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7月本院接诊的粘连性肠梗阻病患74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2组(n=37)。当中,试验组实行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治疗,对照组实行开腹术治疗。分析2组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切口感染率为0.0%、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为2.7%,比对照组的10.81%以及32.43%低,P<0.05。试验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为(33.49±6.28)ml,比对照组的(167.31±19.64)ml少,P<0.05。结论选择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并将之运用于粘连性肠梗阻中,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切口感染 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对照针刀配合道医推拿与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0例,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后,分别行针刀配合道医推拿治疗与常规针刺治疗,在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统计症候积分和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近、远期有效率为94.1%、83.3%,对照组分别为91.2%和63.3%,两组远期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症候积分相比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3个月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配合道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常规针刺治疗相比,近期疗效相当,症候改善和远期疗效则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刀配合道医推拿能更好的改善颈部的力学平衡。

  • 标签:
  • 简介:表皮性掌跖角化症(EPPK)是一种通常由位于17q12染色体上KRT9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本文综述了目前为止,EPPK家系中KRT9突变的类型及特点。通常认为KRT9基因突变热区位于螺旋结构的杆状功能域1A区和2B区。随着EPPK家系病例的不断积累,在K9的头部也已检出突变位点,不再局限于螺旋结构杆状结构域。

  • 标签: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 角蛋白 KRT9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关节镜下髂胫束切断术治疗弹响髋的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45例弹响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男29,女16例;年龄17岁-35岁,平均年龄23.2岁,其中42例为单侧弹响髋,3例为双侧弹响髋,45例患者均无明显双下肢长短畸形,Ober征(+),明显“八”字步、不能正常跷二郎腿、下蹲时双腿自然分开等临床表现,将上述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关节镜微创组(A组)25例及开放组(B组)20例。结果:A组手术时间15-35分钟,平均时间20.5分钟,术后住院时间2-5天,平均3.2天,B组手术时间15-40分钟,平均时间21.8分钟,术后住院时间5-8天,平均6.8天,45例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达15.4个月,术后45例患者均无髋关节弹响、疼痛,Ober征(—)、“八”字步消失、可正常跷二郎腿、自然下蹲双腿并拢及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及工作,临床效果良好。结论:严格掌握关节镜操作技术手术方法,利用关节镜在关节外行髂胫束切治疗弹响髋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术式为微创手术,创口小、损伤轻、并发症少及术后康复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肠粘连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的个人信息录入到电脑中,由电脑随机分成两组,保证每组各38例即可,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腹腔镜肠粘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结果:治疗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传统开腹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保健院中随机选择50例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入院,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仅接受盆底肌训练,实验组则选择电刺激与手法按摩联合的方式展开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电刺激 手法松解 雷火灸 盆底肌筋膜疼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刀寰枕筋膜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之间我院就诊的颈源性眩晕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48例和参照组48例,参照组患者进行针灸以及局部按摩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针刀寰枕筋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参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为:97.91%,83.33%,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数据间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寰枕筋膜治疗可有效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刀 颈源性眩晕 寰枕筋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筋膜联合关节动力术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将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筋膜结合关节动力治疗。结果:在疼痛缓解方面,观察组改善颈椎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颈源性头痛 筋膜手法松解 动态关节松动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针刀枕下三角对颈源性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月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及郴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60例,根据入选病例的顺序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药物对照组(每组最终入选病例30例)。针刀治疗组选取双侧头上斜肌止点、头后大直肌起止点、寰椎横突点进行针刀,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三十天后观察疗效。药物对照组选用阿普唑仑,常规剂量口服,治疗4周为一疗程,观察时间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6.67%。两组对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刀 颈源性失眠 枕下三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病应用脊突相关韧带针刀配合椎管内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划分为三组,对照1组病例45例实施单纯椎管内药物灌注治疗;对照2组病例45例采用单纯棘突相关韧带针刀治疗;治疗组病例110例采用棘突相关韧带针刀配合椎管内药物灌注治疗;评估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显效率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比更高,有统计差异(P

  • 标签: 颈椎病 针刀松解 椎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肛裂治疗中采取肛裂切除术与括约肌术联合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肛裂患者,予以肛裂切除术联合括约肌术治疗。结果:经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改善。结论:在肛裂的治疗中,肛裂切除术与括约肌术的联合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肛裂切除术 括约肌松解术 肛裂 疗效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配合肩周操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肩周炎患者,共计6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疼痛症状。结果:研究组在治疗有效率(96.67%)上远远高于参照组(86.67%),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配合肩周操治疗肩周炎对患者治疗效果更佳,且疼痛情况有明显改善更好。

