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代表了当代实践哲学发展个重要趋向,即将认识论批判思想引入实践哲学。认识论批判使哈耶克在实践领域走向了形式主义方法,反对全面的、实质理性建构,但是,哈耶克方法论原则却使他陷入价值虚无主义深渊无法自拔,不得不向神秘主义求援。

  • 标签: 认识论批判 方法论 虚无主义
  • 简介: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共理论创新典范之,而这理论创立,跟当时国共双方理论斗争息息相关。本文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对三民主义解释策略演变为线索,回顾了国共双方这时期理论斗争历程。在这理论斗争中,人们常常只关注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忽略了毛泽东提出新三民主义理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政策三民主义。本文在历史考察基础上提出,毛泽东新三民主义理论其新民主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政治基础。

  • 标签: 理论斗争 理论创新 新民主主义 三民主义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列斐伏尔核心贡献在于他首次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这个概念,前后期有明显区别.本文概括了这种前后观点转变.总体来说,他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相对比较哲学化与乐观化立场:认为被异化日常生活世界既包括着被压迫因素,也包括着解放因素;日常生活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最深层次连接处,切文化现象共同基础,也是导致总体性革命策源地.而他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即社会学化),也相对悲观了些: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日常生活被全面地组织到纳入到生产与消费总体环节中去.现代社会成了个"消费被引导官僚社会",不是个可供人们自由选择休闲社会、丰裕社会.

  • 标签: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 简介:早在20世纪40,冯契就从政治学角度,将自由主义视为中间阶层意识形态,并强调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对立。1949以后,冯契曾接受马克思主义自由学说,认为人自由在于对必然认识。80末期以后,冯契将自由理论与智慧说相融合,建立起了富有哲学个性自由理论体系。

  • 标签: 自由 必然 理想 智慧
  • 简介:1949至1956,中国共产党全力擘画领袖肖像中心政治实践,旨在推动新中国国家权力生产、意识形态传播和政治合法获取。溯既往,该项政治实践既肇始于党政治文化传统,亦催生于新中国领袖肖像正规化治理难题。而在经由系列肖像适用规范制定,多维纪念策略和纪念机制的确立,以及重大纪念活动仪式操演,领袖肖像得以有效介入新中国政治叙事,并发挥着形象塑造、政治象征、关系协调、社会动员等多项重要功能,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新传统创新与赓续。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纪念活动 领袖肖像 肖像政治
  • 简介:在康德美学与实践哲学中,“崇高”概念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本文将指出,从道德心理学角度加以考察,“崇高”概念却因其自身多重与复杂导致诸多理解上困难,主要是,崇高感愉悦还是不愉悦?而与这问题直接相关:作为道德情感“敬重”究竟是怎样心理感受?或者说,道德行为应该是快乐还是痛苦?本文首先通过考察美与崇高关系,指出二对于道德情感具有同等促进作用;其次,针对崇高感与道德情感复杂关系,指出必须认识到二本质区别;第三,就其道德动机与情感体验而言,综合康德不同时期观点,本文认为,“道德平静”才是康德伦理学中道德主体最应该具有的健康心理状态,它是“消极愉悦”,而且,这种复杂心理状态也崇高感所蕴涵。

  • 标签: 敬重 崇高 愉悦
  • 简介:年来,从自我所有原则到契约原则,国外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展开了全方位论战,这论战涉及到从哲学到经济学、从政治学到伦理学诸多方面.自由、平等和正义,尽管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来说它们涵义如此地不同,却是双方所共同追求价值导向.这些价值标准能否在自我所有原则和契约原则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正是双方争论焦点所在.本文围绕着双方争论,从些基础理论入手,对双方论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试图为我们回答时代提出新挑战,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点借鉴作用.

  • 标签: 自我所有原则 契约原则 自由 平等 正义
  • 简介:<正>自由是主体——人个本质规定,人与动物根本区别之。主体表现自身本质力量活动多样,自由表现也是多样,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自由范畴,如政治自由、道德自由、学术自由等等。因而,自由问题政治学研究课题,也是伦理学研究课题,但应该说它首先是个哲学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是哲学问题。哲学自由概念

  • 标签: 根本区别 伦理学研究 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主性 关系问题
  • 简介:《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传播和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整体图景中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引起学界重视。从传播和研究进程来看,《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经历了日据时期“解放学说”、戒严时期“妖魔理论”和解严之后理论学说”形象改变。思想时代精神镜像,台湾地区对《共产党宣言》认知形象改变背后实际上折射时代变迁。对《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传播和研究史进行系统化地梳理,既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和研究史认识,也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理解,还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革命 台湾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两点论”、“两分法”毛泽东同志对矛盾分析方法通俗解释,对唯物辩证法高度概括。进步学习毛泽东同志这辩证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认识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如何运用毛泽东同志“两点论”辩证思想,指导改革和建设实践?我认为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 标签: 加快发展 正确处理 抓住机遇 解放思想 国有大中型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
  • 简介:这个关于中国北方某村庄竞争选举研究指出了两类矛盾:村民与村干部矛盾,另村庄精英与寻求权力矛盾。村民与老村官矛盾集中体现在:后者腐败与管理不善,导致了集体财产被严重侵蚀和再分配不公。村民与新村官矛盾则在于:后者无法解决老村官遗留下来问题。这对矛盾不仅引发了民怨,同时也燃起了民众参与政治热情。精英分子之间矛盾集中在对政治职务竞争,由此导致了选举中以及之后政治派别和派系形成,这已成为乡村政治个显著特征。对该村治理问题调查表明:自由选举导致政治权力激进再分配,因满足不了村民对集体财产重新公平分配深层愿望,而无法令村民满意。

