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外源性VI型胶原蛋白(collagenVI,CⅥ)对人后纵韧带细胞增殖和成骨转化的影响.方法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患者手术切除的后纵韧带未骨化部分和非OPLL患者因外伤手术切除的正常后纵韧带,原代培养至第3代细胞,分别记作O细胞和N细胞;两种细胞均采用0、6.25、12.5、25、50、100g/mlCⅥ刺激;CCK8法测定刺激后两种细胞1~7天光密度(D)值,评价CⅥ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对不同浓度CⅥ刺激的细胞进行诱导骨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成骨细胞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Ⅵ对两种细胞的增殖均起促进作用,且随着CⅥ浓度增加,其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随之增强,但达到一定浓度后这种作用会保持不变或减弱,同一时间点内50g/mlCⅥ刺激时两种细胞的D值最大;BMP-2诱导后的两组细胞有CⅥ刺激的ALP、RunX2和OC的基因表达均高于无CⅥ刺激的对照组(P〈0.05);在无CⅥ刺激的情况下,O细胞的基因表达高于N细胞(P〈0.05).结论CⅥ能够促进人后纵韧带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转化,而来自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细胞则更易被促进增殖和诱导骨化,CⅥ可能具有促进后纵韧带细胞成骨的功能.

  • 标签: Ⅵ型胶原蛋白 后纵韧带骨化症 细胞增殖 成骨转化
  • 简介:目的观察强力霉素对大鼠血管钙化形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期望为血管钙化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线索。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只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模型组(B组)和药物干预组(C组),均用大剂量维生素D360万U/(kg·d)皮下注射,连续3天,建立血管钙化模型,C组造模同时给予强力霉素60m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4天。运用VonKossa染色判断血管钙化程度,采用RT-q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主动脉vonKossa染色有大量棕黑色颗粒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经强力霉素干预后,血管钙化程度减轻,转化生长因子β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强力霉素能抑制血管钙化,其机制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量下调有关。

