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采用1999年11月国际劳工局理事会推荐的18项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KILM),对转轨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分析有利于我们从世界范围内的高度把握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态,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我们的优势和不足,这些优势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的特色.我们认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中国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主要特征是:1、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劳动力供求缺口继续扩大,下岗职工增多,公开失业率有所上升;2、伴随着劳动报酬水平的普遍提高,收入差距有所扩大;3、就业稳定感下降,劳动合同短期化,职业变动有所加快;4、就业质量略有下降,平均劳动时间延长,非正规部门就业大量增加;5、社会保障水平总体提高,绝对贫困人口迅速下降,但是在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迅速发展的同时,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水平有所降低;6、就业结构不断升级,劳动力参与率有所提高,其中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上升明显;7、劳动力素质逐步改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人工成本相应上涨.
简介:<正>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能否在未来的15年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进入全面振兴阶段。关键在于当前产品结构调整能否最大限度地适应并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那么机械产品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呢?一、转变观念,理出一条调整产品结构的新思路。当前,机电等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僵化、企业组织结构硬化及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等问题大量存在,究其根源是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结果。因些,调整产品结构必先转变观念,跳出旧的思维模式,把企业的生存基础牢牢地植根于市场的需求之中。具体讲,就是“一转”、“二变”、“三突破”、“四提高”——
简介:本文从转型经济的实践出发,针对政府--市场两分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宪法--政府--市场三分法的分析框架.并根据这一框架对中国的经济转型进行了研究.中国经济转型的经验表明政府行为与经济转型的效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本文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政府的角色与定位己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经济转型面临法治资源稀缺的瓶颈约束.政府目前不仅直接拥有和控制着规模巨大的资本与资源,而且仍然具有"裁判"与"球员"双重身份,对政府权力的软约束所产生的后果是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距离缺乏有效的界定,经济转型的政府成本上升.因此,建立公正、透明和有权威性的宪法规则与秩序,对于中国这类历史上宪政资源缺失的国家的经济转型有着特别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