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早期预后及术后6月预后,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连续性选取4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男女不限,随机分为二组,CCABG组20例,OPCABG组20例,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电图、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等临床指标及术前、入ICU时、出ICU时、出院时cTnI浓度。结果CCABG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高于OPCABG组,且cTnI峰值浓度明显高于OPCABG组,两组参数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CABG组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与OPCABG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G早期预后优于CCABG组,两组术后6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研究其护理效果,为医学提供临床借鉴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45例,对其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施行该手术前、后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术前了解病人病情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宣教,让病人熟悉手术过程及步骤,术中配合技术娴熟,做好感染预防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70例OPCABG患者术前行心理、呼吸、循环护理指导,术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重视循环与呼吸系统的监护,血管活性药物、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及康复方面的护理。结果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8.0±4.0)d,无护理并发症。随访2—24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至I级59例,Ⅱ级11例。结论精心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利于病人的康复。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CABG的患者40例,女性14例,男性26例。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机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CPB-CABG组)和非体外循环组(OPCABG组),每组各20例。于术前一天、术后12h、24h、36h采集血浆标本,检测脑钠肽(BNP)含量。结果两组术后12h、24h、36h较术前血浆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OPCABG组相比,CPB-CABG组术后12h[(138.0±42.6)pg/mLvs.(266.0±52.1)pg/mL]、24h[(258.0±38.3)pg/mLvs.(488.0±56.7)pg/mL]以及36h[(186.0±43.6)pg/mLvs.(356.0±47.1)pg/mL]BNP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非体外循环较体外循环CABG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
简介: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的方法、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04例行OPCAB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经验总结.男944例,女260例,年龄(64.7±11.3)岁,70岁以上占22%(265/1204).结果本组病死率2.41%(29/1204),死亡原因包括:术后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大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5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呼吸衰竭5例.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病情干预阶段,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干预效果分析。方法:样本限定为本院2019年8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计134例,基于介入治疗措施差异分组,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干预的67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干预的67例患者为研究组,分析不同干预术式下,观察指标、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结果:研究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有着明显的数据差异,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数据较之对照组有着明显的数据差异,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99%低于对照组14.93%,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讨论:冠心病病情干预阶段,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手术指标、观察指标的有效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好地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3月,选择76例OPCAB,于手术当天清晨及术毕进入恢复室时取静脉血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分析,术后血样处理选用含肝素酶的测定杯消除残余肝素对结果的干扰,观察TEG中的R时间,K时间,α角,MA,A30,CL30,LY30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前后K时间和α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R时间、MA、A30和CL30均减小,而LY30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均未出现死亡,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无二次开胸探查,术后出院顺利。结论OPCAB患者术后呈高凝状态,且纤溶过程相对亢进。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1 426例择期OPCABG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COPD病史、脑血管疾病史、心肌梗死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术前最近1次的经胸超声左室射血分数、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血清肌酐测量值;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红细胞输注、晶体液、胶体液、自体血、失血量、尿量等液体出入量;术中低血压、围术期血糖最大差值(MGD)、术后48 h和7 d内血清肌酐浓度。依据KDIGO标准定义术后AKI,以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2组:AKI组和非AKI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OPCABG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分析1 203例,OPCABG后AKI发生率为2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高血压病史、围术期血糖MGD是OPCABG后AK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高血压病史、围术期血糖MGD是OPCABG后AKI的危险因素。
简介: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syndrome,VS)是指患者在心脏外科术中或术后早期出现低血压并伴随正常或增高的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右心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补充液体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需要大剂量的缩血管药物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综合征,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体外循环术后多见,其发病率为0.4%~8.0%,死亡率2.8%~25.0%。非体外循环下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相关护理报道不多见,我院近年来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3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2月37例重症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心脏稳定器局部固定心肌,显露目标冠状动脉,切开后置入冠状动脉内血液分流器.一般先做左乳内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吻合,其余血管桥先做桥血管与主动脉的近心端吻合,然后再做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吻合.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6支,(3.2±0.5)支.术后10d死亡1例,其余36例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成熟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的条件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肝素残留利弊,探讨OPCABG术中鱼精蛋白和肝素的最佳中和比。方法连续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112例行择期OPCABG患者,所有患者在手术当日入手术室前和术后返回ICU时检测普通血栓弹力图(TEG)、肝素酶纠正的血栓弹力图(hmTEG),同时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等常规凝血指标。根据术后普通TEG、hmTEG、术后1h、2 h的ACT及术中ACT检测结果分为非肝素残留组(30例)、肝素残留1组(42例)和肝素残留2组(40例)。肝素残留1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ACT(最大值)高于术前ACT水平且不高于术前水平的20%。肝素残留2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ACT(最大值)高于术前20%。观察比较各组鱼精蛋白及肝素用量、鱼精蛋白与肝素总量之比、中和后ACT值、术后R值及R(CKH)值、术后12 h、48 h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术后cTnI峰值、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比例、二次开胸发生比例、急性肾功能不全及伤口愈合不良发生比例等。结果3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肝素残留1组和2组,非肝素残留组的中和后ACT、术后R值减少,鱼精蛋白中和总量、鱼精蛋白/肝素、cTnI峰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肝素残留2组,非肝素残留组的术中肝素用量、12 h及48 h胸腔引流量、输血量、输血比例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肝素残留1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二次开胸止血、心肌梗死、急性肾功能不全、伤口愈合不良等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住ICU时间及R(CKH)值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G术后适度肝素残留初步提示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不明显增加出血风险。大量肝素残留可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失血量和输血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ACT高于术前水平且不高于术前水平的20%是一种合理的做法,此时鱼精蛋白/肝素值约为2/3。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患者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术后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123例在北京安贞医院择期接受OPCABG治疗的患者,收集术前和术后相关数据。以Hs-CRP水平2 mg/L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Hs-CRP正常组(78例)和Hs-CRP升高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数据,对存在差异的术后数据行回归分析,探究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Hs-CRP升高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Hs-CRP正常组[(6.5±1.6)×109/ml对(7.4±2.1) ×109/ml,t=-2.839,P=0.005];Hs-CRP升高组术后房颤患者占比(38%对19%,χ2=5.100,P=0.024)、住院时间[(21.2±7.1)天对(16.0±4.6)天,t=-4.469,P=0.000]、住院费用[(14.31±3.07)万元对(12.37±2.18)万元,t=-4.090,P=0.000]明显高于Hs-CRP正常组。吸烟(OR=1.660, 95%CI:1.186~1.993,P=0.031)和Hs-CRP水平(OR=1.170,95%CI:1.050~1.294,P=0.007)是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Hs-CRP水平(B=0.436,95%CI:0.197~0.675,P=0.000)和左心室射血分数(B=-0.180,95%CI:-0.289~-0.071,P=0.001)是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高血压(B=-11.256,95%CI:-20.670~-1.842,P=0.020)、Hs-CRP水平(B=1.235,95%CI:0.217~2.254,P=0.018)和左心室射血分数(B=-1.168,95%CI:-1.634~-0.702,P=0.000)是住院费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OPCABG术前Hs-CRP水平是术后新发房颤、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为Hs-CRP联合其他指标准确预测OPCABG预后、筛选高危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