  • 标签: 强力霉素 血管钙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 简介:Hedgehog(Hh)信号通路及上皮问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成人组织中二者活性均明显下降,其异常活化往往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在胰腺癌细胞中常发现有Hh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和EMT现象,本文就Hh信号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EMT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HEDGEHOG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胰腺癌细胞 调控作用 胚胎发育过程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上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冠心病患者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 30 例 / 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案对总体疗效和脑钠肽水平波动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对比 P < 0.05 ,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降低脑钠肽水平,积极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4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①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②血清脑钠肽水平: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脑钠肽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脑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③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冠心病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脑钠肽水平,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中的安全性评估与临床转化挑战。通过分析当前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中的安全性评估策略和面临的临床转化挑战,旨在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治疗性抗体 药物安全性评估 临床转化 挑战 药物开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心理的调整治疗,对照组采用他汀类、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断剂等常规冠心病治疗药物,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片)药物。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均显著好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常规冠心病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药物,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心肌功能重塑,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文章在对农机推广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行介绍之后,分析目前农机推广培训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农机推广培训工作的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农机推广培训工作 农业转化 现代农业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红藤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形成包囊过程中间质-上皮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3周后取造模成功的大鼠1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红藤方组、孕三烯酮组,分别连续灌胃等容量0.9%NaCl溶液、红藤方27.72g·kg-1·d-1、孕三烯酮0.5mg·kg-1·d-1,均持续21d,结束后取异位内膜组织。采用HE染色方法对异位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上皮标志物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在异位内膜包囊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异位内膜包囊形成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异位内膜组织中腺体减少、间质较多,红藤方组异位内膜组织腔上皮变薄、间质细胞减少,孕三烯酮组异位内膜组织腔上皮完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红藤方组和孕三烯酮组异位内膜包囊腔上皮E-cadherin、Vimentin阳性信号较模型组减弱。Westernblot结果显示,红藤方组Vimentin和孕三烯酮组E-cadherin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方可能通过上调间质-上皮转化,导致间质细胞减少,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包囊的生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红藤方 间质-上皮转化 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大鼠
  • 简介: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肿瘤的元凶,影像学与病理学在其诊断与治疗中作用突出,也是深入认识胰腺癌本质的重要手段。如何在精准医疗时代更大程度发挥影像学与病理学的价值,本文结合笔者中心目前开展的工作对胰腺癌影像学与病理学现状、挑战和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转化医学 精准医学 大数据 影像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肠类器官是一种体外培养建立的富含肠道干细胞群的三维立体肠道组织。肠类器官可以模拟接近体内环境下肠道的生理状态,在研究肠道胚胎发育、建立肠道疾病模型、临床药物筛选、组织再生及基因治疗等领域更具优势,也为儿童肠道疾病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现就肠类器官作为儿童肠道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及潜在临床转化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肠类器官 儿科 肠道疾病 临床转化研究
  • 简介:摘要有氧糖酵解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该能量代谢方式的改变可缩短供能周期,提高供能速率,而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导致的中间产物富余又能使肿瘤细胞从中获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则作为介导肿瘤侵袭转移的初始步骤,期间常伴有各种标志蛋白和转录因子的改变。此外,有氧糖酵解除了为肿瘤细胞供给能量,还可以通过该过程中的限速酶和创造肿瘤微环境来诱导EMT,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而EMT相关转录因子又可以正性调节有氧糖酵解通量,两者互作互利。本文旨在阐述有氧糖酵解和EMT在肿瘤转移机制中的作用,进而深入理解肿瘤转移机制的多态性并探索更精准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糖酵解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Cullin1基因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参与肿瘤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胃癌根治术12例患者离体标本癌及癌旁组织,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12例胃癌与配对癌旁组织中Cull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合成抑制内源性Cullin1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胃癌细胞为实验组,非特异性siRNA转染(NS-siRNA)为对照组;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EMT相关基因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胃癌组织中Cull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4.19±0.50比1.19±0.28,t=-0.583,P<0.05;0.99±0.07比0.40±0.11,t=16.102,P<0.05)。MTT显示转染细胞48 h后,Cullin1-siRNA组细胞活性低于NS-siRNA组和空白组(0.55±0.06比1.16±0.10,t=1.061,P<0.05;0.55±0.06比1.22±0.10,t=13.963,P<0.05)。Cullin1-siRNA转染后细胞的侵袭能力低于NS-siRNA组和空白组(39.17±2.23比83.67±5.79,F=720.65,P<0.05;39.17±2.23比88.00±4.29,F=115.34,P<0.05);Cullin1-siRNA组细胞迁移能力低于NS-siRNA组和空白组[(0.50±0.09) mm比(0.91±0.05) mm,t=-10.064,P<0.05;(0.50±0.09) mm比(0.89±0.07) mm,t=-8.369,P<0.05]。Cullin1-siRNA转染后SGC7901细胞后EMT相关基因N-cadherin、Snail、MMP-9表达均低于空白组表达(1.04±0.05比0.55±0.04,t=10.845,P<0.05;1.05±0.07比0.44±0.04,t=10.493,P<0.05;1.04±0.05比0.37±0.03,t=15.882,P<0.05)。结论Cullin1基因可能通过调节部分EMT基因而促进了胃癌侵袭转移。

  • 标签: 胃癌 Cullin1 基因干扰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切除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前MRI影像组学特征和机器学习,分析其在预测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行MRI检查和MT治疗的2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ITK-SNAP软件对治疗前MRI图像上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梗死区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灌注异常区进行分割,应用AK软件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和降维,最终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确定HT相关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评估其在HT预测中的价值。结果每例患者各提取792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0个与HT预测最相关的特征。ROC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HT的AUC为0.98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2、0.967;预测测试集患者HT的AUC为0.92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6、0.852。结论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分析是预测急性脑卒中HT的重要工具,对早期准确识别HT高风险患者具有较高的效能。

