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注射结合疼痛治疗仪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诊的肱骨外上髁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22.07——2023.10期间纳入对象,筛选共计66名。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命名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3名。常规组给予针灸治疗、实验组给予穴位注射+疼痛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相近,比较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比较P<0.05;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比较P<0.05。结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利用穴位注射结合疼痛治疗仪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消除疼痛感,建议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蓝光治疗仪在阴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到2024年1月在本医院接受医治将70例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红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1. 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2. 创面愈合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方面,实验组分别为30.5±5.82天和14.29±4.02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2.72±10.6天和28.05±7.03天(P=0.003)。3. VAS评分方面,治疗一个月后实验组VAS评分为2.16±0.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8±0.65(P=0.003)。4. 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实验组治疗一个月后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0.40±0.06 pg/ml和2.01±0.55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6±0.12 pg/ml和3.78±1.03 mg/L(P=0.003)。结论:红蓝光治疗仪能够显著提高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加快创面愈合和肉芽组织生长,降低疼痛评分,减少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尼麦角林联合臭氧大自血灌注治疗脑梗死患者,研究该治疗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13.4-2016.1,我院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治疗研究,共选取12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63例,A组患者使用尼麦角林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臭氧大自血灌治疗,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oCA中评分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B组患者MoCA评分≥26分的患者26例(41.27%)比A组12例(19.05%)多,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尼麦角林联合臭氧大自血灌注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可有效提高患者MoCA评分,改善其认知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治疗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治疗。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所有患者MMSE评分和HDS评分均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和H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药物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今后可将其作为老年血管性痴呆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案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级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脑梗塞患者综合功能恢复的早期变异因素。抽取200例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进行一般的神经内科常规诊疗,康复组根据变异因素制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方案并给予针对性实施。结果脑梗塞发病后6个月末综合功能结局的早期变异因素包括治疗方案、CNFD评分、年龄、糖尿病、S-FMA评分、吸烟和劳动强度等;根据早期变异因素进行规范三级康复治疗,病后1个月末、3个月末和6个月末时康复组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也显著高于自身入院时,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患者各阶段运动和认知功能的促进具有明显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8年7月结束于2019年5月,研究样本定义为90例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选择盆底肌训练,研究组选择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训练。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盆底肌恢复情况、盆腔气管脱垂(POP)症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10s慢肌阶段、60s慢肌阶段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10s慢肌阶段、60s慢肌阶段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POP患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改善效果显著,增强盆底肌力,预防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收治6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抛硬币法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观察两组盆底肌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功能(包括Ⅰ、Ⅱ类纤维肌电值)较对照组理想(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对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 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予以盆底康复治疗仪参与的康复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