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变化趋势和与预后关系.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于海军总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尿毒症患者共13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54例.根据是否出现透析相关急性左心衰竭分为心衰组(30例)和对照组(100例).检测发生左心衰竭后不同时间点CK-MB、cTnI、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总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检测院内和随访期间(出院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不同时间点心衰组CK-MB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CK-MB和cTnI缓慢上升达平台期,无明显峰值和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心衰组和对照组Scr和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院内、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院内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期间LV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总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vs.30%,77.8%vs.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K-MB和cTnI在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变化明显,与患者预后有关.

  • 标签: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肌钙蛋白I 尿毒症 急性左心衰竭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卒患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经验,评价该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卒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2000年1月-2010年9月,行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98例急性缺血性卒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疗效、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在动脉溶栓后行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血管再通率达100%;②围手术期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内血肿9例,动脉夹层8例,急性/亚急性再闭塞4例,前、后循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患者术前NIHSS评分为16.1±3.8,术后90dNIHSS评分为6.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90d预后良好者有60例,预后中等者有18例,预后差者有20例,其中死亡12例.后循环患者预后差比例高于前循环患者(46.7%对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循环患者病死率高于前循环患者(26.7%对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行,可以提高早期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卒中 脑缺血
  • 简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产期、新生儿期由于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引起脑损伤性疾病,轻者可治愈,重者可造成不同程度脑损伤和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将CT和MRI技术应用于HIE研究是儿科神经影像学诊断重要分支。随着MRI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影像学诊断 MRI技术 弥散加权成像 损伤性疾病 新生儿窒息
  • 简介:医学模式转变,优质护理病房开展,在临床工作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护理技术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要求需要持续改进和发展,护理管理理念需要更新。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byWanderingAround,MB-WA)也称为巡视管理法,是由汤姆·彼得最早在《追求卓越》具体提出一种经典管理学理论,获得了管理学界广泛认同和应用。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TRAILR)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联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TRAILR表达.结果20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均大量表达死亡受体(DR)DR4和DR5,9例(45.0%)表达诱骗受体(DcR)DcRl,5例(25.0%)表达DcR2,而18例正常脑组织普遍表达DcR,7例(38.9%)表达DR4,6例(33.3%)表达DR5.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DR高表达以及DcR低表达不同于正常脑组织DR低表达及DcR高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原位杂交显示,20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分别有19例(95.0%)DcRl和17例(85.0%)DcR2在mRNA水平呈阳性表达,DcR在转录水平表达明显高于翻译水平(P<0.01).结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普遍存在DR高表达和DcR低表达,DcR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限制性表达调控位于转录后水平.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星形细胞瘤 细胞凋亡 配体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在改善和恢复缺血区血流灌注过程,有可能会加重脑组织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破坏是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继脑水肿、脑出血、炎性改变重要原因[1]。其可能损伤机制包括自由基损伤、蛋白酶激活、炎性细胞浸润、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晚期死亡主要原因。根据我们以往对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所做肾活检,三角肌和皮肤活检结果,至少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皮肤、肾脏和肌肉有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

  • 标签: 糖尿病性 TGF-Β1 NF-ΚB 大鼠心肌 主动脉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研究心血管病实施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对并发症产生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100例在心血管科实施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应用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所选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血管病 介入治疗 术后并发症 应用分析
  • 简介:几乎所有类型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衰时,机体会启动一系列代偿机制,如心脏前负荷增加、心肌肥厚、交感兴奋性增强、RAAS激活等。心肌肥厚以心肌纤维增多为主,能源供体线粒体也相应增多。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protein2,UCP2)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质子转运体,通过将内膜外H+转运回线粒体基质,导致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在心衰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解偶联蛋白 线粒体内膜 UNCOUPLING 心脏前负荷 大血管疾病 代偿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CHADS2评分对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为STEMI患者200例,应用CHADS2对患者基线特征进行评分,随访至少1年或至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依据评分高低与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CHADS2效率.结果CHADS2评分越高,STEMI患者发生MACE风险越高.结论CHADS2评分是STEMI患者未来发生MACE独立危险因素,可为STEMI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CHADS2评分 预后
  • 简介:目的总结左主干重度狭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83例左主干狭窄〉70%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7例急诊手术,三支病变62例,两支病变21例,术改为体外循环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结果远端吻合口平均(3.34±0.83)个,死亡2例(2.4%)。随访2个月至2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余者均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与非左主干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主干重度狭窄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疾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目的研究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均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将体重指数正常120例患者按照参数不同分为A组(120kV、362mAs)、B组(100kV、362mAs)、C组(80kV、362mAs)。对比三组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结果三组图像质量、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相互比较差异较小(P〉0.05);三组间对比图像噪声、平均CT值、辐射剂量差距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取到较好图像质量,而80kV、100kV能够使辐射剂量降低。

