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当代对中国画的抨击实际源于中国传统文人画不可避免的衰退。而中国画则不会衰退,只会转型。转型过程中先后出现的西化论、彩墨画论、末日论等提法.和“新文人画”、“一元性绘画”、“本体性绘画”、“学者画”等理念,都有其合理性。美术高校在转型中将会成为中国画坛的中坚,取代传统文人画和宫廷画的地位。今后的中国画创作将比传统中国画更高、更难。大师的出现也更加难能可贵。

  • 标签: 文人画 转型 学院派 学者画
  • 简介:本文从人物画发展历史谈创新的艺术价值。创新是有志于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必由之路,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现象,但怎样对待创新,如何处理新与旧、传统与创造的关系,是艺术家的艰苦努力和艰难探求的课题。

  • 标签: 人物画 传统 现代 艺术创新
  • 简介:版画的基本要素包括木刻画的圆凿、凹版艺术的刻痕、石版印刷的石头——它们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虽说它们的起源来自于实用,被用在书籍、宗教神像、纸牌等地方,但艺术家们在很早以前就把它们用来创作。

  • 标签: 版画艺术 当代美国 传统 木刻画 艺术家
  • 简介:书法的传统主要是指传统的书法创作、学习观念,而传统书法则主要指历史遗留下来的经典书法作品。仔细辨别两者对于厘清当代书法创作观念和书法发展的指导思想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书坛对于书法“传统”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过分强调传统书法而轻视传统观念;对非传统书法形式作品的一棍子打死。通过辨析,我们应全面理解传统”观念,注重对传统作品的形式、手法的创新;以“兼容并包”的方针发展书法,从而把握当代书法创作的正确审美方向。

  • 标签: 书法传统 审美观念 书法创作 艺术作品 物质主体 创新意识
  • 简介:中国民间艺术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民俗之魂、艺术之根。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传承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系统论述了民间艺术的历史概念、内涵特质以及现实教育功能,强调了传承教育的必要性。在对广州民间艺术优秀资源深度挖掘、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传承实践的方法与途径。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探讨与实践研究。

  • 标签: 民间艺术 传承教育 实践研究
  • 简介:  "以中华文化为源,以世界文化为本,将国际专业知识及精要引入本土教学",这是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因此,作为该院的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了解和认识本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感情,为今后在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中自觉运用本土文化元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学院的教学目标,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标签: 中华文化源 教学一得 文化教学
  • 简介:(上接2013年第2期)收藏的分类想了解收藏,首先应该知道收藏的一个大致分类。民国时期的分类特别简单,就分硬片、软片。两人对话:"您收什么啊?""我收软片。"那就知道你收藏的大方向了。书画、地毯、织绣,凡是可以卷起来的,一般都被称为"软片",剩下的都称为"硬片"了。比如陶瓷、玉器、铜器,这些都属于硬片。今天有了非常科学的分类,按照科学的名称分类。

  • 标签: 收藏 盛世 文化 历史 民国时期 分类
  • 简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思想解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极大地激发了新一代艺术家的自由精神和创造力。一批以“想象力”为艺术创造旨意和推动力的艺术流派在此时消然兴起,他们的作品一经出世,就以全新的面貌鲜明地区别于作为主流的现实主义表达的各种风格流派,显示出了神奇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品格。

  • 标签: 想象力 美学价值 文化意义 自由精神 80年代 思想解放
  • 简介:题跋是兴盛于宋代的散文体裁,为当时文人所青睐,黄庭坚亦是其中多产作家。《黄庭坚全集》有《山谷题跋》九卷,计题跋六百零三篇,涉及内容极为广泛,主要分三大类:学术性题跋、文学性题跋及书画题跋。其学术性题跋视野宽阔、见识超群,文学性题跋情致婉曲、辞新理深,书画题跋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鉴赏眼光和深刻的艺术经验。现存黄氏题跋墨迹只剩《五马图卷跋》等十余件,多体现了其晚年书法的特点。

  • 标签: 山谷题跋 学术性题跋 文学性题跋 书画题跋 题跋书法
  • 简介:冯原:你好!这一期的[热点述评]栏目我拟了一个主题:'今天为什么没有人写‘画品'了?'这是我今年第三次客串主持这个栏目,我在第5期关于中国画教育那一期主持人语中写到:'‘笔韵高简'谁来定夺?宋徽宗有米芾,今天怎样来谈品格二字?这可能是21世纪中国画教育最后要面临的问题.'这是借宋徽宗朝国子监画学教育来强调品格的评定.其实这更直接是一个艺术批评问题.赵孟頫说:'画固难,识画尤难.'艺术品鉴不仅精深,而且重要,是一个有根本文化导向意义的系统.它在实现时可能会涉及文化权威问题,比如米芾,还有赵孟頫、董其昌等,但未必不可以从'人品既已高矣则气韵不得不高'的一面来看这个问题.中国'画品'系统,特别是'逸、神、妙、能'的范畴,有太深厚也太单纯的文化内涵.

