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HBV携带产妇乳汁中HBV情况,探讨其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将被我院确诊的HBV携带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用HBV-M和HBV-DNA的检测法检测其静脉血中的HBV-M与乳汁中的HBV-DNA情况。结果84例单阳与72例双阳产妇乳汁中检出的HBsAg(+)、HBeAg(+)、HBV-DNA(+)例数差异具显著性(P<0.05);乳汁阳性产妇的静脉血HBV-DNA均超出1×106copies/mL。结论给予HBV携带产妇行乳汁HBV-DNA检测并以此为参照,若其静脉血HBV-DNA超过1×106copies/mL则应谨慎母乳喂养,若小于1×106copies/mL母乳喂养较为安全。
简介:目的:研究携带RUNX2基因突变位点的人牙囊细胞的分离、鉴定及意义。方法:收集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鉴定其致病基因RUNX2的突变位点,通过离体培养CCD患者的未萌牙牙囊细胞,检测其携带的基因突变位点,鉴定RUNX2+/m牙囊细胞。结果:全血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患者RUNX2基因第2外显子插入TG突变,该突变型为c.309_310insTG,成功分离培养及鉴定RUNX2+/m牙囊细胞,并发现RUNX2基因突变减少了牙囊细胞中此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成功分离培养携带RUNX2基因突变位点的人牙囊细胞,为进一步研究RUNX2基因在牙囊及牙齿萌出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和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检验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对我区1-7岁的儿童采取静脉抽血的方法来进行抽样调查,并以ELISA对儿童血液中的HBsAg进行检测;对HBsAg检测呈阴性的被研究者分别在0月、1月以及6月后进行基因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结果通过对我区的新生儿进行免费的乙肝疫苗接种,在我区的所有儿童中HBsAg携带率有了较为明显的下将,新生儿的及时接种率以及首次接种率分别达到了89.7%、100%,在本研究中,有9名儿童为HBsAg携带,他们的母亲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母亲为大三阳的概率达到了66.7%,乙肝母婴断阻率高达91.5%.通过对本研究的儿童进行全程免疫后,本地区儿童的HBsAg转阳率达到了79.56%。结论通过对我区儿童进行乙肝疫苗计划接种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既对新生儿起到了有效地保护,又阻止了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提高了儿童的乙肝免疫能力,降低了7岁以下的儿童中HBsAg携带者的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性别对胚胎染色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5对一方携带相互易位夫妇(1163枚胚胎)和70对一方携带罗氏易位夫妇(351枚胚胎)共1514枚囊胚,经二代测序技术行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遗传学检测。结果在调整了女方年龄、抗苗勒管激素、卵巢刺激方案、Gn用量等混杂因素后,携带相互易位及罗氏易位的女性发生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分别较男性携带者增加0.41倍[OR(95%CI),1.41(1.06,1.87),P<0.05]和1.02倍[OR(95%CI),2.02(1.20,3.40),P<0.01]。按女性年龄分层后显示,>30岁的女性相互易位携带者和25 ~ 30岁的女性罗氏易位携带者,发生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较男性携带者分别增加0.67倍[OR(95%CI),1.67(1.10,2.56),P<0.05]和1.06倍[OR(95%CI),2.06(1.02,4.15),P<0.05]。结论女性平衡易位携带者较男性具有更高风险形成染色体异常的胚胎,此外其年龄可能也是潜在的风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与谷丙转氨酶试剂对总胆汁酸检测携带的污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进行体检的68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随机混合成若干等份血清。选取10份混合血清作为对照组,取上述10份血清加入血脂试剂检测作为血脂试剂组,加入谷丙转氨酶试剂为谷丙转氨酶试剂组。分析比较血脂试剂对总胆汁酸的检测影响以及加入谷丙转氨酶试剂后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血脂试剂组总胆汁酸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试剂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与血脂试剂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试剂对于总胆汁酸检测可能有携带污染,导致总胆汁酸检测增高,且随着检测次数增加,或加入谷丙转氨酶试剂,增加中间检测项目,其影响逐渐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抗结核治疗对HBV携带肺结核患者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诊治的66例HBV(乙肝病毒)携带肺结核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各3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分析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肝损害发生情况等。