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尿CystatinC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住院CKD患者118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测定尿CystatinC、24h尿蛋白定量、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检测血清肌酐、白蛋白,计算MDRD-GFR。结果:尿Cys-tatinC与MDRD、血β2-MG、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没有相关性(P〉0.05);尿CystatinC与尿β2-MG、α1-MG、24h尿蛋白量有相关性;尿Cystatin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尿β2-MG的AUCROC。结论:尿CystatinC不能反映GFR的减退,是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在反映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尿β2-MG。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半硬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套石蓝取石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2011年间80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各类输尿管镜联合不同碎石、取石技术的治疗效果,其中气压弹道碎石340例,钬激光碎石460例。结果输尿管半硬镜下钬激光碎石联合套石蓝取石术放镜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34.2±10.3)min、结石移位率1.3%、管壁损伤率1.1%、中转开放术率0.4%、术后残石率0.9%,主要技术指标均优于传统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结论输尿管半硬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套石蓝取石技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便捷、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超声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PubMed、Cochro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6年5月21日。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资料。采用QUADAS工具对纳入文章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Meta-Disc1.4软件对其敏感性、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有14项研究,2498例研究对象纳入Meta分析中。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超声检查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77[95%CI(0.73,0.80)]、0.96[95%CI(0.95,0.97)]、9.81[95%CI(4.31,22.33)]、0.27[95%CI(0.21,0.36)]、52.24[95%CI(24.59,110.96)]。AUC为0.93,Q*指数为0.86。纳入文献的阈值效应不是产生异质性的主要来源。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膀胱癌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度,可以作为膀胱癌的辅助检查手段。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脂对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的作用。方法:定期监测共72例CAPD患者血脂成分及残余肾功能,根据血脂的变化将患者分为胆固醇(TC)增高组、三酰甘油(TG)增高组及二者均增高组与TC、TG正常组,比较各组残余肾功能变化。结果:CAPD治疗初期残余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第12月时,TC增高组RRF较同组透析初月时下降(P〈0.05)。TG增高组及TC、TG均增高组的RRF分别与透析初月时同组RRF比较显著下降(P〈0.001)。第18月时3个血脂增高组RRF与TC、TG组比较均有下降(P〈0.05)。RRF下降数值与TC(r=0.234,P〈0.05)、TG(r=0.528,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CAPD患者的RRF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高血脂与RRF改变值有正相关性。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CHD)和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对尿毒症中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作用,探讨HFD治疗的临床必要性。方法将CHD患者4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F60透析器进行HFD,对照组采用F6透析器进行CHD,透析时间为4h,透析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尿素氮(BNU),肌酐(SCr)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将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FD组和CHD组透析前,后血BUN,SCr的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FD组和CHD组血iPTH,下降率分别为(72.07±13.40)%,(12.12±5.16)%,HFD组iPTH下降率极显著大于CHD组(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对中,大分子尿毒症毒素的的清除作用优于常规透析,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两者无明显差别。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膀胱肿瘤术后行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40例,检测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含量,术后6个月复查膀胱镜。(2)动物实验:取雌性大鼠7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生理盐水灌注组(15只)、沙培林灌注组(15只)、BCG灌注组(15只)和大肠杆菌灌注组(15只),每周灌注治疗一次,6周后停止灌注。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后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并比较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同时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IL-2、TNF-α、INF-γ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剩余25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饲养2个月后全部处死,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停止灌注后膀胱组织是否出现慢性炎性改变。结果(1)临床研究: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沙培林,尿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均显著升高。6个月后复查膀胱镜见炎性改变且均未见肿瘤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动物实验:膀胱灌注6周后大鼠膀胱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与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表达相似:大肠杆菌组〉沙培林组≈BCG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停止膀胱灌注2个月后,大肠杆菌组表现为膀胱炎性改变,其余各组几乎均表现为正常尿路上皮。结论沙培林与BCG等免疫调节剂作用机制相似,通过引起膀胱上皮炎性反应,增强病变部位的免疫功能,从而识别并清除变异细胞,且在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恢复为正常尿路上皮,不引起慢性炎性改变,沙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