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MR对常规MRI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患者术前致灶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24.0±10.3)岁]常规MRI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发作间期18F-FDG PET/MR扫描,采用视觉及半定量方法综合定位致灶。术后1年随访,根据Engel分级评价手术疗效,以手术切除病变及术后随访结果为定位诊断的"金标准",计算18F-FDG PET/MR定位致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89.5%(51/57)的患者18F-FDG PET/MR表现为1处或多处葡萄糖代谢减低,10.5%(6/57)的患者未见异常葡萄糖代谢改变。18例(31.6%,18/57)常规MRI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患者18F-FDG PET/MR图像上检出微小结构异常。46例患者获得术后1年随访,癫症状改善者(Engel Ⅰ~Ⅲ级)占84.8%(39/46)。18F-FDG PET/MR定位致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0%(27/30)、3/16、65.2%(30/46)。结论对于常规MRI阴性药物难治性癫患者,18F-FDG PET/MR有助于致灶术前定位,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 标签: 癫痫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成年女性药物流产后应用米非司酮药物预防并发妇科炎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于我院接收并行药物流产的成年女性患者 10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性分组,就常规组(安慰剂治疗)及治疗组(米司非酮治疗)对预防并发妇科炎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每组各 54 例。 结果: 两组的尿 HCG 低于流产前( P < 0.05 );治疗组的流产后并发妇科炎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 < 0.05 )。 结论: 在成年女性药物流产后继续服用米非司酮药物 , 可预防后期并发妇科炎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米非司酮 药物流产 并发妇科炎症
  • 简介:用β-环糊精作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或手性固定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拆分了抗胆碱能新药盐酸戊乙奎醚、盐酸苯环壬脂和盐酸卡马特灵,3个手性药物四对对映体完全达到基线分离。求得其包络常数、包络比和分离度,结合其它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从构效关系的角度研究了其拆分机理。并详细研究了影响容量因子和分离度的各种因素。

  • 标签: 手性识别 环糊精 对映体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流程再造护理管理应用至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注射中的辐射防护成效。方法 以2020年1月-12月进行常规放射性药品注射作为参照组,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对已有流程开展优化、升级,开展流程再造管理,作为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放射性药品注射护理人员平均辐射剂量。结果 流程再造后,护理人员的平均辐射剂量明显少于再造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程再造后,护理职工的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数值较之过去显著减少,白细胞数值较之过去递增,确保了护理职业的安全性。

  • 标签: 流程再造护理  核医学科  放射性药品注射  辐射防护效果
  • 简介:摘要:手性药物的分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于新药的研发和旧药的改进具有深远的意义。当时人们对手性药物的认知还没有那么清晰,不知道有那么多相似性的化合物,疗效会有那么多差异。即使知道了它们在生物活性上的差异,在那个检测手段落后的年代,我们也无法区分左旋和右旋化合物。本文通过技术研究手性药物的拆分机理和高灵敏的分析方法,探索一种基于技术的分离制备单一对映体的新方法。

  • 标签: 毛细管电泳 手性药物 拆分机理 高灵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程再造护理管理运用于核医学科放射性药物注射中的辐射防护效果。方法:在本院2021.06——2023.05开展核医学科工作情况调查,挑选护理工作者共计20名。以科室工作时间划分,将2021.06——2022.05未行流程再造,为常规组;2022.06——2023.05行流程再造护理管理,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平均辐射剂量、血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平均辐射剂量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血生化指标中WBC值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Hb、PLT值高于常规组,但P>0.05。结论:流程再造护理管理能有效减少核医学科护理人员辐射剂量,保护从业安全,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放射性药物注射 辐射防护 流程再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2.1~2023.12期间内收治66例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每组33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时间指标以及心理状态。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相关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的应用,可以缩短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的相关时间指标,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 急救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审视穴位敷贴在缓解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方面的实际临床效果,经过实际医疗观察,我们得知在特定穴位上贴药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和肿胀,优化局部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的疾病抵抗功能,利用穴位敷贴刺激特定穴位,能够调控经络系统,实现局部及整体的双重平衡效果,针对穴位敷贴治疗,需进一步细化标准化与规范化流程,同时构建更为完善的疗效评价体系,本项探究为穴位敷贴在现代医疗领域的运用提供了科学根据,为病患推出了一种安全且成效显著的辅助疗法,预计在未来医疗健康事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 标签: 穴位敷贴 静脉滴注 刺激性药物 不良反应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安全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接受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期间的应用效果。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30例需接受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包括加强患者评估与沟通、提升护理人员技能、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加强输液过程监测等措施。

  • 标签: 安全护理 神经内科 刺激性药物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本项探索工作聚焦于穴位敷贴对于缓解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引发的生理不适的效果评估,分析临床实践中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所遇到的挑战,结果显示这些药物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疼痛等不适反应,将中医疗法中的穴位贴敷。通过刺激皮肤,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其机理涵盖皮肤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多个领域,本项实验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穴位贴敷的实效性进行了评测,数据显示,该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并增强其对治疗的配合度。

  • 标签: 穴位贴敷,刺激性药物,不适反应,疗效评估,中医疗法
  • 简介:摘要:本项探索工作聚焦于穴位敷贴对于缓解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引发的生理不适的效果评估,分析临床实践中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所遇到的挑战,结果显示这些药物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疼痛等不适反应,将中医疗法中的穴位贴敷。通过刺激皮肤,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从而缓解炎症反应,其机理涵盖皮肤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多个领域,本项实验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穴位贴敷的实效性进行了评测,数据显示,该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并增强其对治疗的配合度。

  • 标签: 穴位贴敷,刺激性药物,不适反应,疗效评估,中医疗法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药物治疗策略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选择适当的药物、个体化设计治疗方案,并且严格监测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的积极影响,我们还需要优化药物治疗策略,合理使用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因此,临床指南的参考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药物治疗策略 个体化设计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指南
  • 简介:列举使用抗心律失常、高血压、休克、降血脂等心血管系统药物对心脏产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说明怎样选择最佳药物、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疗效,而使毒副作用最小,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也是当前心血管疾病用药所研究的主要课题。

  • 标签: 心血管病 用药研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心血管作用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那普利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两者相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大致相同;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沙坦钾和苯那普利两种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两者相较,氯沙坦钾的不良反应率较多,毒副作用较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故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氯沙坦钾 苯那普利 心血管作用 治疗效率
  • 简介:摘要是指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导致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过去的观点认为,TIA发作持续24小时以内,有人研究提示,颈内动脉TIA平均发作时间是14分钟,椎基底动脉TIA平均发作时间是8分钟。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西医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人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247例8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来看,患者所使用的心血管药物共有9类45种,其中注射剂有8种,口服制剂有37中。通过计算DDDs值,按照DDDs值进行排序,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抗心绞痛药物、抗高血压药物以及调节血脂药物;各种药物使用排在前三位的是欣康、阿司匹林以及灯盏细辛。大部分药物DUI值均在1以下。结论通过调查分析来看,本院高龄老人用药基本合理。

  • 标签: 高龄老人 心血管药物 临床应用 探析
  • 简介:昔布类药物是一类新型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能选择性抑制环氧酶-2(COX-2),而对环氧酸-1(COX-1)影响较小。因较COX-1抑制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小,该类产品自1998年问世后的5年间拥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在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但2004年9月,美国默沙东公司突然主动宣布从全球撤回罗非昔布(rofecoxib),引发了学术界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心血管安全性问题的关注。

  • 标签: 昔布类药物 心血管 选择性COX-2抑制剂 风险评价 解热镇痛抗炎药 胃肠道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