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3 G玻璃切除(PPV)治疗Terson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8年7月行PPV治疗Terson综合征者15例(22只眼)的临床资料,随访7~43个月,评估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视力(BCVA,log MAR)为0.42±0.25,优于术前的1.9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0,P=0.000)。术后并发症出现视网膜脱离者(1只眼)和眼压升高者(4只眼)。结论23 G PPV可有效治疗Terson综合征,术后视力改善明显。

  • 标签: 综合征,Terson 玻璃体切除术,23 G 效果
  • 简介:摘要对86例严重眼外伤患者行玻璃切除及其联合手术护理,体会到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术后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指导,缩短了疾病康复时间,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严重眼外伤 玻璃体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正>晶体核坠入玻璃内是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并发症之一。我们眼科中心自1993年12月到1997年3月期间共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3058例,中发生晶体核脱位于玻璃内二例,发生率为0.065%,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一,女,70岁,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核心性)伴高度近视眼,术前矫正视力0.05。于1993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中晶体核掉入玻璃内,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割术 晶体核 老年性白内障 高度近视眼 脱位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玻璃切除治疗增殖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 院行玻璃切除的增殖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34 例( 40 只眼),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随访 1~ 6个月,有 22 眼视力≥ 0.1,占 55 %,其余 16 眼视力< 0.1,占 40 %。术后 33 眼视力上升, 6 眼视力无明显变化, 1 眼视力下降; 术后 1周,患者平均眼压达( 19.67±2.28) mmHg,高于术前的( 13.52±2.13) mmHg,差异明显( P< 0.05),术后 3周即基本恢复,平均眼压为( 14.02±2.15) mmHg;术后出现四种并发症,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22.5 %结论 玻璃切除治疗增殖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有效提高大部分患者的视力减少中术后并发症,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增殖性 视网膜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切除治疗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对12例12眼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行玻璃切除联合应用抗生素,中根据眼内情况行异物取出,眼内光凝,外冷凝,气液交换后C3F8注入或硅油填充,部分联合巩膜外环扎,术前常规玻璃标本实验室检验,术后根据药敏调整用药。结果12眼化脓性眼内炎炎症全部得到控制,合并异物者均顺利取出,实验室检验G+球菌5例,G-杆菌2例,阳性率42%,8例硅油填充者6例硅油取出视网膜复位良好,其中硅油填充期间视网膜增殖及裂孔发生补激光者2例,2例未取硅油视网膜增殖严重,裂孔形成,眼内注气吸收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者1例,再手术硅油填充最终视网膜复位良好,随诊3~24mo,视力光感1例,无光感1例,0.02~0.08者2例,0.1~0.3者5例,0.4~0.6者1例,2例幼儿不配合但能追视物体,眼压≤8mmHg2例,其余眼压正常。结论玻璃切除是治疗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眼内填充硅油要及时复查,及时处理。

  • 标签: 化脓性眼内炎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人工晶状眼视网膜脱离玻璃切除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诊治的60例人工晶状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我院行玻璃切除治疗,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视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研究其治疗作用。结果 经玻璃切除治疗后,视网膜复位有效率为93.33%;经玻璃切除治疗后,视力<0.1患者:13例,占比21.67%,视力0.1~0.3患者:33例,占比55.00%,视力>0.3患者:14例,占比23.33%,治疗前后视力恢复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人工晶状眼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切除治疗,能够使其视网膜得到有效的复位,促进其视力恢复。

  • 标签: 人工晶状体眼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治疗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实施单纯玻璃切除以及联合超声乳化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选取,对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区别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以及B组,每组31例,A组患者行玻璃切除,B组患者行玻璃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对两组患者的白内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视力情况进行结果比较。结果A组患者视力在0.4以上的人数多于B组,并且前房反应人数比B组少,但是A组患者白内障发生率高于B组,除前房反应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单纯玻璃切除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降低术后反应,而联合超声乳化不具有上述优势,但是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单纯玻璃体切除术 联合超声乳化术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切除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8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并行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切除,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患者48眼中有5眼(10%)在术后3mo~1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段葡萄膜炎反应、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后囊膜撕开联合前段玻璃切除能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出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后囊膜撕开 前段玻璃体切除 先天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路前段玻璃切除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的恶性青光眼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前路前段玻璃切除,对早在患者仅采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别明显(P<0.05)。结论:前路前段玻璃切除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的恶性青光眼疗效明显,能够减少并发症,值得被推广。

  • 标签: []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玻璃切除玻璃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手术护理配合内容。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行玻璃切除玻璃腔注药治疗的50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根据其手术结果总结护理方法。结果:48例眼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均保存眼球,35例患者的眼视力均显著提高,取得颇为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感染性眼内炎围期除了完善手术各配合工作,还应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为核心导向开展精细化的护理干预。

