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普伐他汀治疗对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普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研究者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者患者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CD62p和CD6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均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能有效降低血小板的活性。
简介: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发生急性肾衰竭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3~2003年间,因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心绞痛住院,并出现心源性休克的病例,以24h内是否出现急性肾衰竭为标准,比较其住院期间死亡率,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早期发生急性肾衰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符合统计分析标准的患者共172例,其中51例(30%)于24h内出现急性肾衰竭.有无早期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其住院死亡率分别为90%(46/51)和56%(68/12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早期发生急性肾衰竭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6.7,95%可信限2.5~18;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发生急性肾衰竭,与其住院死亡率显著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不良预后的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以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对照组患者(6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70)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及1个月时的血脂水平、炎症指标(hs-CRP、IL-18)水平、肾功能(Cr)情况以及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7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TG、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1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高龄冠心病介入术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简介:目的筛查早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发病率,FH各分型的临床特点,以及降脂治疗对FH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07例因首次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早早发心肌梗死的年龄标准定义为≤35岁。采用荷兰临床脂质网络标准进行FH分型。冠状动脉病变通过Gensini评分评估。结果无论是否经过降脂治疗,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否认的FH组(P<0.001)。在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中,FH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与否认的FH组比较,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年龄更小,接受降脂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及极高危的比例更高,Gensini评分更高(P均<0.05)。在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中,降脂药物治疗组的Gensini评分显著低于非降脂治疗组(P<0.05)。结论在早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肯定的/很可能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者比例更高。尽早开始降脂治疗,无论是否达标,均可减轻冠脉病变。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钠尿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心衰(心功能Ⅱ~Ⅲ级)患者随机分为10mg阿托伐他汀组(A组)、20mg阿托伐他汀组(B组)和对照组(C组),3组均给予抗心衰基础治疗,A组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d,B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时测定血浆BN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6min步行试验,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3组患者治疗12周时心功能指标、血浆BNP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种剂量治疗组血浆BNP、血清hs-CRP水平均降低,LVEF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治疗组的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治疗组间血浆BNP水平、血清hs-CRP水平、LVEF及6min步行距离无差异。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即可以降低BNP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微炎症可能是该药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择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期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值;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CRP值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值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RP明显增高,而经治疗后,病情好转,CRP值明显下降,故CRP的检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提供较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同时又可作为观察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来高龄(≥80岁)急性心肌梗死病例78例。其中PCI治疗40例,药物保守治疗3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住院期间临床疗效以及PCI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PCI治疗组住院期间心肌梗死症状缓解率明显提高(52.63%vs75.00%,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39.47%vs15.00%,P<0.05)。出院后6个月内再次心绞痛(42.86%vs18.42%)和心肌梗死(22.86%vs5.26%)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再次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的发生率也有一定下降(25.71%vs10.52%,P=0.09)。结论PCI治疗可以改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由此可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治疗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简介: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引导式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其心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显著短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引导式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从而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患者150例,根据检查结果,将未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正常组;将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Ⅰ期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Ⅰ期组;将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Ⅱ期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Ⅱ期组。检测比较三组患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Urea)水平以及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对CystatinC、Hcy与CRP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Ⅰ期组、Ⅱ期组患者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肾功能Ⅱ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高于肾功能Ⅰ期组(P〈0.05)。患者血清CystatinC含量、Hcy含量与CRP含量呈正相关(r=0.840,r=0.333)。结论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明显升高,CystatinC、Hcy含量与CRP含量呈正相关,CRP含量可以早期反映出患者肾功能变化,可能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检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住院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病例,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均行MSCT与TEE检查,搜集2种检查方法检测血栓的结果,比较2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MSCT与TEE诊断符合的为190例,其中6例2种方法均诊断为血栓,余184例均未发现血栓,诊断符合率为94.1%。