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纳洛酮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治疗中疗效。方法选择46例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患儿,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组,每组各23例,分别于人院当天起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疗程1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NIH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21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常规药物治疗组15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儿疗效和预后。

  • 标签: 脑梗塞/病因学 脑损伤/并发症 脑梗塞/药物疗法
  • 简介:1概述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Pharmacogenetics,PGx)概念已存在数十年,其主要目的是明确个体间药物反应差异重要基因变异。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和计算技术突破使得PGx研究在近2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电子病历 顶层设计 位点变异 表型组 测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侵犯肝门血管小儿肝母细胞瘤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作者收治68例肝门部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均使用微波切割技术,在不阻断肝门血流状态下精细解剖分离,在发生血管损伤出血时则暂时性阻断肝门血管,如影响显露,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68例患儿均接受术前化疗,其中侵犯第一肝门17例,侵犯第二肝门51例。15例患儿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在5min以内,2例患儿全肝血流阻断时间为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5mL,6例因失血较多予输血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胆瘘3例,肝周积液5例,乳糜腹1例。结论对于肝门部肝母细胞瘤,采取术前化疗可降低手术难度,精细解剖是基本措施,分块切除是可选方法,肝门血管阻断无法保障安全,不损伤肝门血管是患儿生命安全重要保障。

  • 标签: 肝肿瘤/外科学 儿童
  • 简介:贫血预防和治疗在人体所有的微量元素中,铁含量最高,铁是制造血红蛋白不可缺少原料,宝宝如果发生缺铁,就会出现造血原料不足,就不能合成足够血红蛋白,从而出现贫血。贫血宝宝会出现反应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易怒,烦躁、智力减退等表现。因此,一定要注意预防婴幼儿期贫血发生,以保证大脑正常发育。

  • 标签: 健康 注意力不集中 血红蛋白 微量元素 反应低下 记忆力差
  • 简介:先天性膈疝在活产婴儿中发病率约1/2400-3000[1].我国尚缺乏大样本发病率报道,部分可能产前或生后未经诊治而死亡.既往认为胸腹膜管闭合障碍是膈疝形成原因,2015年Merrell提出胸膜腹膜返折发育缺陷才是先天性膈疝形成组织学基础[2].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诊治 组织学基础 发育缺陷 腹膜返折 发病率
  • 简介:目的儿童腹股沟疝为出生缺陷中常见疾病类型,目前关于其发病危险因素报道尚不多见。该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腹股沟疝发生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32例0-6岁腹股沟疝患儿和132例0-6岁对照儿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比值比)及OR值95%CI(可信区间)。结果儿童腹股沟疝与儿童啼哭不安史(OR=3.701,95%CI:1.724~7.945)、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腌制品摄入史(OR=2.534,95%CI:1.279~5.021)、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贫血史(OR=3.761,95%CI:1.497-9.450)及儿童腹股沟疝家族史(OR=13.505,95%CI:5.825-31.307)有关。结论儿童啼哭不安史、腹股沟疝家族史、母亲孕前1年和孕期头3个月贫血史及腌制品摄入史是儿童腹股沟疝发生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股沟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临床疗效,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优势。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入住本院小儿外科并实施手术治疗26例肺隔离症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胸腔镜手术组(118.36±7.61)min,传统开胸手术组(119.60±7.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5,P=0.674)。平均术中出血量:胸腔镜手术组(2.18±0.40)mL,开胸手术组(4.47±0.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5,P=0.000)。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胸腔镜手术组(3.54±0.69)d,开胸手术组(6.67±0.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4,P=0.0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胸腔镜手术组(7.54±0.82)d,开胸手术组(8.80±0.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1,P=0.001)。术后并发症:胸腔镜手术组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开胸手术组6例,其中肺部感染4例,肺不张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4例失访以外,其余22例随访1~2年,其中2例发生肺炎,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手术方式。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胸腔镜 传统开胸手术 不同手术方式 儿童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诊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42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及预后。结果42例中,男33例,女9例,年龄1.6~14岁,低级别胰腺损伤(Ⅰ级、Ⅱ级)25例,高级别胰腺损伤(Ⅲ级、Ⅳ级、Ⅴ级)17例。低级别胰腺损伤患儿中,1例死于多发伤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2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高级别胰腺损伤患儿中,1例死于合并肝挫裂伤和下腔静脉撕裂所致失血性休克后DIC;1例急诊行胰头端胰腺结扎+胰体尾部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出现假性胰腺囊肿,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15例早期给予保守治疗,对并发顽固假性胰腺囊肿患儿选取合适引流手术,效果良好。结论(1)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发病率低,症状隐匿,不合并其它组织脏器损伤单纯性胰腺损伤往往损伤级别较高,更容易延误诊治,腹部超声是良好筛查手段;(2)单纯胰腺损伤通常不会危及生命,早期保守治疗,后期针对并发顽固假性胰腺囊肿患儿,个性化选择合适引流手术是安全和有效

