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房纤颤临床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因其可引发血栓栓塞,缺血性卒中最强烈独立危险因素。非瓣膜性房颤者发生脑栓塞危险性没有心房纤颤患者5~7倍,临床常用华法令抗凝治疗预防脑栓塞一般均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1]。本文观察小剂量低强度华法令抗凝疗效(INR1.5—2.0),并与标准剂量强度(INR2.0-3.0)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 标签: 华法令 抗凝治疗 心房纤颤
  • 简介: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我院5年来收治AM重患者共240例分为AM重伴RBBB组和不伴RBBB组.根据RBBB发生时间、持续间期以及是否合并左束支分支阻滞将前者分为新发生RBBB、陈旧性RBBB、持续性RBBB、短暂性RBBB、双束支阻滞和单纯性RBBB6个亚组,观察各组临床经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AMI伴发RBBB26例,占10.8%,与不伴RBBB比较,其CK峰值、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显著增高(P<0.01).RBBB组高发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并非源自陈旧性RBBB和单纯性RBBB,而是来源于新发生RBBB和双束支阻滞.新发生持续性RBBB住院病死率最高,为50%,短暂性RBBB为11.1%,而持续性RBBB再灌注治疗率较短暂性RBBB明显降低(25%vs88.9%,P<0.05).结论AMI患者伴发RBBB提示预后不良.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右束支传导阻滞 预后 再灌注治疗
  • 简介: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技术发展,各领域复合损伤发病率明显提高,康复医学患者服务对象范围也逐渐扩大。康复对象在原来骨关节病人,周围神经性疾病,软组织损伤,脑血管病患者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截瘫病人,这类病人往往瞬间就由正常变为残疾,身体与心灵均受重创。康复器械更新,可减轻身体刨伤,但心灵创伤就需要我们康复工作者理懈患者,关心患者,耐心诱导患者,配合社会各界支持,才能使患者重燃生命之火。

  • 标签: 患者 临床应用 康复医学 截瘫病人 心理治疗 复合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急性心梗治疗中临床价值及对并发症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急性心梗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8例/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程序。将两组冠脉再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急性心梗患者冠脉再通率、护理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促进冠脉再通率提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梗 预见性护理程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高频超声诊断肘管综合征并进行分度,通过分度选择治疗方法,探讨在选择最佳治疗方法中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症状符合肘管综合征患者167例,经过高频超声检查,计算其肿胀率,并分度分组,对不同分度组别予不同治疗方法,统计学分析相同分度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是否有差别。结果I度患者中,保守治疗具有较好疗效,II度患者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结论高频超声通过对肘管综合征患者诊断并分度,对指导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P波离散度(Pd)临床价值。方法观察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者(A组)及26例健康者(B组)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P波最大时间及离散度。结果A组P波最大时间及离散度均较B组增大(P〈0.01),P波最大时间〉11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预测敏感性分别为89%、86%、76%,特异性分别为80%、85%、89%。结论Pd预测心房颤动一个体表心电图新指标。

  • 标签: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P波离散度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房颤伴长R—R间距临床意义。方法对动态心电图(13(3G)记录到19例房颤伴长R—R间距者进行相关分析,对19倒分成平均心室率〈60次/min及≥60次/min,长R—R间距〈2.5s厦≥2.5s.长R—R间距与睡眠相关及与睡眠不相关进行比较。结果19例中长R--R间距238次,白天32次(17.7%)、夜间206次(82.3%);平均心室率〈60次/rain13倒、≥60次/rain6例;长R—R间距〈2.5s7例、≥2.5s12例;长R—R间距与睡眠相关11倒、不相关8例。19倒中6例有头晕、黑礞或晕厥病史.其平均心室率〈60次/rain,最长R—R间距均≥2.5s,且与睡眠不相关。结论房颤伴长R—R间距多出现于夜间睡眠时,其平均心室率越慢R-R间距越长.与睡眠不相关时易发生头晕或晕厥.多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 标签: 心房颤动 长R—R间距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CASI)后心理疏导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于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行急诊CAS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2例设为CASI组,选择同期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采用心理疏导方式进行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应用SAS焦虑问卷(Self-RatingAnxietyScale)、抑郁自评量表(SDS)等方法采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SI组行SAS焦虑问卷、抑郁量表评分异常,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者,焦虑及中重度抑郁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疏导治疗3个月后复测上述量表,可以看到CASI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心理疏导可以明显改善CASI术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对延缓疾病进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精神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相关应激反应进行抑制存在可行性,并评价其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了上腹部施行全身麻醉相关手术且ASA分级为1到2级患者共60例。并随机分成地佐辛组(共30例)以及芬太尼组(共30例1,然后对两组抑制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应激反应对应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结果在地佐辛组中,其心血管方面所具有的稳定性要比芬太尼组强,而在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相关升高程度方面也比芬太尼组要低,这两组对气管插管中应激反应进行制止时,其效果方面存在差异都有着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地佐辛来对全身麻醉气管中插管应激反应进行抑制的话,其效果相对满意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

  • 标签: 地佐辛 全麻诱导 芬太尼 临床观察 插管应激反应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996年3月至2001年3月,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住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共436例(AMI诊断参照WHO1979年有关AMI诊断标准),根据伴有胸痛及不伴有胸痛,将入选患者划分为:不伴有胸痛组141例;伴胸痛组手臂、头部、颌部疼痛295例.

