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而“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能直接体现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门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概论”课教学,需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方位判断,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观点新论断,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战略部署,从而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概论”课教学中入耳、入脑、入心。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方位 新论断 战略部署 “概论”课
  • 简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2017年10月22日,由南京大学中华道德传播研究中心、唐仲英基金会、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化自信与道德重塑”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15余家期刊编辑部、报社、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近11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围绕“文化自信与道德重塑”主题,以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世界眼光和开阔的学术视野重新审视了我

  • 标签: 文化自信 道德重塑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从'支配—解放'的话语谱系来看,生态女性主义着重从社会文化层面考察支配的成因,认为自然支配和性别支配的根源在于父权制,主张重构女性与自然的联系,通过消除父权制来达成女性和自然共同解放之目的。与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化批判论不同,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基于社会实践基础建构起自然和女性的现实联系,认为自然支配和性别支配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进而实现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解放。

  • 标签: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支配 性别支配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 简介:对一个现实课题的深沉思考———读《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问题》○陈新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还需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这是现实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冷浩然、唐志龙、罗剑明主编的专著《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问题》(...

  • 标签: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问题 现实课题 意识形态 基本矛盾
  • 简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针对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发生根本转变、社会矛盾大量涌现的新历史阶段发表的重要文章。文章全面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和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做出了创造性发展,在重要历史时期对国家建设产生了伟大指导作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从"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某种转向。

  • 标签: 毛泽东 建设哲学 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
  • 简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设置和建设已历8年。进一步加强该学科建设,需要继续从多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而认真研读中国共产党的文献,是带有强根固基性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研读综合反映党的各个时期历史的系列文件选集或文献选编;充分重视研读其他多种形式的党的文献及相关权威研究成果;充分重视以科学的态度研读党的文献。

  • 标签: 中国共产党的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 基本问题 学科建设
  • 简介: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对"审美意识形态论"进行热烈讨论的过程中,忽视了考察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问题。伊格尔顿在《审美意识形态》一书中提供了研究这一问题的一个视角。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借鉴了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的研究路径,指出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是身体。伊格尔顿分析了美学的诞生及审美的内在复杂性,揭示了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

  • 标签: 身体 审美意识形态 物质基础 领导权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在阐述“三个自信”的同时,更加强调文化自信,凸显了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文化自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维向度来看,我们的文化自信都有来源。文化自信之意旨,既在于从文化视角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使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日臻成熟、更加完善;也在于实现全面的文化自强,争取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标签: 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 文化强国 中国方案
  • 简介:当代中国社会,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新的媒体奇观。从文章、马伊琍婚姻风波事件涉及的主体和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参与、难以计数的网络跟帖、微博热评等来看,它确实形成了当下中国波及世界的一大媒体奇观,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家庭婚姻伦理文化的变动和亟待引导的状态。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审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贵和守孝"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承和变异,剖析其对婚姻家庭的种种影响,批判封建婚姻伦理在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局部领域的死灰复燃及其对道德、婚姻和家庭社会和谐的破坏,考量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内,重新构建和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婚姻伦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马事件” 媒体奇观 家庭婚姻伦理
  • 简介:<正>在伊格尔顿看来,内容与形式的融合是马克思的审美理想。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描绘为内容与形式、所指与能指之间相互断裂的历史过程,而这部著作开头数页可以被视为马克思对这种过程的符号学批评。资产阶级革命戏剧性地重复着夸张的形式与内容的贫乏之间矛盾运动的符号化能指模仿,"一种巴洛克的狂乱,这种诗意的喷发反向调和着它们物质方面的贫乏。它们的结构中有一种虚构,有一种导致形式与内容相断裂的隐患"。

  • 标签: 路易·波拿巴 拿破仑第三 美学问题 伊格尔顿 物质方面 审美需要
  • 简介:鸦片战争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中断,鸦片战争后“天下”为“世界”所取代,“中国”史融入了“世界”史。从这一语境中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我们提出和回答四个关键问题:中国近代是谁的“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哪种意义上的“科学”。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构成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新民主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列宁主义中国化 “巴黎手稿”
  • 简介:<正>一、从解构主义角度看现代性的异延"现代性",按杰姆逊的说法,它"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叙事范畴"(《现代性的神话》),现代性"既不是哲学的概念,也不是别的概念,它是一种叙事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放弃对现代性进行概念陈述的徒劳努力"(《对现代性的重新思考》)。虽然他并未言及"现代性"与解构主义的关系,但"现代性"一词的对于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政权的、文化的、学说的、事件的依附性,从而表征众多不同含义的特点,使它自身充分地享有了德里达式的差异性和延缓性,成为一个无中心意

  • 标签: 现代性问题 文化现代性 异延 叙事类型 杰姆逊 解构主义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方法,并且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应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关切,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价值指针和基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以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论述为价值指针,不断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升学科水平,更好地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习近平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建设
  • 简介:一切经典都是对时代问题的回答,要真正读懂经典至少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问题有相当的了解;二是能够批判地理解作者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意义。

  • 标签: 思想理论教育 共产党 宣言 读法 作者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同党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共同创造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李大钊是这一哲学的启蒙者,毛泽东是这一哲学的奠基者,而邓小平是这一哲学新阶段的开创者。“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学术进展,毛泽东就提出并阐释了大量哲学学术问题,足以驳斥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低为政治话语的论者,也足以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对这一哲学的研究,具有完全的合法性。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哲学思想 哲学学术创新 显性和非显性形式
  • 简介:游击战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状态下为获取革命胜利所作出的重要战略性选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中,对游击战超越单纯战术而上升到战略层面的理论定位,深刻彰显了历史辩证法的现实效应;关于游击战的具体战略部署,在本质上是基于矛盾分析构架下对多元矛盾关系的科学处置;对建立在根据地支撑之上的游击战乃至整个抗日战争情势的转换,是对短时间段透视所带来的“短视效应”的超越,从根本上凸显了以辩证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把握的理论考量。毛泽东游击战理论所呈现的辩证法思想,在实质上不外是实践辩证法的充分展示。

  • 标签: 毛泽东 游击战 战略 历史辩证法 矛盾关系
  • 简介: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是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2014年学界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的成因、内涵以及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方法、历史贡献与经验启示等方面。理析2014年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三化"研究的年度成果,揭示学界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进展,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该问题研究的学术前沿与最新动态。

  • 标签: 2014年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研究进展
  • 简介:毛泽东思想所内蕴的问题性思维,其实质内容是对矛盾运动规律的把握,关键是对事物发展主要矛盾的认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其在方法上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开创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逐步构建,毛泽东更是从三个实现维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毛泽东 问题性 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矛盾
  • 简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保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韩震教授曾分析指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年来一直关注该问题的研究动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提出、丰富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访谈人围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怎样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西方核心价值观有何不同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等问题,与韩震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他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北京师范大学 培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文化自信 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