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HBsAg携带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18个县区1~85岁人群共12350人进行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LISA检测。结果河南省总调查人群HBsAg是2.89%,5~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49%。与2002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2.21%,5~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1.65%。河南地区HBsAg阳性率存在地区差异,豫西低于豫东,豫北低于豫南。结论河南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河南人群HBsAg阳性率存在地域差别。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农村社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中HBV再激活的发生强度和特征。方法分别于2018、2020年对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人群体检中发现的IHC进行随访调查,比较2次随访结果,分析基于社区人群的IHC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和分布特征。结果424名IHC完成了2次随访,发现HBV再激活者47例,累积再激活发生率为11.08%,发病密度为5.46/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肝病家族史和慢性病史与HBV再激活不相关(P>0.05),基线HBV DNA载量与再激活相关(P<0.05),当HBV DNA基线水平≥1 000 IU/ml时,累积再激活发生率可达18.92%。发生再激活后,ALT平均水平较基线升高且异常率增加,再激活者肝功能趋于异常。4例(8.51%)再激活者发生肝炎,其中1例(2.13%)为黄疸型肝炎。结论济南市农村社区IHC中HBV再激活发生率较高;大部分再激活者处于无症状或轻度再激活状态;应加强对IHC的随访并密切监测其ALT和HBV DNA水平变化,并适时采取正规的治疗措施。
简介:目的研究HBsAg携带者的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3年普查发现的355名HBsAg携带者被确定为研究对象,1999年和2008年分别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查阅病历资料和血清学检测等,以了解HBsAg携带者发生阴转或发展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情况,并分析影响其转归的因素。结果355名HBsAg阳性者在回顾调查期间发生HBsAg阴转33例,乙型肝炎12例,肝硬化1例,肝癌6例,死亡14人。其中5人死于肝病。有关是否发生肝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民、父母亲患肝病是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干预治疗等为保护因素,性别、年龄及其他研究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携带者发生阴转的机率较小,少数人会发展为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等,应加强体育锻炼和进行适当干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县从业人员近六年的HBsAg携带情况,为更好地发挥监督管理指导作用及控制和预防乙肝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测定HBsAg和HBeAg。结果HBsAg阳性率6年分别为2.48%、2.35%、2.47%、2.11%、2.16%、0.41%。男性携带率为2.79%,女性为1.74%,χ2=15.83,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真提示我们做好乙肝的预防和宣教工作,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乙肝检测;对HBsAg阳性者应加强管理,进行跟踪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HBsAg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方法:将 HBsAg阴性和阳性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属于 2013年 2月 1日至 2016年 8月 31日)。分析乙肝病毒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 HBV-DNA阳性率( 47.50%)、 HBeAg阳性率( 85.00%)以及 HBsAg阳性率( 65.00%)均更高( p< 0.05),两组血清中 HBV-DNA载量大于等于 1*106时 HBV-DNA阳性率高于 HBV-DNA载量小于 1*106时的阳性率( p< 0.05)。结论: HBsAg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对判断是否可进行母乳喂养具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目的评价孕妇产前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eglobulin,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孕妇产前使用HBIG阻断宫内传播的研究,收集出生及1岁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检测情况,通过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获得合并RR值。结果新生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37,95%CI:0.23—0.61;1岁婴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48,95%CI:0.27~0.84。结论应用HBIG200IU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官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