结果入选患者均通过治疗后,对全部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评价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组间的肝损害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HBV携带肺结核患者在其抗结核治疗中联合替比夫定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肝损害情况明显减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期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红细胞参数变化特征。方法从2012年8-12月来我院产检并做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的孕12-16周孕妇中选取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78例分为静止型α-地贫基因携带组、轻型α-地贫基因携带组、β-地贫基因携带组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为阴性对照组4组。统计3组的红细胞参数。结果3组的RBCMCH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α-地贫基因携带组及β-地贫基因携带组RBCMCVMCH与对照组有差异明显差异(P<0.05)。结论RBC>4.3×1012/L、MCH<27pg或RBC>4.3×1012/L、MCV<82fl、MCH<27pg串联,可用于孕期筛查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干预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年6月1日到2009年5月30日的体检人群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和乙肝病毒携带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乙肝相关知识教育干预前后2006年和2009年的体检者作乙肝相关知识及其来源和乙肝携带者行为方式等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形式逐步多样化,覆盖面逐年加大;乙肝病毒携带率从2002年的3.96%到2009年的2.15%整体呈下降趋势,新参加工作、年龄在20岁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男性体检人群以及外地进入威海流动人口和少数民族体检人员等接受健康教育机会少,乙肝病毒携带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看出,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乙肝病毒携带率有正向影响;问卷调查发现健康教育干预后2009年体检人员答题正确率62.85%高于2006年的54.05%,P<0.01;健康教育干预后2009年问卷调查人员健康素养明显提高;新参加工作、年龄在20岁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乙肝相关知识答题合格率较低,应该重点干预;查体培训指导和网上学习成为获取常识性乙肝知识的主要来源;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干预成为提高人群乙肝相关知识和素养的主要作用因素。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乙肝病毒携带控制有积极促进作用,是提高人群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新参加工作、年龄在20岁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应作为教育干预重点人群重点教育定期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带者临床观察,方法我科2010年—2011年2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对1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解毒汤,同时加用干扰素,每次4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口服抗病毒及护肝治疗,疗程大于52周。对照组则单用上述干扰素,每次4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口服抗病毒及护肝治疗,有效率HBsAg有12例转阴,转阴率为30%;HBeAg有32例转阴,转阴率为80%;抗一HBs、抗HBe各有6例转阳,转阳率为1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病携带者,较单纯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疗效明显,而且副作用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本院临床分离的气单胞菌中mcr基因的携带情况和基因特征,为临床检测粘菌素耐药基因的携带和表达情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对183株气单胞菌进行mcr基因检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粘菌素以及多粘菌素对mcr基因阳性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肉汤接合法和滤纸接合法进行接合转移试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气单胞菌中mcr-3基因的存在环境。构建mcr-3携带基因的E.coli DH5α-pGEM-T::pmcr-3菌株以验证其粘菌素耐药表达情况。结果183株气单胞菌mcr-3基因的携带率为2.19%(4/183),未检测到mcr-1和mcr-2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携带mcr-3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对粘菌素和多粘菌素均敏感(MIC<2 μg/ml);接合转移试验结果显示mcr-3基因无法进行水平转移;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本院临床分离嗜水气单胞菌携带的mcr-3基因属于mcr-3.2以及mcr-3-like变异体,且上下游并未检测到相邻的转移元件。构建的重组菌株E.coli DH5α-pGEM-T::pmcr-3表现为粘菌素敏感表型(MIC=2 μg/ml)。结论我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中存在mcr-3基因,但其在嗜水气单胞菌不表达粘菌素耐药性,且暂时未发现支持其可以转移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