  • 标签: 画品 中国画 画学 艺术批评 米芾 宋徽宗
  • 简介:色彩中的三原色,是大自然中固有的颜色。人们在长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开始关注三原色以外的复合色。即物质在不同的光线下、环境下、质感下,物质本身的固有色发生的改变。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色彩去表现作品的内涵,运用色彩表达思想感情,色彩当之无愧地成为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色彩、艺术与文化的关联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红色代表中国的颜色。如五星红旗、大红灯笼、红春联、红鞭炮、中国结等等。"中国红"成为中国人神圣、庄严的颜色,其渊源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并且各个朝代都有对于红色的诠释和运用。

  • 标签: 文化关联 色彩 地域 龙江 艺术创作 中国人
  • 简介:中国书法的发展是附随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发展而来的.从文字的产生、发展到随时代的更迭.书法艺术也经历了萌芽、发展、极盛而至于延续的历史短历.世所公认.魏晋、唐宋、清末民国是我图书法发展史上的几个离峰.然而我们去分析其极盛之原因时.却又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研究工程。然而.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始,中国书法又一发产生了全民性的热潮.沸沸扬扬二十余年,我们对于这一段书法时期的研究.因为时间上的逼近.还不能清晰地看到它准确的历史定位.但我们很明显地感觉到这是一段有别于常态的书法发展.在其全面繁荣和喧闹之下.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现象.因而我们有必要去对当代书法的产生与发展去做些理性的分析和梳理,以期廓清当代书法的现状.有利于对书法发展的前景有所期冀、有所展望。

  • 标签: 当代书法 文化缺失 中国书法 书法发展 中华文明 书法艺术
  • 简介:纵观我国的设计历程.从史前玉器到彩陶、青铜器、宫殿、庙宇、舟车、瓷器和家具等.无不是实用功能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并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为世界设计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科学技术和经济腾飞的中国.艺术设计更是凸显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我们也看到.在侧重功能和追求经济效益的大环境下.现代设计中的本土文化意识却有所减弱.这对现代设计非常不利。本文认为.现代设计中的审美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美”的自然法则上.而是要和哲学、美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文化因素广泛联系.在较高层面上提升现代设计的审美意识.这对于现代设计事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现代 艺术设计 本土文化 审美
  • 简介:距离,是传统美学安身立命之所在。尤其在文艺美学上,“距离”指的是心理距离,而在文化产业时代,现代审美的“距离观”则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亲近产生美”成了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实践之所依,理论之所依,“距离”在文化产业美学中成为一个需要被重新理解的概念。

  • 标签: 文化产业 距离 审美
  • 简介:历史的车轮已滚到二十世纪尾。面对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心中不免交织着跨世纪的兴奋和憧憬。我们现在所能预见的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就整体而言,将是多元互动的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生产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审美的多元化、材料的多元化等等。整个文化乃至全社会,既可能不断分化,又可能在一定的轨道上保持整体的和谐。就美术与设计教育而言,也必须与这一背景相适应。本文拟美术教育与设计教育如何跟上这一时代巨轮的问题略抒已见。一、香港美术与设计教育的多元化课程

  • 标签: 设计教育 多元化 多元文化教育 美术学 设计课程 美术教育
  • 简介:本文以扇面书画艺术的文化发展为主线,阐述中国画传统形式——扇面书画艺术的形成和其不同时代的创作美感。传承国画经典元素,了解中国绘画绵延不绝的艺术渊源,表达人们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 标签: 扇面书画 表现形式 传统元素 艺术 继承发展
  • 简介:从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佛塔,从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钟塔到法国现代的埃菲尔铁塔,从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到芝加哥的西尔斯大楼,作为城市的塑造者,从过去到今天,人类在筑楼建塔的历史过程中,一路展现了"征服"宇宙的"崇"高天性。高层建筑的设计成果体现了人类向往构建通天之路的美好愿望。由此,我们看到,艺术设计家们的这些经典创造,既是物质性与精神性,又是科技性与艺术性近乎完美的统一。

  • 标签: 生态设计 高层建筑 文化解读 高层化 埃菲尔铁塔 哥特式教堂
  • 简介:本文通过对浙江江山西砚的传统工艺、设计要素及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分析,阐述西砚的文化性和审美性。

  • 标签: 西砚 工艺 设计 审美
  • 简介: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地书画界友好发展,应邀赴台的山东8名画家:公丕炎、王法堂、王延林、徐康、牛其英、包小义、吴越、衣服珂于7月28日由香港转机归来。

  • 标签: 山东 画家 文化交流活动 2005年 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