂具有广泛温度适应性和极强控害潜力,尤其适用于控制入侵我国相对耐高温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未来将以更高效利用该寄生蜂为目标,主要集中于:(1)生物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性全面深入研究;(2)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3)因地制宜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应用技术研究;(4)与其他潜叶蝇寄生蜂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研究。

  • 标签: 冈崎姬小蜂 卵育型寄生蜂 寄主取食 控害效应
  • 简介:烟粉虱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20多年,烟粉虱一些遗传群入侵世界各地,严重危害作物生产。烟粉虱遗传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早已被关注,但其分类地位,尤其是烟粉虱到底是一个包含多个生物型种还是一个包含许多隐种物种复合体,一直颇受争议。近几年,有关烟粉虱种系发生和系统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有证据推论其是一个包含至少31个隐种物种复合体,但生殖隔离证据仍显不足,种系发生分析结果也因仅依据COI一个基因而受到质疑。因此,在大多数从事烟粉虱研究同行接受其为一个物种复合体概念同时,仍有同行沿用生物型概念。在我国境内已先后报道了包括13个本地种和2个全球入侵种在内15个烟粉虱隐种。本地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及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岛东南沿海地区,隐种多样性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入侵种“中东一小亚细亚1”隐种(MEAMl)(即“B型”)和“地中海”隐种(MED)(即“Q型”)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003年前后入侵我国,并在许多地区迅速取代了本地种而占据优势地位。全国范围内调查数据显示,这2个入侵种可在大部分区域共同存在,但自2005年以来,MED在许多地区陆续取代MEAMl,这很可能与MED对大量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有较强抗性有关。本文还讨论了烟粉虱隐种复合体分类所面临命名等难题以及大范围抽样调查数据偏差问题。

  • 标签: 烟粉虱 隐种复合体 种系发生 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