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2月到2018年3月医院接收的重症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重症肝炎患者。采用常规的办法为对照组的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重症肝炎患者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要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被临床推荐。
简介: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中晚期食管癌患者30例作为食管癌组,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PAI-1水平,同时检测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血浆PAI-1水平为(1.50±0.31)ng/ml,高于对照组的(0.87±0.22)ng/ml(P〈0.05);血浆PLT水平为(285.13±62.50)×10~9/L,高于对照组的(190.60±36.61)×10~9/L(P〈0.05);血浆FIB水平为(3.82±0.81)g/L,高于对照组的(2.91±0.48)g/L(P〈0.05);血浆D-D水平为(1.70±0.39)μg/ml,高于对照组的(0.23±0.14)μg/ml(P〈0.05)。PAI-1、PLT、FIB水平与血栓史、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D-D水平与血栓史有关(P〈0.05)。食管癌患者血浆PAI-1水平与PLT、FIB和D-D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3、0.499、0.417,P均〈0.05),血浆PLT水平与FIB、D-D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4、0.472,P均〈0.01),血浆FIB水平与D-D水平呈正相关(r=0.375,P〈0.05)。结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有血栓史及转移的患者更易出现高凝状态。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63例,即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0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7d(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心肌梗死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有关,提示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血浆半胱氨酸对病情转归、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诊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2例进行护理分析,患者均采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观察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各项发病症状显著好转,未出现护理不良反应,患者各项血液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采用血浆置换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好转,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综合护理价值高,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及正常人血浆皮质醇水平节律变化的分析,探讨血浆皮质醇节律变化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阳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EH组),选择同期正常人7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的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EH组血浆皮质醇节律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血压收缩压(SBP)水平的升高,血浆皮质醇节律水平也相应增高,两变量间呈正相关(800时,r=0.51,p﹤0.01;1600时,r=0.31,P﹤0.01;2400时,r=0.76,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肺栓塞患者D-D二聚体的含量的变化,明确D-D二聚体对于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分别选择大面积PTE患者(46例)、小面积PTE患者(50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157例)和空白对照(181例)分为4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所有患者D-D二聚体水平和PTE患者治疗后4d、7d的D-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血浆D-D二聚体水平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PTE组D-D二聚体水平高于小面积P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d,小面积PTE患者D-D二聚体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且明显低于大面积P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PTE患者D-D二聚体水平均基本恢复正常,两组D-D二聚体水平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D-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PTE的一项敏感的辅助诊断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PTE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体检人群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分子标志物)的血浆水平与多种可控生活习惯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探讨适合阿尔茨海默病(AD)预防、干预的生活习惯方面的可行性方法。方法以年龄40~70岁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浆Aβ1-42和其他有关体检项目的检测,通过问卷调查等记录体检者的一般生活习惯和状态。结果参加体检的40~70岁人群Aβ1-42的检测值为74.55±26.91pg/ml,女性高于男性;经过分析,熬夜、麻将嗜好、吸烟、独居等4项与Aβ1-42血浆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其中熬夜为最显著的危险因素(β=1.159,χ2=17.714,P=0.000);锻炼身体、社交、喝茶等3项与Aβ1-42血浆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结论熬夜、麻将嗜好、吸烟、独居等是导致Aβ1-42血浆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锻炼身体、社交、喝茶等则对之有保护作用,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有利于AD的预防。
简介: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为人体内体液调节系统,其中人体循环系统中含有RAS,但此物质亦遍布于人体血管壁及心脏、中枢与肾脏、肾上腺等组织,并协助靶器官各项调节。现代医学证明RAS与人的心血管系统正常发育密切相关,并发挥着心血管功能稳态及电解质、体液平衡维持的作用,亦可起到明显的血压调节效果。故临床上常用抑制RAS系统的药物治疗脑血管病,为此本文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作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卡贝缩宫素结合缩宫素对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自然分娩产妇96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产妇人数相同(各48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分娩后肌肉注射常规缩宫素,实验组产妇在胎儿分娩后在肌肉注射常规缩宫素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卡贝缩宫素,对两组产妇产后两小时内出血量、血压以及心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两小时内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产后血压以及心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自然分娩后在肌肉注射常规缩宫素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卡贝缩宫素对与预防产后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的同时加强宫缩效果,无心肌缺血与心率过快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120例产后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50.92±14.28)mL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153.69±48.81)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症状,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优于单一应用缩宫素进行治疗的效果,联合用药后,产妇出血量明显降低,子宫收缩显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