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滤泡淋巴瘤骨髓的淋巴瘤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总结形态特点,为骨髓病理医生对滤泡淋巴瘤骨髓累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8年共565例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滤泡淋巴瘤患者,并挑选其中60例有骨髓侵犯的患者,对其骨髓涂片进行观察,根据其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找出共同特点。结果:对本组60例滤泡淋巴瘤骨髓涂片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共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小无裂细胞型(38.3%)、小裂细胞型(31.7%)、幼淋巴细胞型(5.0%)、母细胞化型(5.0%)以及滤泡转大B细胞型(20.0%)。结论:滤泡淋巴瘤累及骨髓病例可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细胞形态分为五种类型,其中以小无裂细胞和小裂细胞最为常见(70.0%),每种类型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病理和临床指导意义。
简介:背景与目的:发生于神经系统的髓外浆细胞瘤罕见。本研究分析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3例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EnVision法分析免疫表型(LCA、CD20、CD79a、CD3、CD7、PC、MUM1、CD138、Ki-67),PCR法分析IgH和TCRγ基因重排,并进行治疗随访。结果:3例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2例发生于大脑,均为男性,年龄为48和64岁。1例发生于T10椎管内,女性,29岁。影像学均提示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病理学特征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样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间质内血管丰富或形成血湖,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免疫表型:3例之瘤细胞均表达CD79a,PC和MUM1,均不表达CD20和CD3、CD7。基因重排分析结果显示IgH基因均呈单克隆性重排。结论: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能够帮助确定肿瘤细胞起源,诊断时应综合考虑,并排除多发性骨髓瘤。
简介: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对小鼠肿瘤细胞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而阐述褪黑素发挥抗肿瘤效果的机制。方法:构建H22肝癌模型小鼠30只,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10mg/kg褪黑素组、20mg/kg褪黑素组。将小鼠肿瘤组织制备成切片后于光学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切片。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每个视野中的阳性细胞数平均百分比,以该切片阳性细胞百分比为基础进行计分。通过蛋白印迹试验对蛋白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最后利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的绿色荧光,记录图像,分析计数LC3阳性细胞与总细胞数的比例,反映细胞发生自噬的程度。结果:MLT处理的动物其自噬形态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随机成像后MLT处理组自噬液泡总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经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中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LC3亮点有所增强。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褪黑素在H22荷瘤小鼠中诱导自噬,褪黑素能够诱导自噬过程标志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并且能够抑制H22荷瘤小鼠中的Akt/mTOR信号通路。
简介:目的分析使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胃癌患者相关临床因素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75例接受CIK细胞治疗的胃癌患者,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将诱导培养后的CIK细胞回输给胃癌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用Kaplan-Meier估计中位生存时间,用Log-rank检验比较临床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结果CIK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化疗组(53.3%vs.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6,P=0.018)。CIK治疗组75例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化疗组(49个月vs.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7,P=0.001)。在CIK治疗组中,肿瘤大小、是否复发、病理分级和肿瘤分期显著影响CIK的生存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K细胞回输治疗可以明显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但其疗效和预后受到相关临床因素的影响。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趋化因子系统和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性调节细胞,CIM+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以下简称Treg细胞)在体内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制效应性T细胞增殖,在诱导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和免疫逃逸中发挥关键作用。肿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局部的聚集和维持,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为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趋化因子。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趋化因子及受体(特别是趋化因子受体5)与Treg细胞关系的研究讲行综沭。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cell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脾脏LC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标记、特殊染色,并复习近20年与该病相关的中英文文献.结果脾脏LCA由互相吻合的血管性腔隙组成,表面衬覆单层内皮样细胞,细胞无异型,部分细胞内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其髓外造血常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1、FⅧ、CD34、KP-1、PGM-1、CD21均为阳性,CD8阴性.网织染色(+).结论脾脏LCA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病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由于LCA可伴发恶性肿瘤,建议密切随诊.
