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由本市各医院采集并送至本中心接受麻疹病毒检测的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标本均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进行麻疹病毒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出疹时间段所取标本的阳性率、检测水平。结果:在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中,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2例,IgM抗体阴性28例,阳性率为44.00%;RT-PCR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6例,IgM抗体阴性24例,阳性率为52.00%,两种检测方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疹第1天收集的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60.00%,采用RT-PCR法检测阳性率为80.00%。随着患者采样时间不断改变,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逐渐降低,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麻疹疑似患者同一时间段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标本,24例患有免疫史,不伴随有免疫史亦或者是不详的共26例。结论:RT-PCR法适用于出疹时间在2d之内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而ELISA法则适合使用在出疹时间在2d或以上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检测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需输血治疗的 398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 A组与 B组,两组各有患者 199例, A组应用微柱凝胶法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 B组应用凝聚胺法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 90.45%,不相合率是 9.55%; B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 83.42%,不相合率是 16.5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交叉配血中应用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要相对好于凝聚胺法,值得优先选用或是联合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以临床疗效为基础,验证胶体金发和酶联免疫法在对丙肝病毒抗体检测方面的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抽取相同量的血液,离心制备血清液。实验组患者使用胶体金法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丙肝病毒抗体,对照组的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法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丙肝病毒抗体。并将两组实验的结果通过SPSS进行u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对照组的数据进行u检验的P>0.05,两组数据的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临床上检测丙肝病毒抗体的疗效相似。
简介:
简介: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344例血清标本并分别采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检测,随后以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对两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种检验方法共筛选出48例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其中胶体金法筛选45例阳性,化学检验法确证43例,3例可疑标本经确证为阴性;酶联免疫法筛选46例阳性,化学检验法确证42例,2例可疑标本,1例经确证为阳性,1例经确证为阴性。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97.72%;特异性分别为71.43%、55.56%。结论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相比更为灵敏,能够有效减少漏检现象,并具有操作便捷、价格低廉、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对S/CO较低的标本进行检测应慎重,如有必要可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对假阳性进行排除。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分析比较自体血注入法和胶原酶注入法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方法的优缺点,为以后的相关脑出血研究提供资料。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感染预防工作中皮下引流与开放换药法的效果。方法:择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 18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包含 90例患者。分别对其实施皮下引流法和开放性换药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更少、瘢痕宽度更少, P< 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基本情况和治疗有效率、感染率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基本情况更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感染率更低,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外科预防手术感染的工作中,运用皮下引流法能够获得更理想的预防效果,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