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了解消化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次均费用的结构变化及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采用新灰色关联分析及结构变动度分析对上海市某三级消化专科医院201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72254例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次均费用进行研究,包括药费,耗材费,检查检验费和医疗服务费共4类次均费用,探讨各次均费用与住院次均费用的关联度及结构变化情况。2015-2021年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次均费用由62899.17元下降至62400.95元,降幅为0.73%;其中医疗服务费增长8.90%,检查检验费增长138.10%,耗材费下降10.84%,药费下降53.39%。新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次均费用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耗材费(γ2=1.0000),医疗服务费(γ4=0.8348),检查检验费(γ3=0.7625),药费(γ1=0.7435)。结构变动度分析结果显示,2015-2021年各项次均费用的结构变动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检查检验费(CSV3=42.67%)、药费(CSV1=33.58%)、耗材费(CSV2=16.42%)、医疗服务费(CSV4=7.33%)。其中药费和耗材费呈负向变动。次均耗材费是影响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次均费用的主要因素,次均医疗服务费占比其次,次均检查检验费增长较快。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筛查,对其营养支持状况进行研究,从而为临床合理的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抽选 3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后第 2 天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 2002 ( NRS2002 )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风险发生率;在患者出院当天调查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结果 300 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中,有 125 例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为 41.67% 。在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中青年患者 90 例,占比 42.86% ;老年患者 35 例,占比 38.89% 。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 51.64% ,明显高于非消化道肿瘤患者的 34.83% ( P<0.05 )。营养干预情况: 300 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中,有 88 例患者接受了营养干预,其中肠外营养干预 17 例,肠内营养干预 71 例。结论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容易发生营养风险 .
简介:目的调查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和住院的原因.方法对9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其退出时间和退出原因,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原因,同时测定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和心血管系统状况等指标.结果本组90例患者的1年、2年和5年技术生存率分别为94.4%、79.8%和40.1%.退出腹膜透析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90例患者的年住院次数为0.99±1.04,住院率为16.4天/年.住院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其中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心功能衰竭是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丧失活动能力和血清CRP水平,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丧失活动能力、SGA水平及血清CRP水平.结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导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和住院的重要因素.营养、炎症和心血管状态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腹膜炎仍然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住院和退出的住院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护理策略。方法从2014-10至2015-10期间我院住院病例的患者中出现跌倒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存在的跌倒原因进行汇总,并采取防止跌倒发生的护理策略。结果探究显示,性别、年龄、陪护情况等基本情况对跌倒有较大影响,同时多发生于厕所如厕、病房外活动、床旁等情景下,以内科患者为主要群体,多发生于傍晚、凌晨时分,环境及护理人员对患者跌倒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结论对于临床住院患者为防止出现跌倒,应从科室类别、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干预,同时针对患者所处环境、时间段采取针对性护理,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及加强护理人员技能提升对于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也有一定帮助,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分析人文护理发展制约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为提高人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00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所得资料采用SPSS17.0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对人文护理的需求普遍,且与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及次数具有相关性(P<0.05),其需求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人文氛围、护患沟通、健康知识.结论住院患者对人文护理需求程度较高,我国人文护理发展中仍存在有薄弱环节,护理学界需提高重视,采取措施提高人文护理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安全教育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教育前后的100例患者做分组调查,对实施前后两个阶段护理工作质量等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滑到事件,发生率为2.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坠床事件,4例患者发生滑到事件,2例患者发生烫伤事件,发生率为18.00%,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表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84.00%。结论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疾病种类较多,且多数患者病情危重,为此,护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安全教育的实施更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安全教育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教育前后的 100例患者做分组调查,对实施前后两个阶段护理工作质量等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 50例患者中有 1例患者发生滑到事件,发生率为 2.00%,对照组 50例患者中 3例患者发生坠床事件, 4例患者发生滑到事件, 2例患者发生烫伤事件,发生率为 18.00%,观察组患者中有 1例表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 98.00%,对照组 50例患者中有 8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 84.00%。结论: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疾病种类较多,且多数患者病情危重,为此,护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安全教育的实施更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患者开展常见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对住院患者开展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抗-HCV、抗-HIV1/2、抗梅毒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抗-TP阳性者,同时用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检测.抗HIV1/2阳性者,用另外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阳性者送HIV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检测住院患者48660例.其中HBV-M阳性(统计HBsAg)3163例,阳性率6.50%;抗-HCV阳性554例,阳性率1.14%;抗HIV1/2阳性68例,阳性率0.14%;抗-TP阳性779例,阳性率1.60%.抗-HCV各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M逐年呈下降趋势,抗-HIV1/2、抗-TP逐年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M、抗-HCV、抗-TP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1/2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抗-HCV阳性多见于大于20岁以上人群,阳性数分别为3123例和549例,占总阳性例数的98.74%(3123/3163)和99.10%(549/554);抗-HIV1/2阳性多见于大于20岁至59岁人群,阳性46例,占总阳性例数的67.65%(46/68);抗-TP多见于大于20岁以上人群,阳性714例,占总阳性例数的91.66%(714/779).结论住院患者中HBV、HCV、HIV和TP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HIV和TP近年来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广泛开展住院患者HBV、HCV、HIV和TP感染标志物检测,了解感染状况,掌握流行特点,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保护医患双方,防止医患纠纷发生.关键词住院患者;感染标志物;检测;研究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97-02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措施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对住院老年患者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98例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优质护理活动开展过程中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前后住院老年患者(分别为298、300例)安全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风险管理实施前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静脉炎、管路滑脱、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99.33%(298/300)]明显高于实施前[95.30%(284/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优质护理活动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安全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当前社会发展下为了发挥出护理工作的效果,首先应该保障患者的安全。眼科所收治的患者都是眼部有疾病的患者,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会存在较大视力障碍,也正是由于白内障患者存在视力障碍问题,所以在住院期间经常出现磕碰、跌伤等安全事故。基于此,为了减小患者安全事故的出现,就要对造成白内障患者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之后再根据患者制定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