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贡地区近两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基因qacA的携带情况。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30mg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鉴定,采用PCR技术检测qacA基因。结果临床分离的1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65株为MRSA(其中qacA基因阳性率为10.8%),共有9株qacA基因呈阳性(阳性率为6.3%)。结论自贡地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qacA基因携带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我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180例进行培养,对培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180例痰标本中分离出菌株10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株59株占55.1%,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它们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度极高,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低,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常用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依此能促进我科对革兰氏阴性菌合理选用抗生素,推动抗生素分级管理办法的应用,加强我科用药规范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卡泊三醇软膏2联用药治疗四肢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四肢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他克莫司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他克莫司联合卡泊三醇软膏2联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皮损面积和皮损严重指数(PAS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卡泊三醇软膏2联用药治疗四肢斑块状银屑病相对于单独采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方法来说,更为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4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脂症患者,随机法将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另52例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的降糖效果,同时对比治疗后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在降糖效果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采取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2.603,P=0.011;t=3.045,P=0.003);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t=0.347,P=0.730;t=0.108,P=0.91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组间差异显著(χ2=7.479,P=0.006)。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栓联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效果,为选择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将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口服伊曲康唑200mg,每日一次,连用3日,停药至下一次月经来潮前3-7日再口服3日,连用3个月经周期;B组每日阴道塞入制霉菌素栓20万U,连续应用6天,停药至下一次月经来潮前3-7日再用6日,连续3个月经周期;C组口服伊曲康唑200mg,每日一次,连用3日;同时阴道塞入制霉菌素栓20万U,连续应用6天,停药至下一次月经来潮前3-7日再重复一次,连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A组治愈率为50%,B组治愈率为54%,C组治愈率为86%,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栓联合应用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结论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栓是配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噻托溴胺粉吸入剂联合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效果。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噻托溴胺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分别为(1.83±0.24L)、(63.11±8.10%)、(63.78±8.4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噻托溴胺粉吸入剂联合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临床效果较佳,既可改善耐力时间,又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的过度充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辅助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在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以及扩冠脉、抗凝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加用参麦注射液50ml/d(41例)。结果观察组41例,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显效率68.3%,总有效率95.1%。对照组34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显效率38.2%,总有效率70.6%。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参麦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疗程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糖尿病疗效及血糖控制水平。方法35例AE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随即分为A、B两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平喘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不同疗程全身糖皮质激素,A组10天,B组5天。结果A组住院时间(15.2±3.5天)与B组(14.3±4.2天)无差异,治疗费用A组(8053.2±2111.25元)与B组(8001.2±1239.20)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B组患者治疗前后FBG及2hPG无显著差异。A、B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显著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糖控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进行分析,根据平均血糖值(MBG)分成A、B、C三组,A组为MBG<7.8mmol/L者24例,B组为MBG在7.8-11.1mmol/L者30例,C组MBG>11.1mmol/L者26例,观察组MBG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B组患者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平均血糖值控制在7.8-11.1mmol/L之间患者死亡率较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少。
简介:摘要目的对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的假阳性菌进行鉴定,为进一步鉴别志贺氏菌并改良显色培养基提供数据。方法将本实验室前期分离自自来水管网生物膜的52株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假阳性菌,通过生化方法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经鉴定52株菌均为革兰阴性非志贺氏菌,分别为9个属假单胞菌属(48.08%)、埃希氏菌属(17.31%)、枸橼酸杆菌属(13.46%)、不动杆菌属(7.69%)、普罗菲登斯菌属(3.85%)、弧菌属(3.85%)、肠杆氏菌属(1.92%)、变形杆菌属(1.92%)、寡养单胞菌属(1.92%)。结论有多种菌可能干扰显色培养基对自来水管网生物膜样本中志贺菌的分离鉴定,假单胞菌属的干扰性最大,需针对这些假阳性菌与志贺氏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改良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感染致病菌种并且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共计90例。对上述患者采用无菌方式进行标本采集,同时进行致病菌培养,观察检验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分离118株菌,具体如下大肠埃希菌37株、克雷伯杆菌21株、肠杆菌属17株、铜绿假单胞菌13株、不动杆菌10株、粪肠球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膀胱炎棒状杆菌3株、解脲棒状杆菌2株;真菌4株。统计发现培养获得的菌株中,对临床绝大多数抗生素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红霉素耐药性最强,达到99.2%。对万古霉素耐药性最弱,只有15.3%。结论临床在针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病原菌培养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并且尽可能使用窄谱抗生素,避免耐药性进一步增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我院细菌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选择其中10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00株肺炎克雷白杆菌。分析病原菌来源、病原菌对主要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结果(1)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标本来源中以痰液最为多见,明显高于血液、腹腔引流液、胆囊及其他部位,比较有差异(P<0.05)。(2)肺炎克雷伯菌对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最低,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比较有差异(P<0.05)。(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药物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药物,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最高,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对各种类型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合适抗菌药物治疗提高治疗疗效的关键,经验性用药推荐使用亚胺培南、美洛培南。
简介:摘要目的对酪酸梭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清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患幽门螺杆菌患者随机分为不同治疗方案组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对照组(以下简称B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行尿素13C呼气试验,并分析评估其各自的疗效。结果两组按意向性分析(ITT),A、B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81.7%、63.3%;两组按符合方案集分析(PP),A、B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84.5%、64.4%,A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5%、B组为30%,A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酪酸梭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方法在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胸腔积液、胆汁、脓液、分泌物、中段尿以及胆汁、痰、血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244株和大肠埃希菌311株,全部菌株均为非重复菌株。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所用质控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共计分离出244株,检出155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菌,检出率为63.52%,大肠埃希菌共计分离出311株,检出162株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菌,检出率为52.09%。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产ESBLs具有较高发生率,且对多种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以及交叉耐药性,对产ESBLs菌株及时进行报告并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能够使细菌耐药性产生得到延缓,可使耐药菌株播散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