  • 标签: 胰腺/损伤 假性胰腺囊肿 囊肿引流术 儿童
  • 简介:生长发育标准大便宝宝基本上每天都能够按时排大便,形成了一定规律,每天要定时宝宝把大便,这样成功机会也多起来。有的宝宝已经可以不用尿布了。

  • 标签: 日常护理 排大便 发育标准
  • 简介:为搭建一个更好科研学术交流平台,我刊对各类基金资助项目或科研项目文章将优先刊发或作重点号刊发。凡投寄我刊获省部级以上各种基金资助或科研立项文稿,请于投稿时附寄资助证明复印件;凡在本刊发表论文在获得科研成果奖后,请及时将证书复印件寄至本刊编辑部。

  • 标签: 出示论文 基金资助 成果证书
  • 简介:目的绘制正常儿童踝-足角曲线图,并探讨曲线图临床意义.方法调查对象为2005年10月至2009年11月南通瑞慈儿童医院外科门诊体检891例正常儿童,年龄6个月至15岁,排除先天性骨骼、肌肉及神经疾病,排除双下肢其他疾病引起畸形,使用自制测量器械,分别测量双足踝-足角,并按照左右侧记录数据,依数据绘制出正常儿童双侧踝-足角曲线图.结果将所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绘制出6个月至15岁正常儿童踝-足角曲线图.图表显示:正常儿童踝-足角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年龄越小,踝-足角越小,至15岁前后,踝-足角接近成人88°左右,不再发生大变化.结论本测量结果是一种直接证据,通过对大样本观察得出结论,对门诊就诊过程中发现足内翻和足外翻以及'内八字'和'外八字'早期干预和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足/生长和发育
  • 简介:维生素D缺乏表现婴幼儿生长发育比较快,对维生素D需求也相对大,如果父母没有能够宝宝添加足够维生素D,便会出现佝偻病。例如,宝宝在6个月左右时出现乒乓头、肋骨外翻、鸡胸等情况,1岁学走路时出现O型腿X型腿。维生素D缺乏还可引发手足搐搦症又称低钙惊厥,多在冬春季节出现。主要表现为惊厥、手足搐搦和喉痉挛。

  • 标签: 维生素D缺乏 饮食调养 营养缺乏 婴幼儿生长发育 手足搐搦症 低钙惊厥
  • 简介:目的总结胆道闭锁术后肝内胆管扩张诊治经验,探讨葛西手术后肝内胆管扩张对患儿远期预后影响,以及如何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2003年4月至2008年3月,对3例因胆道闭锁行葛西手术患儿进行追踪随访,3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胆管炎症状,其中1例合并门脉高压。3例行超声、CT或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CD),结果显示肝内胆管囊性扩张。2例行胆管扩张与空肠胆支再吻合术,1例仅行PTCD置管引流。结果2例经手术治疗患儿,术后黄疸消退或减轻。1例仅行PTCD患儿肝内胆管扩张长期存在。结论肝内胆管扩张使胆管炎反复发作,特别是扩张囊状胆管压迫门静脉,可使门静脉变窄,血流减少,致受累肝叶萎缩。胆道闭锁患儿葛西手术后应定期行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肝内胆管囊性扩张。葛西手术后肝内胆管扩张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前应常规行PTCD,暂时解除胆汁淤积,并为术中定位做好准备。

  • 标签: 胆道闭锁/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胆管疾病/诊断 胆管疾病/治疗
  • 简介:我们用星星来比喻。星星升起、落下,发出闪闪光芒,每年在哪个季节最亮,都和它所处自然环境、条件有关。宝宝什么时候上幼儿园,除了要考虑适合年龄,还要考虑宝宝成熟程度,换句话说就是下面提到几个基本能力发展程度。

  • 标签: 能力 自然环境 幼儿园
  • 简介: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睡眠时间会变得越来越短,而且每个宝宝生理特性都有差别。对睡眠需求也因人而异,一必宝宝比较喜欢睡觉,睡再长时间都没问题;有些恰恰相反。另外,宝宝先天气质也会对其睡眠规律性造成影响。所以,父母在照顾宝宝初期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大概掌握宝宝作息规律后,再以此为依据对宝宝睡眠习惯进行培养,

