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吴起县的沙棘面积达到12.53万hm^2,全县受沙棘蠹蛾危害的面积4647.22hm^2,分布于9个乡镇,以周湾、长城两乡镇最为严重,虫口密度平均单株达15头以上,危害最重的单株虫口近70多头,幼虫啃食根干,导致根干部腐烂直至死亡。沙棘蠹蛾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平茬更新复壮、化学防治、林分结构调整、采用灯光诱杀和性引诱剂诱杀等方法。

  • 标签: 沙棘 木蠹蛾 综合防治
  • 简介:测试了不同温、湿度和剂量下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沙棘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幼虫的致病力。实验设置了10℃、15℃、20℃、25℃、30℃5个温度水平,用高浓度(1×10^8个/ml)、中浓度(1×10^7个/ml)、低浓度(1×10^6个/ml)的白僵菌孢子液分别感染低、中、高龄的沙棘蠹蛾幼虫。结果表明:在25℃,90%RH,1×10^8个/ml的浓度下,白僵菌对沙棘蠢蛾低龄幼虫的致死效果最高,达到89%。高于或低于25℃时,白僵菌对沙棘蠹蛾幼虫的侵染效果降低。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沙棘蠢蛾幼虫死亡速度和死亡率明显不同。相对湿度为90%左右时,沙棘蠢蛾幼虫死亡速度最快,死亡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70%时。沙棘蠢蛾幼虫死亡率显著降低。

  • 标签: 白僵菌 沙棘木蠹蛾 幼虫 致病力
  • 简介:本文通过2001~2003年对辽宁省朝阳地区建平县沙棘蠹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在该地区1~4年的幼虫危害5~20年生沙棘树根部的输导组织,阻断营养物质传送,导致腐烂枯萎.成虫在本地区5月中旬至8月下旬羽化,老熟幼虫4月末从地下爬到地面,寻找适宜场所再钻入地表下6~10cm处结茧化蛹,当年孵化的幼虫在基部树干生活入冬前迁徙地下与2~4年生的幼虫混居越冬.在铁路线以东分布的沙棘林内发现天敌优雅蝈螽(GampsocleisgratiosaBrunnervonWatteumy)、暗褐蝈螽(Gampsocleissedakoviiobscura).3~6龄成虫取食沙棘蠹蛾的卵粒.这一发现为科学防治沙棘病虫害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沙棘木蠹蛾 幼虫 生物学特性 建平县 成虫 腐烂
  • 简介:本文简要讨论了沙棘蠹蛾在中国目前的状况及成灾的主要原因,指出沙棘蠹蛾是影响沙棘种植推广的主要因素.造成严重虫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缺乏对该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了解及监控技术.根据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综合研究,对沙棘蠹蛾的控制对策有:(1)开发木蠹蛾性引诱剂;(2)保护和利用其天敌;(3)培育抗虫和抗旱品种;(4)改变沙棘林管理技术.

  • 标签: 沙棘木蠹蛾 病虫害 性引诱剂 天敌 控制技术
  • 简介:构树为多年生落叶乔木,是优秀的水土保持和固土护坡植物。为预防构树小线角蠹蛾的危害,首先应该遵守检疫制度,认真做好苗木产地检疫及调运检疫工作。然后加强日常病虫害的巡查工作。并且在校园的种植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同时,加强养护管理措施,提高构树生长势。一旦发现构树有小线角蠹蛾幼虫危害时,及时采取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的措施,包括往虫孔注射原生线虫或白僵菌,来防治幼虫,以及使用诱虫灯或性诱捕器,防治成虫。并且以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彻底杀死害虫。从而使构树能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和边坡的生态防护作用。

  • 标签: 构树 小线角木蠹蛾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 简介:通过室外变温和室内恒温2种不同的方法对沙棘蠹蛾蛹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变温条件下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481.℃,有效积温为202.356±13.057日度;恒温条件下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055.℃,有效积温为295.203±4.094日度.蛹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1℃.

  • 标签: 沙棘木蠹蛾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 简介:选用沙棘蠹蛾虫生真菌菌株B05进行室内带菌载体和生长繁殖最佳条件选择及室外布菌试验。结果表明,无纺布载体优于海绵载体。不同琼脂含量的PDA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琼脂含量为5.0g/l的培养液为最佳。室外无纺布带菌效果试验表明无纺布带菌施菌方法为有效途径。在室外持续15-18d再进行布菌最佳,有利于保证有一定浓度的侵染源。

  • 标签: 沙棘木蠹蛾 虫生真菌 施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