  • 标签: 中国 农村 政治 选举 民主化
  • 简介:<正>《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武汉大学陶德麟教授几十、特别是近十在哲学园地中辛勤耕耘和可贵探索成果。作者围绕着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中心课题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现实问题以及马克思

  • 标签: 问题探索 现实问题 中心课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当代哲学 园地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了波普尔和哈耶克对乌托邦式理想社会批判。本着对道德热情,建构论者所提出理想社会具有理想主义、理性主义、线性主义、目的论、道德主义等特征。笔者分析了两人对这种理想社会批判,指出理想社会理性主义实质是非理性主义,其历史主义实质圣人主义,其自由会导致奴役,其道德激情会造成不道德后果,以此说明,人类不可能劳永逸地到达天堂式理想社会,反而会因追求天堂跌下地狱。

  • 标签: 波普尔 哈耶克 理性社会 批判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
  • 简介:<正>社会主少有机体按规律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人民群众创造。人民群众越是自觉地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愈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系统中,社会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个基本规律。主体自觉

  • 标签: 社会有机体 主体自觉 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
  • 简介:在现存的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手稿中,约有三分之二保存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荷兰)。这些手稿在抵达阿姆斯特丹之前,曾流落于西欧各地,并受到各种政治态势影响。故事要从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自身开始讲起。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生于德国,尔后游历欧洲各地。1850左右,他们才在英格兰定居。马克思被德国、法国和比利时驱逐,来到了伦敦。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家人在那里有家纺织工厂。1870之前,马克思及其家人在伦敦经常搬家,经济窘迫。随后,恩格斯搬到伦敦,他抽出大部分时间和大量金钱,来支持卡尔·马克思。此后,马克思家终于住进了所体面的房子,马克思终于有了自己书房来保存自己著作和笔记,其中包括他多年来直在欧洲地转移迁徙时带着文件。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卡尔 里德 著作 阿姆斯特丹
  • 简介:朱子学研究尝试从不同视域探究朱熹“道统”微言大义,其中陈荣捷与余英时对“道统’’诠释之异尤为典型。陈荣捷哲学形上学言说“道统”,将朱熹作为“道统”论集大成后世传续“道统”内涵终结,从“理学家”身份阐扬朱熹“道统”哲学价值。余英时从社会政治历史角度审视朱熹“道统”,将“道统”视为内圣外王兼收并蓄助推器,从“士大夫”身份呈现朱熹“道统”政治旨趣。他们对朱熹“道统”诠释,既追溯哲学内蕴又体现史学关怀,既呈现差异又彰显互补,探究朱熹“道统”意义不同尝试与努力。

  • 标签: 陈荣捷 余英时 道统 朱熹
  • 简介:叔本华通过确立意志将人从传统基督教和柏拉图主义所谓理想世界中唤醒过来,开始独立地面对世界和人生。然而,意志局限性又使人陷入存在暧昧和自我分裂、矛盾状态,使人因丧失目的迷失和寻求自己。叔本华意志哲学的人学意义在于率先提出人价值和意义问题,促使尼采等现代哲学家继续对此进行深入探索。

  • 标签: 意志 人学 觉醒 迷失 寻求
  • 简介:黄俊杰教授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台湾学者。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员、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并兼任台湾通识教育学会荣誉理事长。曾任新加坡儒家伦理小组顾问,美国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Rutgers大学客座教授、东吴大学讲座教授、台湾清华、交通、阳明、中央四校联合大学系统讲座教授、台湾通识教育学会理事长。黄俊杰教授长期从事史学史与史学方法论、孟学史、战后台湾历史和大学通识教育研究,近十几年尤着力于中国经典诠释学与东亚儒学研究。他对儒家经典诠释传统研究、对儒家身体观关注、对中国历史思维模式探讨以及对东亚视野倡导,均可谓开两岸研究风气之先,被誉为台湾学界新一代学术领袖。获得学术荣誉包括美国王安汉学研究奖(1988)、杰出人才讲座(1997—2002)、胡适纪念讲座(2005—2006)、台大学术研究杰出专书奖(2006)、中山学术著作奖(2006)。著有《东亚儒学:经典与诠释辩证》、《德川日本论语诠释史论》、TaiwaninTransformation(1895—2005)、《东亚儒学新视野》、MencianHermeneutics:AHistoryofInterpretationsinChina、《孟子》、《孟学思想史论》(两卷)、《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等专书。2008春,黄俊杰教授岭南讲学期间,本刊编辑部就东亚儒学研究等问题采访了黄先生,以下谈话内容。

  • 标签: 经典诠释学 儒家伦理 东亚 传统 访谈录 中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