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干粉胶囊,对照组按需吸人特布他林,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呼吸困难情况、6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白三烯C4(LTC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2.9±0.5)分比(3.5±0.7)分],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427.67±70.36)m比(365.41±61.42)m],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l)和FEV,/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1.76±0.89)L比(1.29±0.53)L、(67.43±9.52)%比(56.32±8.51)%],炎性因子LTC4、IL-8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397.41±198.57)μg/L比(1181.95±207.54)μg/L、(434.81±176.05)ng/L比(823.37±165.43)ng/L、(0.15±0.02)ng/L比(0.254-0.0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TC4水平与FEV,呈显著负相关(r=一0.578,P:0.024);血清IL-8水平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r=一0.542,P=0.01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命质量。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阻断COPD稳定期多种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简介:摘要 :目的:深入探究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过程中融入激励机制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已构建好的护士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包括榜样作用激励、关怀作用激励、参与激励以及培训激励等多项内容,究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乃至综合素质。结果:经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以后,内分泌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有了质的提升,加深了工作人员对工作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尤其是薪资待遇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与此同时,接受护理管理的住院患者对医院、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前后对比,差异中尽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过程中融入激励机制的实际效果颇为明显,不仅有利于提高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促进绩效成绩的提高,在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方面也具有非常大作用,将其广泛运用的实际价值颇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内接收的妇科、产科常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64例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82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进行干预,82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指标评分以及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极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针灸医学中“凭脉辨针”和“经络诊察”在针刺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选取了56名患者进行了“凭脉辨针”和“经络诊察”的针刺治疗方式,通过文献回顾和系统综述,收集和分析相关研究资料,探讨“凭脉辨针”和“经络诊察”在针刺治疗中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应用。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针灸医学中的“凭脉辨针”和“经络诊察”可以帮助针刺定位、针刺技术选择和针刺效果评估,从而提高针刺治疗的精确性和疗效。结论:“凭脉辨针”和“经络诊察”在针刺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指导针刺操作和针刺效果评估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并为针刺治疗的优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关节腔内PRP疗法对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生物学机制探究。方法:在动物模型和一些临床试验中,已经发现PRP对神经递质的调节能够减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结果:例如,PRP疗法后,患者关节液中的乙酰胆碱浓度显著降低,与此同时,患者的疼痛感觉也得到缓解。这可能是因为PRP中的生长因子,如NGF,可以调节乙酰胆碱在神经终末的释放,从而影响疼痛的传导和感知。结论:PRP疗法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活性,从而影响疼痛的传递和感知,为骨性关节炎患者带来疼痛缓解。但需要注意的是,PRP疗法对疼痛的影响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尤其是其长期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微小RNA调控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3月的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从患者中提取血液和脑脊液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特定微小RNA表达水平,还构建动物模型,采用转基因和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调控动物体内微小RNA。结果:在认知功能评估中,对照组为75.2±0.3,实验组为85.3±0.3(P<0.05);神经行为学测试中,对照组为77.2±0.4,实验组为86.5±0.5(P<0.05)。表明实验组在认知功能和神经行为学测试方面表现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微小RNA调控对改善认知功能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有积极作用。结论:微小RNA调控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保护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动物模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通过调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代谢、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影响神经网络和突触可塑性等机制发挥作用,为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