  • 标签: 肩周炎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 肩周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肠梗阻手术患者在采取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胃肠外科自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肠梗阻腹腔镜肠粘连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按照随机性、数字化的临床分组原则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40例(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及护理满意度两项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结论 肠梗阻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肠粘连术治疗后,为了加快其康复步伐,改善其心理状态,需强化对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臂丛麻醉下手法术后的肩周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的临床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8例,将开展一般护理的38例作为对照组,另联合开展康复护理的4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eer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占比更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改善臂丛麻醉下手法术后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康复护理 肩周炎 臂丛麻醉 手法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散光矫治中飞秒激光角膜切口治疗与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角膜散光患者80例,均实施飞秒激光角膜切口治疗和白内障手术,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角膜散光值、术后残余散光情况、散光度分布。结果:角膜散光值比较,术后顺规组、逆规组斜散组角膜散光值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残余散光情况统计,逆规组占比较高,为88.00 %,顺规组56.00 %、斜散组62.86 %相对较低(P<0.05);散光度分布比较,术后1.0 D以上散光度占比较低,3个月随访期内散光度改善效果维持较好(P<0.05)。结论:角膜散光矫正治疗中,采用飞秒激光角膜切口与白内障手术疗法具有较好效果,可显著改善角膜散光值,逆规散光患者术后残余散光≤0.75 D占比较高,散光患者术后可有效保持散光度分级,预后较好。

  • 标签: 角膜散光 白内障手术 飞秒激光 角膜松解切口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刀术来缓解疼痛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急性期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试验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其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和针灸,另外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急性期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针刀术进行综合治疗,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状况得出试验组的治疗效果为83.33%;采用针刀术来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试验组的治疗效果,并且采用针刀术的无效患者只有1例,试验组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无效人数为5例;同时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P>0.05效果不明显,对照组P<0.05,缓解疼痛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术有利于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急性期的疼痛,值得临床治疗推广。

  • 标签: []针刀松解术 骨质疏松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肩关节镜粘连术配合关节腔封闭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7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医疗信息系统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传统组与配合组。对其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情况以及关节活动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指导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以及关节活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传统组,且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粘连术配合关节腔封闭治疗下可以有效地提高肩关节的疗效,减轻肩关节的疼痛,加快肩关节的功能恢复。

  • 标签: 肩关节镜粘连松解术 关节腔封闭 肩周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步行支持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步行支持组20例、AFO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步行支持组患者采用步行支持联合常规康复治疗,AFO组患者采用踝足矫形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3组患者的三维步态参数。结果共统计了57例患者,分别为步行支持组(20例)、AFO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治疗后,3组患者的步速、步频和步长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增加,而步宽、双支撑相百分比、健侧支撑相百分比、患侧支撑相百分比和健患侧支撑相比值较组内治疗前则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FO组的步速、步频和步长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增加,步宽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组的步速、步频和步长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增加,步宽、双支撑相百分比和健侧支撑相百分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组的双支撑相百分比为(32.05±5.26)%,健侧支撑相百分比为(69.15±2.41)%,较AFO组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行支持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异常步态,且在增加步行中的支撑能力方面优于踝足矫形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步行支持带 步态 三维步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入路血供的1/2腓骨瓣用于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收治的经外侧入路行踝关节融合的患者54例,其中,应用血供的1/2腓骨瓣踝关节融合术27例(腓骨瓣组),应用外侧钢板的踝关节融合术27例(钢板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通过融合成功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术后患者通过门诊复查随访。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时腓骨瓣组有24例达到骨性愈合,融合成功率为88.9%,钢板组有17例达到骨性愈合,融合成功率为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腓骨瓣组27例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融合成功率为100.0%,钢板组有23例达到骨性愈合,有4例患者未愈合,融合成功率为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瓣组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AOFAS评分分别为(41.3±12.0)分、(65.6±5.6)分、(79.1±7.0)分,钢板组相同时间点的评分分别为(40.8±11.3)分、(64.5±4.1)分、(69.3±7.2)分,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得分差异,腓骨瓣组明显高于钢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瓣组术前VAS评分为(7.6±1.3)分,钢板组术前VAS评分为(7.5±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1年VAS评分为(1.8±0.9)分,腓骨瓣组术后1年VAS评分为(1.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入路血供的1/2腓骨瓣踝关节融合术的并发症少,且融合成功率高于经外侧入路钢板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带血供腓骨瓣 终末期 踝关节炎 踝关节融合 外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