  • 标签: 卒中 出血转化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对照组大鼠实验过程中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30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的方法,制备DN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DN组和大黄素治疗组(DN+大黄素组)。造模成功后,DN组继续高糖、高脂饮食;DN+大黄素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大黄素(20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8周。各组大鼠在实验14周末观测以下指标:(1)收集24 h尿液,测定24 h尿蛋白量;(2)完成尿液收集后称体质量并记录;(3)处死后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肾肌酐、尿素氮、血糖;(4)取左侧肾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PAS)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ephrin、Desmin蛋白的表达情况;(5)取右侧肾脏肾皮质部位组织,电镜下观察足细胞及基底膜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30只,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4只,实验过程中DN组及DN+大黄素组大鼠各死亡2只。(1)14周末对照组、DN组、DN+大黄素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350.1±14.16)、(265.2±7.62)、(312.1±11.7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50,P<0.001)。(2)对照组肾肌酐、尿素氮、血糖、24 h尿蛋白分别为(28.88±4.36)μmol/L、(8.76±0.50)mmol/L、(9.81±0.86)mmol/L、(3.60±0.79)mg;DN组分别为(92.30±7.30)μmol/L、(29.41±6.67)mmol/L、(25.10±4.10)mmol/L、(35.23±4.07)mg;DN+大黄素组分别为(52.10±5.80)μmol/L、(14.93±1.03)mmol/L、(16.51±1.14)mmol/L、(13.35±1.89)mg。与对照组比较,DN组、DN+大黄素组肾肌酐、尿素氮、血糖、24 h尿蛋白量均升高;与DN组比较,DN+大黄素组各项指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未见异常;DN组肾小球硬化,肾小囊狭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DN+大黄素组肾小球硬化及肾小囊狭窄均有改善。(4)PAS染色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系膜基质变化情况:对照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清晰可见,系膜基质无异常;DN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模糊,系膜基质增多;DN+大黄素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结构较模糊,系膜基质较多。(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phrin及Desmin蛋白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DN组、DN+大黄素组Nephrin蛋白光密度值均降低,Desmin蛋白光密度值均增加;与DN组比较,DN+大黄素组Nephrin蛋白光密度值增加,Desmin蛋白光密度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和基底膜变化情况:对照组足细胞轻度水肿,足突均匀、等宽排列,未见融合,基底膜完整,厚薄均一,3层结构明显;DN组足细胞呈中度水肿,足突明显融合、变宽,基底膜厚薄均一,3层结构明显;DN+大黄素组足细胞呈轻度水肿,足突融合、变宽情况减轻,基底膜厚薄均一。结论大黄素能显著改善早期DN大鼠的体质量、肾脏病理结构及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足细胞发生EMT、促进肾病蛋白Nephrin的表达和减少足细胞EMT骨架蛋白Desmin表达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大黄素 足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 简介:摘要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气道重塑可导致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增加、肺功能下降。气道上皮细胞可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分化为间质细胞,进而参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该文对参与哮喘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信号通路,如TGF-β1介导的信号通路、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及声波刺猬蛋白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进一步阐述哮喘气道重塑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为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开发新型、有效、安全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哮喘 上皮间质转化 气道重塑 分子调控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对妊娠糖尿病产妇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聊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妊娠糖尿病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平均血糖值、血糖≥7.8 mmol/L时间占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自护能力,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平均血糖值、最高血糖值、血糖≥7.8 mmol/L时间占比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我概念、自我技能、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及自护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泌尿系统感染、剖宫产、早产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胎盘早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更能够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产妇的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护能力,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康复护理 动机行为 妊娠结局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梳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成果转化管理工作,为初步探索临床医院依靠创新转化处理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对医院应对疫情形势,组织动员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等举措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以应用为导向的关键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打样制备验证等创新链一体化设计是促进成果转化服务实践的有效路径。结论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共卫生事件为临床医院转化工作提供新启示,可以通过加快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注重转化专业团队的建设,以及多渠道加大成果推介力度等方式提前做好应对。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医院 成果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炎琥宁、西咪替丁、转化糖电解质配伍禁忌。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一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化糖电解质添加炎琥宁、转化糖电解质添加西咪替丁等多种试验,观察产生的现象分析配伍禁忌。结果有的出现沉淀,有的颜色改变,有的出现絮状物,甚至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药效降低。结论西咪替丁注射液与头孢匹胺、痰热清、多种微量元素等存在配伍禁忌;炎琥宁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维生素等存在配伍禁忌;转化糖电解质里含有Mg2+、Na+、K+等离子具有催化作用。

  • 标签: 炎琥宁 西咪替丁 转化糖电解质 配伍禁忌
  • 简介:背景:干细胞转化技术研究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对干细胞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目的:对干细胞转化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在标题和摘要中,以"Stemcells,Transformation,differentiation"或"干细胞,转化,分化"为主题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5年4月关于干细胞分化技术的文章。优先选择近期发有或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初检得到121篇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64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干细胞转化技术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包括改进培养液的配比,增加特定的诱导因子、蛋白质、酶、受体,注射特定的基因,使用新氧化剂,改善培养微环境,在低氧环境下培养,使用支架,采用转基因技术,三维球形培养,共培养等。干细胞转化新技术的诞生和使用,显著提高了干细胞的转化率,为人类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 标签: 干细胞 转化型研究 组织工程 移植 诱导多能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