  • 标签: 无痛性心肌梗塞 预后 临床特征 胸痛 血管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和操作实用性。方法分为新生儿组和成人组,各组100人,每组随机分为单手操作(试验组)和双手操作(对照组),比较置管效果及保留天数。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高,为95%,对照组为78%(P<0.05),保留天数无差异。结论与常规方法比较,单手操作静脉留置针轻巧、方便,穿刺成功率高,适用于各种人群。

  • 标签: Y型静脉留置针 两种穿刺方法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PVS)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36例常规心电图有PVS者分为正常组(A组)和心脏病组(B组)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测,并按有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Lown分级法和Schamroth分类法对判断病理性PVS与功能性PVS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宽大畸形伴明显切迹、多源与多形性、成对出现、起源于左心室者以及伴继发性ST-T改变PVS绝大多数见于病理性。

  • 标签: 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11月期间收治心血管内科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专门为患者制定一套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然后将不同护理两组病人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结果也不一样,对照组经过一般护理之后,有效率为84%,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观察组满意率为98.3%。结论100例患者经过不同分组进行护理后,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对病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病患治疗和恢复,对于病患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治疗都有极大帮助。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其用药处方,调查患者疾病分类、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判断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合理性。结果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冠心病为主,DDDs位于前三位药物依次为硝苯地平、异山梨酯和尼群地平;除非洛地平和硝酸异山梨酯外,其他药物DUI值均≤1。结论我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临床用药方面基本合理,遵循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合理配比用药原则,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提供科学、有针对性用药方案甚至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并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临床用药 合理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平均年龄5.94岁(1个月至13岁),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以外科手术结果为标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6例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其中心内型3例,心上型及心下型各1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16/16);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75%(12/16).多层螺旋CT对心内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有6例未能清楚显示,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均能明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准确及可行,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诊断 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临床应用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动态评估信息系统在中医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信息化动态评估系统包括入院评估、住院评估评价、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告知4个模块。由首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评估,护士长对护士首诊评估进行评价。护士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情况及签字。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使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评估 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心肌桥造影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76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在1762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发现心肌桥211例(12.0%),其中202例(95.7%)发生于左前降支(LAD),仅2例(0.9%)见于左回旋支(LCX),7例(3.3%)见于右冠状动脉(RCA);收缩期狭窄〈50%有79例(37.4%),50%~75%有106例(50.2%),〉75%有26例(12.3%);53例(25.1%)有典型心绞痛症状,29例(13.7%)为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B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其中孤立性心肌桥患者140例(66.4%)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合并单支病变35例(16.6%),双支病变13例(6.2%)患者,在行PCI术后给予口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心肌桥常见于于左前降支,部分有典型心绞痛,无论是否对冠脉狭窄进行了PCI手术,钙离子拮抗剂及B受体阻滞剂均可缓解症状。

  • 标签: 心肌缺血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用于治疗小儿心肌炎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小儿心肌炎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小儿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磷酸肌酸钠,n=42)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42)。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7.6%(41/42)、83.3%(35/4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两组患儿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水平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酸激酶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2/42)、19.0%(8/4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能获得更为理想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小儿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心肌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脑出血患者发病第1、2、3、4、7、14天血清NSE水平。计算脑实质内血肿体积及发病第30天时COS。结果血清NSE峰值与血肿体积呈正相关(r=0.56,P〈0.01),与COS呈显著负相关(r=-0.59,P〈0.01)。不同血肿体积组NSE在发病第3天差异显著(P〈0.01),NSE动态曲线在发病24—48小时骤升预示死亡。结论血清NSE变化可以准确反映脑出血量及患者早期预后。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出血 预后 血肿体积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心血管病人抑郁症患病率和对策。方法: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00例老年心血管病人,5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老年人心血管病人中冠心病人145例(心绞痛患者40例,无心绞痛患者8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高血压病人55例(2级20例,3级35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种心血管病人抑郁症患病率显著增加(P<0.05-0.01),病程越长,抑郁症发病率越高,病程>10年组抑郁症发病率显著高于<5年组(P<0.01)。结论:老年心血管病人抑郁症患病率显著增加,应重视其治疗。

  • 标签: 老年 心血管病人 抑郁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临床症状 生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