  • 标签: 双源CT 低剂量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成像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在冠心病择期PCI术中使用比伐芦定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40例患者在冠心病择期PCI术中进行常规药物(肝素)抗凝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9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通过不同药物干预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17.5%,不良事件复发率越低说明效果越好)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不良事件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0%)出血和血栓形成事件均少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用于冠心病择期PCI术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相比较传统普通肝素方法而言,具有十分积极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说明其用药效相对安全,同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这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相对积极意义,因而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比伐芦定 冠心病择期PCI术中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可行性和安全性。方珐选择709例老年(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接受PCI入路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227例)和股动脉组(4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PCI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血脂异常患者比例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8%,股动脉组患者全部成功接受PCI。两组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3例(1.3%)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27例(5.6%)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硒7.3%,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具有良好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桡动脉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放射摄影术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接诊122例疑似AMI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确诊AMI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包括发病3h内、3~6h、6~12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变化,探讨各指标在AMI发病早期诊断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H-FABP、Myo在发病初期3h内明显升高[(51.37±15.78)vs.(0.31±0.12)]pg/ml、[(185.32±87.36)vs.(55.78±11.7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h、6~12h内H-FABP、Myo含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K-MB、cTnⅠ在发病初期3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5,P=0.0545)、(t=0.3961,P=0.6927),但在发病3~6h、6~12h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在AMI发病前3h即明显升高,有利于早期发现AMI并及时治疗。Myo在AMI发病初期前3h也明显升高,但是由于特异性差,可以作为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Ⅰ 肌红蛋白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性大鼠在坐骨神经损伤后,移植嗅鞘细胞。通过观察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来研究嗅鞘细胞移植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对神经再生促进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培养嗅鞘细胞应用到坐骨神经断端。观察神经损伤后3d、7d、14d和21d大鼠TUNEL标记阳性细胞百分比变化,利用免疫组化,观察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免疫组化呈现GAP-43规律性表达,但实验组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差异;实验组凋亡细胞数量也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在本实验设计条件下,嗅鞘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有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嗅鞘细胞 细胞移植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 简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34000糖蛋白,属于细胞因子1家族。因为有促进造血作用,EPO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贫血。近年来研究发现,EPO具有潜在组织和细胞保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我们就FPO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肌梗塞 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后步行能力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进行康复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患者74例,均为发病1~12个月,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任务导向训练,2次/d,20min/次,5d/周,共12周。观察组另给予12周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1次/d,30min/次,5d/周。疗效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站起-行走计时(TUG)测试、膝关节屈曲主动关节活动度评测(KFAROM)。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Berg量表和FM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erg量表:(28±9)分比(22±9)分,(29±9)分比(24±9)分;FMA评分:(47±8)分比(36±8)分,(40±6)分比(36±7)分;均P〈0.01],但组间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FMA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erg量表评分差值分别为(10.75±0.30)、(4.71±0.1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34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MA量表评分差值分别为(5.8±0.6)、(4.9±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P〈0.01)。(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UG测试及KFAROM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UG测试:(35±13)s比(56±18)s,(53±17)s比(58±18)s;KFAROM:(82±24)°比(60±23)°,(63±23)°比(57±26)°;均P〈0.0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UG测试差值分别为(21.5±5.0)、(4.6±0.6)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KFAROM差值分别为(5.8±0.6)、(4.9±0.8)°,组间差异有

  • 标签: 卒中 康复 康复机器人 任务导向训练
  • 简介:标题心肌梗死-14试验溶栓疗法研究结果表明abcuximab能提高溶栓疗法成功率和范围。作者AntmanEM,GiuglianoRP,GibsonM,etal

  • 标签: 心肌梗死 -14试验 溶栓疗法 治疗
  • 简介:心脏疾病是引起缺血性卒重要来源,心源性脑栓塞占缺血性卒25%.在脑动脉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脏疾病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诱发脑梗死.在对隐源性卒寻找病因过程,发现这类患者卵圆孔未闭比例较高,特别是小于55岁年轻患者.为此,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卒关系受到关注.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缺血性卒中 心脏疾病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