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晏阳初致孔祥熙函稿1925年1月22日祥熙先生阁下:日前重亲道范,饫聆教益,钦佩无任。阳初从事平教,略陈胸臆,未罄所怀,请以经历,尘诸左右:窃以教育救国,为世公认,而目前教育界所亟亟焉努力者,厥惟义务教育,但以吾国教育况状论,施行平民教育,较之义务教育尤为刻不容缓。何则?义务教育固属教育之根基,提倡普及,自应积极推行,惟充其力量,仅能普及一般学龄儿童,循步施教,如植树然,待及学龄儿童蔚成国器,质以负荷国家责任,纵使实现,亦必经数十年。即令国人忍痛坐俟,强邻环逼,耽耽虎视,恐不见容。而况国中男女失学者,不下三万万以上,知识
简介: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培训示范基地、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省首批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单位,是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职校。学校创办57年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了2万多名中医药和护理人才,有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相应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领军人物。尤其是2002年开办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以来,学校秉承“尚德尚能、国粹育人”的育人理念,紧密依托云台山脉、海洋药用资源和本市医药产业,坚持以人才培养水平质量提升为主线,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制为动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亮点,教学管理突出“谨”,学生管理强调“实”,后勤管理体现“精”,在深化各项改革、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中努力做到全市为龙头、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
简介:从抗美援朝运动史料的比较中,考察史料运用方面存在的真实与虚假、新闻与宣传、上层与下层、表述与客观、文本与口述等几个关系,研读中共新闻史料资源的类型与价值,可以发现中国当代新闻史研究中不同类型的史料并非或真或假、非此即彼的简单对立关系。以辩证的历史思维与正确的研究方法,将公开性史料、内部史料与原始档案史料、口述访谈史料等有机结合,摒弃真实与虚假的纠结,理解新闻与宣传的异变,对接上层与下层的逻辑,融通表述与客观的矛盾,平衡文本与口述的互补,搁置新闻与宣传有效或无效的价值性考量,可以消解不同类型史料间的矛盾性问题,找到打通各类史料的切入点。唯其如此,方能书写出具有动态性、多维性从而更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中共新闻史全貌。
简介:1970年代初,台湾留美学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与主权。台湾当局对钓鱼岛的态度软弱,让台湾留美学生开始认同新中国,布朗大学会议通过决议,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代表中国的政府。中美关系缓和后,知名华裔学者和台湾留美学生归国参观,重新认识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新中国取得成就的认识与赞扬,更加深了台湾留美学生对新中国的认同。台湾留美学生对新中国的认识/认同,经历了由保钓运动的感性认识到归国之旅的理性认同的过程。国家认同包括“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台湾留美学生只是转变制度认同,不能将“制度认同”简单等同于“国家认同”,认为台湾留美学生转变了“国家认同”。
简介:共和国建立初期是大规模群众运动的高发时期,特点是多个运动同时进行,内容基本涵盖了国家各项重要工作,也大大增加了运动过程的复杂性。本文围绕'黄逸峰事件',透过华东交通专科学校从创办到终结的全过程,描述了复合群众运动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内在矛盾冲突,及其间学生如何利用运动目标的多样性及话语表达自己的意愿,领导者如何组织斗争和运动中权力位置的移动,并分析了批评、反批评和大批判所使用的话语特征,以及掩盖在意识形态话语之下的行为特征。本文揭示,由于目标选择和参与行为的不确定性,复合群众运动的可控性很弱,运动过程的偶然性增强,并往往背离运动的既定目标。在'黄逸峰事件'中,学校领导、学生和学校本身,以及作为运动传媒的报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损害,或无法发挥预想的作用和使命,或远远超出了各自行为的原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