  • 标签: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腔注药治疗 感染性眼内炎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玻璃积血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玻璃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0只眼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积血接受玻璃切割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发现单独马蹄形裂孔13例,单独圆孔者3例,巨大裂孔者2例,马蹄形裂孔合并圆孔者2例。单独马蹄形裂孔均可见有桥状视网膜血管或者撕脱的血管,单独圆孔者均位于赤道部以后,裂孔周边可见明显断裂的血管。患者20例眼手术后均解剖复位。A组10例,术后视力0.1~0.3者2例,0.3~0.5者5例,>0.5者3例;B组5例,术后视力0.1~0.3者2例,0.3~0.5者2例,>0.5者1例;C组5例,术后视力0.3~0.5者1例,无>0.5者,0.1~0.3者2例,<0.1者2例。结论玻璃手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积血的有效方法,诊断明确后早期手术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视力。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割术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 玻璃切除玻璃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内容。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行 玻璃切除玻璃腔注药治疗 的 50 例 感染性眼内炎 患者,根据其手术结果总结护理方法。 结果: 48 例眼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均保存眼球, 35 例患者的眼视力均显著提高,取得颇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 围期除了完善手术各配合工作,还应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为核心导向开展精细化的护理干预。

  • 标签: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腔注药治疗 感染性眼内炎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行玻璃切割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 84例,均为我院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9月间收治,对其均采取玻璃切割进行治疗,并将其按照实施护理措施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 42例接受常规护理的纳入参照组,其余 42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纳入研究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住院时间上对比,研究组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从护理满意度上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行玻璃切割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玻璃体切割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切割手术并发症及发生因素。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7例(43)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三切口闭合式玻璃,术后随访发现37例(43)眼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7眼(16.28%),玻璃出血5眼(11.63%),术后玻璃出血7眼(16.28%),角膜水肿8眼(18.6%),视网膜脱离3眼(6.98%),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9.3%);并发白内障19眼(44.19%)。结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切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手术技巧、病变程度以及中术后病灶是否得到彻底处理等。中、术后加强对眼部病变的正确处理,同时术前、术后有效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手术 手术并发症 发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纵向观察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玻璃切割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25G玻璃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02例30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30例,女性172例;平均年龄(63.36±6.91 )岁。左眼158只,右眼144只。平均logMAR BCVA为1.13±0.45。OCT测得其最小水平直径、裂孔基底直径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422.92±211.73)、(835.47±366.42)、(244.84±60.68) μm。以黄斑裂孔最小水平直径≤250 μm为小裂孔,>250 μm和≤400 μm为中裂孔,>400 μm为大裂孔;并以此分为3组。观察手术后1、3、6个月3组患眼logMAR BCVA情况。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眼视力变化规律。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手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后1个月,所有患眼黄斑裂孔均已闭合。手术后1、3、6个月,小裂孔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33±0.25、0.23±0.18、0.16±0.17;中裂孔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46±0.25、0.35±0.26、0.27±0.28;大裂孔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81±0.51、0.61±0.48、0.53±0.37。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和不同时间节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3.133,P<0.01 )。将所有数据分割并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小裂孔组和中裂孔组组内,手术前与手术后1个月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手术后1、3、6个月之间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大裂孔组组内,手术前及手术后1、3个月之间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手术后3个月和手术后6个月之间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E分析结果显示,黄斑裂孔大小(χ2=4.17,P=0.04 )、裂孔基底直径(χ2=7.25 ,P=0.01)、病程(χ2=19.26,P=0.00 )、脉络膜厚度(χ2=4.19,P=0.04)对黄斑裂孔患眼手术后视力恢复有影响;而年龄(χ2=2.50,P=0.10 )、性别(χ2=0.28,P =0.59)对其视力恢复无影响。结论不同大小黄斑裂孔玻璃切割手术后视力恢复趋势不同,小裂孔和中裂孔会较快恢复视力,在1个月时视力基本恢复;而大裂孔需要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在3个月时视力趋于稳定。裂孔大小、裂孔基底直径、脉络膜厚度是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影响因素分析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自2020.1~2020.12以内在本院行玻璃切割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排列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列为一般组与综合组,一般组40例实行基础护理干预,综合组30例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舒适度与俯卧位持续时间进行评价,并对比评价结果。结果 综合组舒适感高于一般组,术后1、3、7d俯卧位持续时间长于一般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延长行玻璃切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术后俯卧位时间,提高其舒适感,建议采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综合护理 俯卧位 玻璃体切割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自2020.1~2020.12以内在本院行玻璃切割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纳入8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排列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列为一般组与综合组,一般组40例实行基础护理干预,综合组30例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舒适度与俯卧位持续时间进行评价,并对比评价结果。结果 综合组舒适感高于一般组,术后1、3、7d俯卧位持续时间长于一般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延长行玻璃切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术后俯卧位时间,提高其舒适感,建议采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综合护理 俯卧位 玻璃体切割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