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以六水硝酸铈(Ce(N03)3·6H20)为原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不依托任何硬模板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微纳米级规则的八面体形貌二氧化铈(Ce02)晶体。乙醇含量对该八面体Ce02可控形貌的制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反应温度下,随着乙醇的加入,乙醇和水的比例由1:3达到3:1,Ce02形貌相应从实心八面体变为空心不规则粒子。当乙醇和水的比例为1:1时,反应时间从最初6小时到12小时直到48小时,Ce02形貌从实心类似八面体先变为规则的八面体最后变为空心不规则粒子。本文重点考察了上述八面体Ce02的电化学行为,主要考察了在含0.02mol/L氯化钠的260x10。mol/L亚甲蓝fMB)溶液中,石墨烯(GN)/CeOd壳聚糖(CHIT)复合薄膜修饰碳糊电极(CPE)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在含0.5mol/L氯化钾的160mmol/LK3Fe(CN)6/KaefCN)6(1:1)溶液中,多壁碳纳米管(MWNTs)/CeO2/CHIT复合薄膜修饰玻碳电极(GCE)的电化学行为.电化学测量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本文制备的微纳米级八面体形貌CeO2和新型碳材料(MWNTs,GN)复合后表现出明显的电化学协同效应,说明该微/纳级八面体CeO: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应用前景.
简介: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对含微量Zr、Ti的Cr35Ni45Nb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和枝晶间骨架状碳化物,碳化物类型为富铬的M23C6和含铌等强碳化物元素组成的MC;微量Zr、Ti可细化二次析出的Cr35Ni45Nb合金中的碳化物,使其呈粒状较均匀地分布在晶内,从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简介:在磷酸盐电解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钼酸钠,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5083铝合金表面制备出完整的氧化膜,研究了钼酸钠浓度对氧化膜性能的影响。利用SEM、EDS和XRD研究了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并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价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钼酸钠浓度的增加,氧化膜的厚度先增后减,氧化膜表面的微孔数量逐渐减少,表面更加平整致密;氧化膜主要由γ-Al2O3组成,钼酸钠浓度对氧化膜成分和结构影响不明显;微弧氧化陶瓷膜提高了铝合金基体的耐腐蚀性能,当钼酸盐的浓度为1.0g/L时,氧化膜具有最低的自腐蚀电流和最高的阻抗模值,表现出最优的耐腐蚀性能。
简介:对于一种自行设计成分的超高强度衬板用合金钢进行了热处理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热处理参数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冲击磨料磨损试验,对比优化后工艺及原有工艺的耐磨性,进一步研究了热处理参数对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热处理参数对硬度均影响不大,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最大,淬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冲击韧性影响最大。试验钢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950℃保温1.5h)油淬+(300℃保温2h)回火+空冷至室温。试验钢在热处理后获得了均匀的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抗拉强度达到1839MPa,屈服强度达到1631MPa,硬度达到50.1HRC,冲击韧性值达到11.9J/cm2,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且耐磨性在任何冲击功条件下均高于原有工艺。
简介:以氧化石墨、五水硝酸铋等为原料,通过液相化学沉积法制备出Bi2O3/氧化石墨烯(Bi2O3/GO)复合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产物的粒子形貌、粒径和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Bi2O3/GO复合催化剂对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中Bi2O3以球状粒子的形式均匀地负载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平均粒径约40nm。Bi2O3/GO复合催化剂能明显改善推进剂的燃烧性能,使推进剂的燃速提高了139%f4MPa),压强指数(14~20MPa)从0.650降低至0.253,降低了61.0%。
简介:程晓农,男,1958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镇江农机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年6月毕业于江苏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12月毕业于江苏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87年6月至1998年4月任江苏理工大学讲师、副教授。1998年4月任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江苏理工大学材料工艺研究所室主任、所长、材料工程系副主任、材料学院副院长、冶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