简介:目的检测γδ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ζ链相关蛋白-70(ζ-chainassociatedprotein70,ZAP.70)。方法分离获取健康人PBMC,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刺激PBMC,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总T细胞和丫6T细胞CD69分子的动态表达;Mtb-Ag活化俩T细胞增殖培养,10d后收集细胞,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法分离获取高纯度的γδT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γδT细胞内的ZAP.70分子。结果总T细胞和γδT细胞均在活化刺激24h时表达CD69分子达高峰,但总T细胞仅为16%,γδT细胞可达75.2%;新鲜分离的PBMC中γδT细胞的比例仅为4.9%,Mtb-Ag刺激培养10d后升为69.2%,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后达99-3%;检测到Y6T细胞内的ZAP-70分子。结论Mtb-Ag可特异性激活俩T细胞,用Mtb-Ag刺激γδT细胞活化增殖培养,可获得大量的γδT细胞;成功地检测到细胞内ZAP-70分子,这为Y6T细胞内其它分子的检测分析奠定方法学基础,也为进一步检测γδ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过程中ZAP-70分子的激活及作用奠定基础。
简介: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探讨SCCA在NSCLC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SCLC组)和108例NSCLC患者(NSCLC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及不同临床分期NSCLC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及阳性率,比较SCCA阳性、阴性NSCLC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和3年生存率。结果NSCLC组鳞癌和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均高于SC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CLC组鳞癌和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SCCA水平、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阳性患者的平均GPS为(1.62±0.37)分,明显低于SCCA阴性患者的(3.15±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A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23.9%,低于SCCA阴性患者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的SCCA水平高于SCLC患者,且NSCLC患者的SCCA水平与临床分期、生存期有关,可能成为NSCLC患者的预后指标。
简介:背景与目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常用T1WI及T2WI,而DWI应用较少。本文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和DW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及DWI表现。结果:7例MRI呈明显蜂窝状样改变,其中4例与侧脑室或胼胝体壁间见“丝条状”牵拉影.肿瘤实质在R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1例肿瘤呈实体性。7例行DWI检查,其实质均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ADC值为(0.830±t0)x10-3mm2/s,5例瘤内见血管影;4例同侧脑室明显扩大,3例双侧脑室扩大;MRI和DW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结果基本相同,MRI对肿瘤形态、肿瘤周围结构的显示较DWI清楚,但DW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对肿瘤的诊断更灵敏、更准确。结论:MRI和DW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目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在鼻咽癌(NPC)中的意义.方法选取NPC患者60例为试验组,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IL-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外周血中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CD8+细胞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早期NPC患者的总缓解率高于晚期NPC患者(P﹤0.05);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NPC患者肿瘤组织中IL-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NPC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检测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判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0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选择输注悬浮红细胞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选择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90%,与观察组的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为4.76%,与观察组的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4.87±2.11)d,长于观察组的(9.86±1.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输血治疗中,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临床价值明显,治疗时不会提高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率,但是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背景与目的:ABCG2是ATP转运蛋白(ATPbindingcassette,ABC)家族中G2成员,具有编码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cancerresistanceprotein,BCRP)功能,在肿瘤研究中又可作为SP细胞标志蛋白来筛选肿瘤干细胞,本研究旨在逆转其耐药作用。方法:尼卡地平(NCDP)、尼莫司汀(AGNU)分别和联合作用于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体外细胞系和裸小鼠脑移植瘤。体外实验:用MTr比色法检测药物作用后GBM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体内实验:观察荷瘤裸小鼠的生存期及移植瘤病理。结果:体外实验中,AC-NU+NCDP组对肿瘤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都显著高于ACNU组(P〈0.01)。体内实验中,ACNU+NCDP组的生存期比ACNU组明显延长(P〈O.01)。结论: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表达率增加的ABCG2耐药基因功能因被NCDP抑制后增强了ACNU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促进凋亡和延长荷瘤鼠生存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