  • 标签: 健康心理 培养 睡眠时间 生理特性 作息规律 睡眠习惯
  • 简介:目的评价保留睾丸肿瘤剜除术治疗儿童良性睾丸肿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到2009年3月收治29例保留睾丸肿瘤剜除术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42.6个月(4个月至12岁),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阴囊肿块,除1例术前AFP升高外,其余术前AFP均在正常范围。结果均行保留睾丸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诊断:21例为成熟性畸胎瘤,2例为表皮囊肿,4例为皮样囊肿,1例为囊肿性病变伴肉芽肿形成,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后行睾丸切除术)。25例冰冻切片均诊断为良性病变。21例B超下计算肿瘤体积为(1.25±2.05)mL,患侧睾丸体积(含肿瘤)为(4.56±5.07)mL,肿瘤占睾丸体积比例为(54.3±30.11)%(6.04%~100%)。7例最近1次门诊随访术侧平均睾丸体积为(0.78±0.31)mL,与健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例平均获随访34个月(4~72个月),无一例复发,患侧睾丸发育良好。结论保留睾丸肿瘤剜除术可作为小儿睾丸良性肿瘤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睾丸肿瘤 睾丸切除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外科医生在胎儿出生前后对先天性胎儿畸形进行干预可行性.方法对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章医院筛杳胎儿先天性畸形进行分析,对其中可治性疾病进行干预并经外科证实,根据需要安排合适治疗方案.结果本组共26例,均经外科干预并证实,给予合理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于可治性胎儿畸形,儿外科给予积极干预及合理治疗是可行,可避免盲目终止妊娠,符合我国优生优育政策,对发展我国胎儿外科有帮助.

  • 标签: 产前诊断 畸形 干预性研究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血管活性肠肽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根据病情将86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1期组(19例)和2期组(67例)。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RTPCR法定性检测大便肠道病毒71型(EV71)-RNA。结果2期组EV71-RNA阳性率明显高于1期组(P〈0.05);2期组血清IgG、IgA、IgM、补体C3水平高于1期组(P〈0.05);2期组外周血CD3^+T、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低于1期组(P〈0.05);2期组外周血B细胞比例高于1期组(P〈0.05);2期组CD4+/CD8+比值低于1期组(P〈0.05);2期组外周血血管活性肠肽浓度低于1期组(P〈0.05)。86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血管活性肠肽浓度与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呈正相关(分别r=0.533、0.532,P〈0.05)。结论血管活性肠肽可能是反映手足口病严重程度重要标记物。

  • 标签: 血管活性肠肽 手足口病 T淋巴细胞亚群 儿童
  • 简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为一类广泛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社会交往及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与重复行为为主要特点。目前ASD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早期合理个性化综合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由于ASD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以行为与教育干预为主;对ASD伴发症状,如易激惹、自伤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问题等,合理应用一些药物,可改善ASD患儿行为干预效果。随着ASD发病机制深入研究,布美他尼、催产素、维生素D及高压氧治疗,可有望改善ASD核心症状。该文对目前针对ASD行为与发展干预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行为与发展干预 药物治疗 高压氧治疗
  • 简介:强心甾类固醇(cardiotonicsteroids,CTS)是一类能与真核细胞膜钠泵(sodiumpump,Na^+,K^+-ATPase)特异性结合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包括植物来源洋地黄类如地高辛(digoxin)、哇巴因(ouabain)、夹竹桃苷(oleandrin)、嚏根草苷(hellebrin)等和动物来源的如从蟾蜍毒素中提取布法林(bufalin)、海蟾蜍毒(marinobufagenin)等。长期以来,CTS作为钠泵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其他心源性疾病治疗。1991年,Hamlyn等应用原子轰击质谱法等测量相对分子质量方法,发现从人血浆中纯化某种物质在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无法与哇巴因区分,由此证实了内源性哇巴因(endogenousouabain,EO)存在。其后随着数种CTS先后从血液、肾上腺皮质和下丘脑中被分离,并观察到上述CTS可由体内激素刺激调控,已有越来越多CTS被归于内源性类固醇激素,通过对其功能研究已证实CTS除了加强心肌细胞收缩力外,还参与了多种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肥大、增殖、分化、生存和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本文就CTS对肿瘤细胞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内源性类固醇激素 肿瘤作用 强心 内源性哇巴因 相对分子质量 充血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