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康复治疗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饮水试验评分及患者治疗后吞咽疗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痊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治疗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实现患者的及时康复,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 PSD)患者使用吞咽康复训练+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60例PSD患者数字编号信封法分为A组(30例,吞咽康复训练)和B组(30例,吞咽康复训练+TMS),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后B组SSA评分(初步评价、饮5ml水实验、饮60ml水试验、总分)、神经损伤指标(VILIL-1、NSE、FibUin-5、NPY)、神经营养指标(IGF-1、BDNF、NGF、Nogo-A、VEGF)优于A组(P<0.05)。结论 PSD患者使用吞咽康复训练+TMS,有利于改善吞咽和神经功能,改善神经营养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连续肠鸣音听诊记录仪在监测肠鸣音方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8月12日,应用连续肠鸣音听诊记录仪对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就医31例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肠鸣音监测,以期摸索相关规律,指导临床。结果手术结束后,肠鸣音仍持续存在(1.8±0.8)h,而后逐渐减弱或消失,(11.2±3.5)h后逐渐恢复。首次排气在术后(22.7±5.8)h,首次排便在术后(28.7±6.9)h,进食后肠率呈上升趋势,排气/排便后,肠率下降明显。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连续肠鸣音听诊记录仪安全、有效,能辅助临床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轨迹听诊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9月30日收住重症医学科需经幽门后喂养患者,行床旁超声引导下放置鼻肠管。对超声显像不清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听诊法,研究组采用腹部轨迹听诊法,将两组听诊结果与X线定位结果进行对照,一致者代表腹部听诊方法有效,并评价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耗时、置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2%(22/24例),经二次调整总置管成功率达96%(23/24例);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7%(16/24例),经二次调整总置管成功率达92%(22/24例);研究组平均置管耗时为(20.79±2.27)min,对照组为(36.35±2.5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轨迹听诊法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时间,且能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可在临床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基于磁共振加速器系统开展自适应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采用磁共振加速器上开展自适应放射治疗的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计128个治疗分次的在线自适应治疗计划。评估分次间靶区处方剂量覆盖和危及器官最大剂量或平均剂量的变化情况。然后将每个治疗分次计划剂量叠加后,比较靶区处方剂量覆盖和各危及器官剂量与参考计划的差异。结果分次间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评估结果显示,靶区处方剂量覆盖变化<1%,均满足临床要求。脑干、视交叉、视神经、眼球分次间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变化较小,但眼晶状体剂量变化最大可达98%。累积剂量评估结果显示,靶区处方剂量覆盖和参考计划无明显差别(<1%),脑干、视交叉、视神经、眼球的剂量低于参考计划。眼晶状体剂量变化明显,其剂量高于参考计划最大为31.7%。结论靶区与危及器官的累积受照剂量和分次间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磁共振加速器系统开展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射治疗方案是可行的。眼晶状体实际受照剂量与参考计划差异较大,应在临床中予以考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评估联合分级护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饮食安全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老年科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8例,实施吞咽评估联合分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呛咳、噎食、误吸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呛咳、噎食、误吸的发生。 结论:吞咽评估联合分级护理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其吞咽等级实施针对性、计划性的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住院期间呛咳、噎食、误吸等吞咽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提高老年科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改良版吞咽能力评价表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吞咽能力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吞咽能力评价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中的早期诊断和可预见性治疗及其对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应用回顾式方法,对受治疗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四例进行对照组,将对照组作为普通病例入院后评价。选取了四人为干预小组,干预组病人除一般的病例入院评估以外,还分别于入院时、手术前一天、术后一日,分别使用改良版的GUSS评分表开展了吞咽能力测评,针对所有吞咽困难病人开展并发症的防治和健康培训。结果,4人干预小组的病人中有四例病人有吞咽功能障碍,ICU住院治疗的患者2人,平均住院时延长,与吞咽困难相关。干预小组病人在进行吞咽能力评价后可显著减少肺炎、误吸等并发症的风险(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结合吞咽摄食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延髓性麻痹的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接受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摄食康复训练治疗的延髓性麻痹的吞咽障碍实验组(32例)和单纯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的对照组(55例)进行观察比较。采用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法进行治疗效果评测。结果对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适当的个体化的吞咽摄食康复治疗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治愈率(87.5%)明显高于单纯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治愈率(65.5),对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适当的个体化的吞咽摄食康复训练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程(10.9d)明显低于单纯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的疗程(13.2d),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结合吞咽摄食康复训练作为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吞咽治疗仪+吞咽功能训练运用在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中,对其吞咽能力改善的重要价值。方法:本项研究于2020年10月正式施行,截止时间是2021年10月。选用此期间到笔者医院救治的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病人,共计契合选入准则与剔除准则的20例病人,依照救治方式的不一致归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小组内部10例。前者病人实行吞咽功能训练,后者病人在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运用吞咽治疗仪。分析两小组病人的临床医治疗效、吞咽功能障碍、洼田式饮水实验、VAS、ADL及SF-36评分。结果:实验组病人得有效干预后其临床医治疗效(90.00%)得到理想提升且高于对照组(80.00%);干预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经有效干预后其吞咽功能障碍、洼田式饮水实验得到理想改善且优于干预前,且医治后的实验组的吞咽功能障碍减低程度更为凸显比对照组更优,洼田式饮水实验更高;实验组病人得有效干预后VAS评分减低程度更为凸显比对照组更优,ADL评分及SF-36评分更高,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研究性。结论:对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实行吞咽治疗仪+吞咽功能训练,所取医治成果十分理想,确保患者的吞咽障碍状况得到理想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广泛运用在疾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颈部肿瘤放疗前CT定位中吞咽动作导致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放疗的患者中CT定位时有吞咽动作的30副头颈部平扫增强CT定位图像,观察平扫CT定位图像与增强CT图像中吞咽动作导致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的变化。结果Y轴及Z轴空间方向上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变化显著,P<0.05,X轴空间方向上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调强放疗前CT定位中患者随机性地做吞咽动作导致甲状软骨三维空间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喉部放射剂量分布,对于喉部治疗靶区导致漏照情况1,考虑吞咽导致器官位置变化时需重点考虑Y轴及Z轴方向的位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后均存在有吞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入院第2天即开始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在入院第15天开始,30天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经吞咽功能训练后经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2.22%,有效率为28.89%,无效率为8.89%,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