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旨在考察《尼各马克伦理学》和《中庸》两书的德性观,指出德性在中西两种伦理学图景中的相似性及差异。中西伦理学对"德性"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种,即亚里士多德静态化的德性和儒家动态化的"德性"。所谓静态化的德性,是指亚里士多德在理解"幸福"时,从践行德性出发,把德性本身处理为"中庸"(适中)。这种"中庸"的参照物始终是人自身,这种试图依靠人的理性来掌握最高善形式的做法,称之为"德性"的静态化。作为对比,儒家伦理学在处理"道"时以率性来践行德性,率性以天命为向心轴,以诚为纽带,与天命形成良好互动。这一践行德性的过程,称之为"德性"的动态化。通过"礼"或习惯化,亚里士多德和儒家都重视对德性的培育。

  • 标签: 德性 中庸 践行
  • 简介:本研究运用口述史的方法,通过对许芳华身份符号的转换过程进行个案分析,考察了集体主义工作伦理的社会建构。计划经济制度以集体主义工作伦理一元价值观为基础;个体许芳华在国家力量的运作下被阶段性地建构成团员、党员和劳模,这种身份符号的转换使得集体主义工作伦理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社会建构;这种具体化的价值观具有榜样示范和社会整合的作用,从而有效地维护了计划经济制度。因此,集体主义工作伦理的社会建构是国家利用符号资源和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控制的一种策略。

  • 标签: 计划经济 集体主义工作伦理 社会建构
  • 简介: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涉及早期美国的道德伦理规范,作者把它们总结为荣誉、爱财、冒险、劳动、纯洁和勇敢等6个方面。虽然它们带有一定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但有其合理之处。这些道德伦理规范对我们今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良好风尚、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美国 早期 道德伦理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当代启示
  • 简介:诚信底线至关重要。制度对权利和义务、利益和负担、权力和责任等规定、分配、保障得究竟如何,则决定诚信底线:若规定、分配得公平并保障得力,则制度是正义的,并内生诚信底线;若规定、分配得不公平甚至严重失衡,且保障乏力、打折扣,则制度不正义,势必瓦解诚信底线。也就是说,有制度正义,才可能有诚信底线;制度不正义,则断无诚信底线——制度正义是诚信底线的充分必要条件;坚守诚信底线,必须有制度正义。伦理豁免则以其特有的制度正义及其特殊方式,从伦理本体、人性深处因悉心敦睦伦理而悉心养护诚信底线。

  • 标签: 制度 正义 诚信底线 伦理豁免
  • 简介:R.M.黑尔认为,通过对道德概念的语言学研究和逻辑分析,他的普遍规定主义元伦理学能够为功利主义道德规范的合法性论证提供形式化的逻辑基础。但是,由于他无法弥补普遍规定主义与功利主义思维方式之间的两道鸿沟,且偏好的积聚性计算这一方式本身又缺乏逻辑根基,因此他提出的偏好功利主义只能说是一种实质性的道德规划。至于能否通过道德语言的逻辑来化解道德分歧,黑尔的论证无法提供肯定的回答,但至少他指明了一种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相结合的伦理学发展方向。

  • 标签: 可普遍化 普遍规定主义 功利主义
  • 简介: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译介状况来看,汉学家译者模式以及回归伦理的译介范式近年来在翻译界已形成共识.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的莫言小说《丰乳肥臀》以再现文化“他者”为宗旨,对翻译伦理诉求做出了相对合理的回应.现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为研究个案,通过探讨译者的译介立场和翻译策略,旨在阐明译者应遵守翻译伦理的原则,寻求“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平衡,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从而推动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国际推广.

  • 标签: 《丰乳肥臀》 葛浩文 翻译伦理 “他者”
  • 简介:运用伦理学分析法对王尔德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进行解读,梳理出王尔德自成体系的伦理观即唯美主义道德观和人道主义道德观的融合,进而从伦理观的角度解释主人翁道连·葛雷死亡的原因.并探究其死亡的意义。从而说明王尔德这位“臭名昭著的”浪荡子其实是有着坚定的道德立场的。他的作品不仅符合19世纪文学的总体特点,即关注道德问题和表现道德主题,同时他的双重道德立场也使得作品具有现代性。

  • 标签: 《道连·葛雷的画像》 王尔德 唯美主义道德观 人道主义道德观
  • 简介:《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反映了正统的儒家思想与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的矛盾,窦娥不是反封建的斗士,而是伦理制度下贞孝的典型,关汉卿通过窦娥形象塑造,借助弱女子的人生悲剧,谴责现实,推崇和彰显全贞全孝,以期唤回传统道德,恢复伦理,换回社会危机。

  • 标签: 关汉卿 窦娥冤 传统道德 全贞全孝
  • 简介: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使道德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日趋兴盛。而在一个民族国家内部,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竞争,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也日益突出,如何正当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道德观念之间的相互冲突与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冲突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 标签: 政治伦理思想 道德问题 哈贝马斯 商议民主 政治问题 文化冲突
  • 简介:“谁之权力?何种合理性”是古今中外政治学的永恒之问,也是权力伦理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自古希腊以来,先贤已就“谁之权力?何种合理性”的权力伦理之问展开追寻,他们借助信仰的形式、引入超验的视角、运用思辨的力量,建构一个以终极价值为形上依据,以政治、伦理、法律为形下落实,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指向的权力伦理框架,以表达正义的品格、宣示国家的目的、追溯权力的来源、论证人民的权利,由此揭示了它来自民之权力,走向民之权利,体现民之正义的应然逻辑。对这个永恒之问的求解进程虽然包含了从古希腊经中世纪到近现代的若干历史超越,并成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传统资源。但从现实角度看,迄今为止剥削阶级的国家并没有把权力的应然逻辑转化为历史的实然状态。只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才真正实现了历史的超越和时代的升华。

  • 标签: 权力伦理 超验 正义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