MSCT检测血栓阳性或可疑阳性的8例患者,TEE则提示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淤血表现、云雾状影、絮状回声或未见明显血栓。另外4例TEE诊断为血栓者中1例为左心房前上壁附壁血栓、3例为左心耳少量血栓,而MSCT诊断未见血栓。以TEE为"金标准",MSCT检测血栓灵敏度60.0%,特异度95.8%,阳性预测值42.9%,阴性预测值97.9%,阳性似然比14.4,阴性似然比0.42。经过四格表配对χ^2检验,χ^2=45.936,P〈0.01,κ=46.9%。结论:MSCT与TEE诊断左心房内血栓符合率较高,前者对血栓检测阴性预测值较高,而后者更有利于鉴别血液淤积与血栓。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人奥美沙坦治疗前、后血清hs—CRP、ICAM-1、sCD40L的浓度变化,探讨奥美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新发现或未经长期降压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53例(男41例,女12例),均符合WHO/ISA1999年的诊断标准,平均年龄(53.23±7.60)岁,所有人选者抽取空腹12h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hs—CRP、ICAM-1、sCD40L的水平,均口服奥美沙坦20mg/d,4周后若舒张压〉90mmHg,剂量加倍40mg/d,共服药8周,8周后抽血。所有入选者均测血压、血脂、血糖,服药8周后重复测定以上所有指标。结果(1)高血压病人用药前、后血脂、血糖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血压有明显下降(P〈0.01);(2)高血压用药后hs—CRP、ICAM-1、sCD40L明显下降(分别为1.66±1.34mg/Lversus2.37±1.81mg/L,P〈0.01;152.25±50.72ng/mlversus204.86±49.33ng/ml,P〈0.01;3298.50±1309.01pg/mlversus5191.72±1144.63pg/ml,P〈0.01)。结论奥美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具有抗炎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美罗培南联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呼吸指标、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度肺部感染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呼吸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MIP-lα、sTREM-1、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联素(AP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罗培南联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炎症反应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通过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分析其与心功能及心电图表现的相关性,并观察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的治疗作用。方法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β1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据此分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β1阳性组)30例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β1阴性组)35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心功能检测,常规12导心电图测量QTcd值。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随访半年。结果(1)治疗前β1阳性组左室舒张末径显著大于β1阴性组[(66.01±5.47)vs(63.07±5.64)mm;P〈0.05)],左室收缩末径大于β1阴性组[(54.24±8.43)vs(50.72±6.12)mm;P=0.052)],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β1阴性组[(32.16±9.00)vs(36.64±8.20)%;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提高(P〈0.01)。β1阳性组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β1阴性组无差异(P〉0.05)。(2)治疗前β1阳性组心率显著高于β1阴性组[(94±14)vs(87±16)次/min;P〈0.05)],β1阳性组QTcd值显著大于β1阴性组[(71.14±34)vs(58.33±14)ms;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及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1),β1阳性组QTcd值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β1阳性组心率和QTcd值与β1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心功能较差且QTcd值长,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小QT离散度,提示β1受体自身抗体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阳性者可能临床预后差。
简介:目的评估分析年龄≥60岁老年患者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术后3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116例行LRYGB患者的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n=46)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n=70),评估老年组术后体重、血糖、血压、血脂、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术后3年疗效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年龄(63.1±2.5)岁,糖尿病病程(11.3±4.8)年;手术后体重下降至(64.6±11.7)kg(vs术前(81.8±12.7)kg,P〈0.01),体重指数(BMI)(24.0±4.1)kg/m^2(vs术前(30.5±3.8)kg/m^2P〈0.01),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7.06±1.26)(VS术前(9.0±2.0)%,P〈0.01),糖尿病缓解率45.7%,体重、BMI、多余体重减少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压等较手术前降低(均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0.603)。上述指标与中青年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S=0.596),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2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中青年肥胖伴他DM患者相比,LRYGB治疗老年患者肥胖和,T2DM是安全有效的。术后3年糖尿病完全缓解率相仿,体重、血压、血脂等也有明显改善,且和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不大。
简介: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有轻中度焦虑状态老年便秘患者治疗后的便秘、焦虑状态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门诊治疗的80例伴有轻中度焦虑状态老年便秘患者[年龄65~86(74.6±7.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1次/d,同时给予乳果糖口服液15ml,2次/d;对照组单纯给予乳果糖口服液15ml,2次/d,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第2周和第4周记录患者便秘治疗的有效率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便秘状况均得到改善,但在治疗2周时,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治疗2周和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降低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1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合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有轻中度焦虑状态的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是有效且安全的。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HS)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与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将84例受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22)、单纯高血压组(HT组,n=31)和中重度OSAHS合并高血压组(OSAHS+HT组,n=31)。OSAHS诊断根据PSG监测结果,血压监测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浓度。结果:①OSAHS+HT组巾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为62%,明显高于HT组的31%(P〈0.05)。②OSAHS+HT组24h、白天、夜间平均脉压[分别为(50.5±11.8)mmHg(1mmHg=0.133kPa)、(51.4±10.9)mmHg、(52.2±15.8)mmHg]明显高于HT组[分别为(45.9±6.9)mmHg、(48.1±8.1)mmHg、(43.9±6.7)mmH朗(均P〈0.05)。③OSAHS+HT组的IL-18、hs—CRP、TNF—α、VCAM—1浓度明显高于HT组和正常对照组;HT组的IL-18、hs-CRP、TNF—d、VCAM-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④OSAHS+HT组的hs—CRP和VCAM-1浓度变化与呼吸紊乱指数、氧减饱和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重度OSAHS患者存在明显炎症反应,可能与其血压昼夜节律及脉压的变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