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神经源性膀胱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率为93.33%,并发症发生率10.00%,治疗依从性95.00%;对照组护理干预满意率为为75.00%,治疗依从性为73.33%,并发症发生率31.67%,治疗依从性为73.3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经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行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途径综合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多途径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间歇导尿指导、饮水指导、膀胱功能训练、心理干预,连续干预15d。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定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泌尿系感染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有所提高,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以治疗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泌尿系感染率34.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干预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途径综合护理能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泌尿系感染率,且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骶管内药物注射对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140例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骶管内药物注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Crede手压法、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骶管内药物注射。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评定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等。【结果】1个月的疗程结束后,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症状和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骶管内药物注射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骶管内药物注射联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对治疗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优于常规的膀胱功能训练。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方法进行效果观察。方法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为病人注入胰岛素及B族维生素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之上,加入五苓散加味药物治疗。结果对照组有30例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24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6例病人治疗无效。实验组有39例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20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1例病人治疗无效。对照组的总治愈率为90.00%,实验组的总治愈率为98.33%,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方式优于仅仅进行西医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成效,值得进一步探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患者1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基础治疗,主要有降血压、降血糖、营养神经以及仅有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莫沙必利和胰激肽原酶治疗。在接受为期21天之后,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病例。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以取得非常显著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其中嗜铬细胞瘤12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12例嗜铬细胞瘤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其中6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4例节细胞神经瘤形态不规则,呈嵌入式生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具有延迟强化特点;1例神经鞘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儿的早期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断依据,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HFMD致NPE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儿中,早期8例患儿中有2例入院时出现肺出血,1例入院后16h死亡,1例20h死亡;其他患儿给予常规治疗,临床治愈1例(16.7%),自动出院4例(66.7%),死亡1例(16.7%)。其他30例常规加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中,临床治愈27例(90%),自动出院2例(6.7%),死亡1例(3.3%)。结论对有发生NPE高危因素的重症患儿应加强监护、反复肺部听诊、评估,以期早期发现,迅速采取以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抢救成败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位颈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间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中颈源性头痛患者采取高位颈神经阻滞治疗,而联合组中患者采取高位颈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颈源性头痛患者于治疗后疾病均有改善,且联合组中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改善情况更好,疾病临床治疗优良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p<0.05。结论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采取高位颈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积极改善VAS评分情况,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2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其中26例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清楚血肿并减压;14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并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给予大剂量的激素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行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有效率为30.77%,死亡率为69.23%,行内科保守治疗的14例患者有效率为21.43%,死亡率高达78.57%,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出差异(X2=0.412,P=0.814>0.05);两组患者存活伤残情况经统计学分析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X2=0.611,P=0.737>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应以预防为主,发病时及时就医。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间质性膀胱炎膀胱水扩张、膀胱壁肉毒素治疗与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本组的18例女性IC/PBS的患者,在麻醉条件下进行膀胱水扩张与膀胱内200U肉毒素联合多点进行注射,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1、3、6月对O'Leary-Sant的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进行评分,以患者每日排尿的次数以及最大的膀胱容量为疗效评判的标准,观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状况。结果所有的患者在术后都表示疼痛、尿急等症状有所缓解,治疗的有效率达100%,其中有11例患者表示显著缓解甚至消失(显效率达到61.1%)。结论肉毒素与膀胱水扩张进行联合注射治疗在短期内可以对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起到缓解作用,见效快,且有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抑郁症发作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心理卫生科抑郁症住院病人,时间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共计50例,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共计50例。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人员比较大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结果入院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分别为72.8±13.1pg/mL、4.5±4.9pg/mL,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分别为4.8±6.2pg/mL、4.5±4.9pg/mL,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抑郁症患者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表达上升有关,治疗能使得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