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石室之死亡》是洛夫作为一个现代诗人被确认的标志。其首辑发表于1959年《创世纪》第12期,结集出版时除了总标题之外,并无子标题,而是标上1-64的序号,每首十行、两节,每节五行。然而,其中某些诗节在之前陆续发表时却有着独立的诗题。这就造成一个矛盾的现象,一些论者包括洛夫自

  • 标签: 石室之死亡 现代诗人 洛夫 结集出版 诗探索 总标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6
  • 简介:创造社进入由鸳鸯蝴蝶派和文学研究会所控制的这一场域,theriseofindependentwritergroupsandtheexpansionofmodernreadergroupsshapedsuchcoastalcitiesasShanghaiintorelativelyindependentliteraryfield.TheCreativeSociety’ssuddenriseintheliterarycirclewasthroughitssubversivestrategywhenitenteredthethenliteraryfielddominatedbytheMandarinDuckandButterflySchoolandtheLiteraryStudySociety.Suchastrategywastakenbecauseitboastedsuchsymboliccapitalastheforeignculturalcapitalwithhigherpotentialenergyandtheconstantlyincreasingsocialcapital.Thisstrategy,而创造社作家在文坛所采取的策略以及所拥有的符号资本使其被称为

  • 标签: 创造社异军突起 动力学解读 异军突起结构
  • 简介:列夫·托尔斯泰在其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女主人公安娜的形象。本文尝试对托尔斯泰的此部作品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分析安娜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及其命运悲剧的原因,指明《安娜·卡列尼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

  • 标签: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 简介:1993年后,一批中国大陆赴美学者和留学生的著作在两岸三地相继问世.它们是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张旭东《幻想的秩序——批评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话语》(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二十世纪中国对谈录》(台湾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 标签: 意识形态 大众文艺 解读 历史转型 著作 小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但是对鲁滨孙来说,鲁滨孙的父亲就用描绘伊甸园一般的语言来描绘鲁宾孙的生活,笛福发表了《鲁滨孙漂流记》

  • 标签: 人类悲剧 历史英雄 孙形象
  • 简介: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及动物的冲突,是生态文学动物叙事中典型的两种风格。和谐型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塑造,使人类脱离了对动物及大自然的利用与索取,发自内心真诚地爱惜动物的生命和宝贵的自然资源。动物及自然万物在人类眼中都有其存在的自然价值及权利,在生态伦理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人类赋予自然万物强烈的生命意识。冲突型通过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对立冲撞关系的描摹,揭示当下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和谐整体观,人类伦理世界与生态文明伦理世界的矛盾与冲突,进而呼吁人类赋予动物自然生命与道德地位,尽可能地脱离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自身与动物及自然万物视为平等,与自然万物建立起和谐共生、积极合作、健康竞争的关系。

  • 标签: 伦理叙事 系列小说 人类中心主义 动物叙事 人与自然 解读
  • 简介:<正>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su,1817-1862),美国十九世纪最广为人知的文坛巨匠之一,超验主义哲学先驱。《瓦尔登湖》是其不朽的代表之作。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评选中,它与《圣经》等同时被评为“塑造读者人生的二十五部首选经典”。梭罗于一八四五年的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借爱默生的土地建了一座小木屋,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

  • 标签: 梭罗 《瓦尔登湖》 超验主义 爱默生 康科德 文坛巨匠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0
  • 简介: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主要是顺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以历史任务为依据的阶段和时期的划分,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是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 标签: 中国社会 发展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
  • 简介:在《时时刻刻》中坎宁安采用了后现代互文性的文本策略,对20世纪经典小说《达罗卫夫人》从人物到情节、从主题到象征,进行了全面的戏仿。在女性主义的掩饰下,坎宁安塑造了一个地地道道现代美国版本的达罗卫夫人。如果说《达罗卫夫人》是对原子的分解,在显微镜下观察达罗卫夫人的一天,赋予人类日常活动以不同寻常的意义,那么《时时刻刻》则是把原子重新组合,把以往在不同小说中分别表现的东西都放在一个精心设计的万花筒里进行观察,把现实生活与虑构作品融为一体,创作与阅读同时展开,开拓了小说创作新的空间。

  • 标签: 小说创作 《达罗卫夫人》 东西 戏仿 互文性 象征
  • 简介:生态批评理论的兴起给文学作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贝娄的《勿失良辰》中体现了重要的生态意识。本文主要运用了鲁枢元教授提出的“三分法”,从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角度来分析《勿失良辰》中的生态思想,揭示了当时社会唯金钱至上导致的欺骗、不良竞争、人际关系疏离和利益投机的社会生态危机,和主要人物内在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面临的极大困境和自救能力。

  • 标签: 《勿失良辰》生态批评“三分法”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 简介:旅居国外多年的华人在异国文化的磨砺和现实生活的迫使下,表现出融合主流社会的强烈愿望。在东方话语的影响下,为了融入主流社会,华裔作家有意无意地会在作品中歪曲地塑造出异于中国的“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汤亭亭作为当今美国主流社会首肯的华裔作家也无例外。本文旨在通过对汤亭亭成名处女作《女勇士》的文本分析,讨论汤亭亭本人是如何在东方话语影响下,塑造“他者化中国”,已达到自己融合主流社会的潜在意识的。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东方话语 他者
  • 简介: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家、思想家、诗人,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马修·阿诺德在其题为《爱默生》的一次演讲中曾对爱默生作过如此评价:“爱默生虽称不上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作家或文豪,也算不得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但是,爱默生却比伟大的诗人、

  • 标签: 爱默生 解读 互文 自助 宇宙 个人
  • 简介:写作是自由的,阅读是自由的,评论也是自由的。但自由并非随心所欲,自由意味着选择,而选择就是负责任。作者的自由绝非胡乱建构自己的艺术文本,评者的自由也并非信手拈来某种文论去恣意解读一部“文学的艺术作品”。(罗曼·美伽登语)

  • 标签: 自由 文论 文学 解读 艺术文本 作者
  • 简介: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转折时期。这是一个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时代。此时,尚酒之风盛行,这一时期的文人名士都好饮酒,文学史上著名的魏晋风流,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而竹林七贤作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人团体,其成员及作品更是与酒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中国历史 文化视角 作品 解读 阮籍 魏晋风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物化的概念和根源既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等社会历史学的解释,也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解释。而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物化或拜物既有19世纪末盛行的唯美主义背景,更有20世纪初滥觞的现代主义背景。本文主要借用物化的概念,并以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经典作品为个案展开分析,来讨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较为普遍的物化景观,指出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所遵循的独特的物化——反物化模式。

  • 标签: 物化 反物化 拜物 后现代主义小说
  • 简介:欣赏艺术有很多种方法,对一些人来说,艺术只是世俗的娱乐或只是一种装饰的形式;而对董小庄先生而言,艺术意味着更多……他是一位灵魂艺术家,他与艺术的结合在极不平凡的地方与情况下发生了升华。——墨西哥画家埃米里奥·卡拉斯科·古塔雷斯

  • 标签: 欣赏艺术 解读 生活 艺术家 墨西哥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0
  • 简介:《笑面人》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流亡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雨果通过塑造一个"笑面人"葛文贝的人生遭遇,以英国在封建主义时代的背景为依托,讽刺了人性的异化和扭曲。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把握好葛文贝的笑脸异化及小说中人性的异化和特点尤为重要。

  • 标签: “笑之异化” 人性异化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