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在正常情况下脂肪在人体合成、分解、储存与转运是动态平衡,肝脏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与肝主疏泄之功能密切相关,肝气郁结为其主要病因,气机升降失常为其主要病机,因而疏肝解郁,理气化浊为其主要治法。中医中药在促进肝脏脂肪代谢,增快肝细胞内脂滴的移除和氧化,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逆转,以及治疗相关疾病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故以逍遥汤加减治疗收到较为满意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轮叶党参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50只,雄性,清洁级,许可证号:(吉)2003—0001,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乙醇损伤组,轮叶党参组,决明子组,复方轮叶党参组(轮叶党参+决明子提取物),每组10只,连续灌胃8周,检测肝组织中的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微量元素硒(Se)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乙醇损伤组的肝组织TG、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SH-Px活性和Se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药物组小鼠肝组织TG、MDA含量明显低于酒精损伤组,而GSH-Px活性和Se含量则明显高于乙醇损伤组,各给药组较乙醇损伤组肝脏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结论]复方轮叶党参具有较好的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指标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份间我院健康体检者1010例,分为实验组(脂肪肝组133例)和对照组(非脂肪肝组877例),检测受试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六项生化指标,记录水平变化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肪肝观察组的肝功能出现异常占33.08%,高血脂症占58.65%,高血糖占13.5%,糖尿病占3.0%,对比对照组的4.33%,22.69%,3.76%,0.34%,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述六项生化检测指标的变化水平,对脂肪肝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于62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60例急性肝炎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脑电图检查和分析。结果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肝性脑病的分期明显相关,临床症状愈重,脑电图改变愈明显。结论脑电图可以作为肝性脑病患者的一项诊断指标及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患者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HE发病相关的因素,并确定早期识别的关键指标。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肝功能分级较差以及有肝性脑病家族史是肝性脑病危险因素。根据这些指标,我们建立了一个早期识别模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和78%。在60例患者中,早期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的患者(干预组)相比未采取干预措施的患者(对照组),其住院时间缩短了3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20%,病死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本研究表明,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中,血氨水平监测、肝功能评估以及家族史调查是关键的早期识别指标。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饮食管理、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等,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肝性脑病患者来说,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用我院自行改良人工肾机进行血滤过(HF)、血浆分离(PP)、血液透析(HD)的不同组合,即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由各种病引起的肝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疗效,并研究其机理。方法选择符合本文肝肾功能不全条件的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有可比性。治疗组用ALSS治疗,对照组用血液透析(HD)治疗,两组基础疗法相同。治疗前后观察主要自觉症状变化,检测血电角质、酸中毒、病毒含量、内毒素、血气分析、肝肾功能、氨基酸谱等。比较不同病情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经ALSS治疗后,患者主要自觉症状、离子紊乱、酸中毒、肝肾功能有显著改善,血胆红素等中分子物质、血氨、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好转率为73.3%,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做成功率更高。结论治疗肝肾不全疗效可靠,治疗时机应早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