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当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受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通过分析梳理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依托高校体育教育,形成特色体育文化,积极引导消除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身心健康的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轴前多指畸形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trio全外显子组测序法检测疾病相关基因,筛选出可疑致病基因,并在家系其他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家系中6例患者的LMBR1基因均存在c.423+4909(IVS5)C>T杂合变异。表型正常家系成员未检测到该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LMBR1基因c.423+4909(IVS5)C>T变异被判断为致病性(PM1+PM2+PP1-S(PS)+PP4+PP5)。结论LMBR1基因第c.423+4909C>T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简介:从中药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Y.C.Ma)中得到一个新天然产物,2,5-二氧-4-咪唑烷基-氨基甲酸,经光谱鉴定和X-射线衍射推定其化学结构和立体构型。
简介:从合欢皮的乙醇提取物中用色谱法分离得到1个三糖链三萜皂甙1,其21位侧链含有较为少见的木糖。经化学和波谱分析,将皂甙1的结构鉴定为3-O-[b-D-吡喃木糖基-(?(r)2)-b-D-吡喃呋糖基-(?(r)6)-b-D-吡喃葡萄糖基]-21-O-{(6S)-2-反式-2-羟甲基-6-甲基-6-O-[4-O-(6R)-2-反式-,6-二甲基-6-O-b-D-吡喃木糖基)-2,7-辛二烯酰基]-b-D-吡喃鸡纳糖基]-2,7-辛二烯酰基}-金合欢酸-28-O-b-D-吡喃葡萄糖基-(?(r)3)-[a-L-呋喃阿拉伯糖基-(?(r)4)]-a-L-吡喃鼠李糖基-(?(r)2)-b-D-吡喃葡萄糖基酯,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合欢皂甙J23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怎样做好一个让护士满意的护士长。方法护士长就是护士的领导者,是组织者,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方法及艺术。结果提高了护士对护士长的满意度。结论护士长在管理活动中把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目的,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家系中两例Perrault综合征(Perrault syndrome,PRLTS)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变异筛查,结合临床表型确定候选基因的致病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结果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TWNK基因存在c.1172G>A(p.Arg391His)和c.1844G>C(p.Gly615Ala)复合杂合变异。其父亲携带c.1172G>A(p.Arg391His)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1844G>C(p.Gly615Ala)杂合变异,先证者的变异分别来自父母。其弟也存在c.1172G>A(p.Arg391His)和c.1844G>C(p.Gly615Ala)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1172G>A(dbSNP:rs556445621)为已报道的致病变异;c.1844G>C(dbSNP:rs764752550)为新变异。结论在1个家系发现两例Perrault综合征患者,TWNK基因c.1172G>A(p.Arg391His)和c.1844G>C(p.Gly615Al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者的发病原因,我们的结果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简介:目的:研究青连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多种柱色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且通过体外平板法测试了所有化合物对8种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青连翘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phillygenin(1),(+)-isolariciresinol(2),phillyrin(3),forsythiaside(4)andlianqiaoxinsideA(5)。结论:连翘新苷A(5,3,4-二羟基-β-苯乙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6)-3-O-咖啡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为新化合物,咖啡酸苯乙醇苷类为连翘中的主要抑菌成分。
简介:目的:研究泽泻(Alismaorienta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原萜烷型三萜,分别为24-(R)-羟基原萜烷-11,13-双烯16(S),23(S)-环氧化物,命名为24-去乙酰泽泻醇O(1),泽泻醇O(2)、24-乙酰泽泻醇F(3)和24-乙酰泽泻醇A(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