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胃肠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试验组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更优,并且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且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调取我院处方1684份,其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历436份。统计分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科室、年龄分布、使用品种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率为25.89%,其中皮肤科、内科使用率较高,分别为37.61%、25.9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41~60岁、>60岁这两个年龄段使用率较高,分别为36.01%、27.98%;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为使用品种最高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率为39.91%;有66份病历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占比15.14%,其中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不合理应用情况较多。结论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皮肤科、内科使用率较高,且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情况,故应加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监管力度,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指导,以促使临床用药趋于合理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结合积极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运动疗法和积极心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均有显著的效果,但是运动疗法与积极心理干预联合应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因此,临床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时可考虑采用运动疗法与积极心理干预联合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来院就诊的脑梗后伴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就诊期间均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加用康复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各项生活质量参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上下肢功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体力受限、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作为一项常规护理内容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视频配合运动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每天观看偏瘫康复视频,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较前有改善,但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上升和运动功能改善更明显,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运动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每天观看偏瘫康复视频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积极影响。方法采用临床资料调研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63例中风患者,按照护理路径选择不同,分为院方指导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N=63)为研究组、家庭训练护理干预组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常规干预组(N=50)三组,1年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从神经反射中枢、运动配合指数和自主配合指数、整体功能恢复来看,实施院方早期康复护理指导的中风患者在运动功能总体水平上,比未实施的患者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从整体情况来看,与家庭运动组差异不明显,与未实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运动影响效果确切,具有明显的运动功能提升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判定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三级康复护理在提升其运动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数字表达法分为50例三级康复护理组和50例常规康复护理组,分别实施三级康复护理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在实施康复护理前,两组患者DNF评分、Fugl-Meyer评分差异不大(P>0.05),康复护理6个月后,三级康复护理组患者的DNF评分(26.15±2.31)分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31.24±2.67)分,而Fugl-Meyer评分(52.36±9.54)分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41.24±8.89)分,且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实施三级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功功能恢复,在护理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手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部骨折病患中,按照随机选择的方法选取80例病患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40例。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的护理康复训练,而实验组病患则在护理康复的基础上结合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膝关节的功能等级以及疼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而实验组病患的膝关节功能等级以及疼痛评分结果也要优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随机选取160例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运动康复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心功能变化并评定其生活质量。结果经过研究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的改善,但实验组的运动耐量、心功能变化、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对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期间内接收的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中,随机抽取54名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27名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27名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自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平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后负性情绪得到极大改善,且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普莱洛尔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胃溃疡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硬化合并胃溃疡患者,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普莱洛尔联合奥美拉唑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B6联合奥美拉唑口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服药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率为13.3%,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并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普莱洛尔联合奥美拉唑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普莱洛尔联合奥美拉唑是临床上治疗肝硬化合并胃溃疡的理想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心理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降糖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及FPG、2hPG及HbA1c水平。结果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的FPG、2hPG及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或者消除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有效控制血糖,从而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其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以往最常应用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结果两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血清总胆固醇值、餐后2h血糖值及血清甘油三酯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变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孕妇及胎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