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进行观察,并探讨相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50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于手术后对这50例患者施行针对性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数、膝关节肿胀程度以及疼痛程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数明显改善(P<0.05),膝关节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膝关节肿胀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行性膝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患者术前进行合理的康复指导,术后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4.62±2.86分,对照组为81.54±3.8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退行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简介:背景:目前,临床多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膝关节创伤后僵直(posttraumatickneestiffness,PTKS).而传统膝关节松解术在治疗PTKS中存在用时长、创伤大、出血多、易复发等缺点.目的:探讨小切口膝关节松解术对膝关节创伤后僵直患者疼痛程度、手术时长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PTK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膝关节松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膝关节松解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干预;观察两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下降,而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和79.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膝关节松解术能够有效缩短膝关节创伤后僵直的手术时长,并缓解疼痛程度,近期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及疼痛的效果。方法 此项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确诊收治的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计 80 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 ,研究组采用 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 HSS )评分以及术后肿胀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 VAS 评分、 HSS 评分以及术后肿胀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更优 ,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 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干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肿胀应用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控制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医院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术治疗的患者134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实验组患者术后应用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控制膝关节肿胀,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传统清水冰袋控制膝关节肿胀,维持24h,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与术后24h的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肿胀值。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肿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及术后24h,实验组患者髌骨上极2cm、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采用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控制膝关节肿胀时具有良好的效果。
简介:目的对比严重膝关节畸形患者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以及术后2年的效果。方法30例35膝严重膝关节畸形患者,病因分别为骨性关节炎15例17膝、创伤性关节炎11例13膝以及结核性关节炎4例5膝。所有入选患者均按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治疗原则实施手术,并且均随访2年。根据膝关节评分标准(HSS)对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膝关节进行评分,并比较手术前后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年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患者HSS评分[(90.8±3.1)、(84.1±2.1)、(87.2±2.7)分]均较术前[(42.2±4.6)、(38.2±3.6)、(41.2±5.2)分]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性关节炎患者改善率最高,为47.1%,创伤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患者改善率分别为46.2%、40.0%。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严重膝关节畸形患者膝关节的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与骨关节炎病变膝关节及正常膝关节在正常平地行走中的三维运动学差异。方法在瑞金医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间进行的7例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和10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步态分析比较。7例单髁病例中,男1例,女6例,平均年龄65.3岁(53~73岁),步态分析时间距手术后平均7个月(4~12个月),所有单髁膝关节置换均使用Oxford(BiometLtd)活动平台内侧单髁膝关节假体,手术病例对侧膝关节也存在内侧间隙骨关节炎并等待进行手术。10例健康人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6.8岁(53~6l岁),所有健康人对照组均无髋膝关节疼痛和髋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病史。本研究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MX.F40,Vicon,OxfordUK),对多点体表标记点进行步态数据记录,计算股骨相对于胫骨的旋转和移动运动学数据,比较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在上述三维运动中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和正常膝关节的差异。结果在步态周期内,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三维运动学表现与对侧病变膝关节及正常对照组膝关节均存在不同的差异。其中,在矢状面屈伸运动、水平面的内外旋运动、冠状面内外翻运动以及前后方向平移运动中,单髁置换后膝关节运动曲线都与正常膝关节更为接近。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运动学表现上比对侧病变膝关节在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中,更接近与正常膝关节的运动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