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我院近期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的39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例患者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27例患者经过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并对其注射流率2~3ml/s。对CT扫描结果以及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9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的神经鞘膜来自于肿瘤,其中,有15例良性神经鞘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有8例患者有副神经节瘤,其中有6例良性,1例恶性;有7例患者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来自于肿瘤龟例;其中,有2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包括神经鞘膜来源肿瘤、副神经节瘤以及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肿瘤。不同的神经源性肿瘤所表现的影像既有相同的地方,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因此,了解肿瘤的病理基础,并突出其根本征象,再与其它征象进行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对尿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在2022年7月—2023年8月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筛选研究对象,共获得8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八臀穴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残余尿量、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的残余尿量小于治疗前,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残余尿量小于对照组,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对尿流动力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源性肠道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砭石仪进行康复护理在改善患者肠道功能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8月我科所治疗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砭石仪辅助康复。研究砭石仪应用之后对改善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接受砭石仪应用之后便秘和肠道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砭石仪进行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便秘和肠道功能有显著效果,在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条件和发生机制,比较不同血清浓度、不同白介素-1(IL-1α)及不同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浓度及不同组合浓度等诱导条件下BMSCs分化情况;为BMSCs在神经科学领域内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成年SD大鼠BMSCs为实验对象,利用IL-10α、胶质细胞系来源GDNF等作为增殖及分化诱导因子,进行增殖培养、分化诱导;免疫细胞法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加入GDNF、IL-1α增殖培养诱导6d,部分细胞有神经巢蛋白成分表达:二三周测出DA受体D2检测阳性,GDNF+IL-1α组与GDNF组及IL-1α组比较分化率更加显著(P〈0.05)。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联合GDNF和IL-10α诱导分化并配合使用高浓度血清(10%)可获得神经巢蛋白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及表达D2受体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