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得出结果可为后续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5-01-01至2017-01-31收治的130例胸腹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阴性率、阳性率进行判定,分析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对130例患者样本进行检查后,积液细胞学检查具体结果如下所示阴性(Ⅰ级)患者为105例(80.77%),假阳性(Ⅱ级)患者为10例(7.69%),阳性(Ⅲ级)患者为15例(11.53%)。检测结果为假阳性和阳性患者共有25例(23.81%),其中明确确定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共有4例,检出率为(3.07%)。结论细胞形态学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金标准,用于胸腹水细胞学检查,不仅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窦腔的细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102例CRS手术患者窦腔脓液和病变黏膜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监测结果。结果102例送检标本,阳性82例,阳性率为80.39%,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4株,克氏库克菌6株,烟曲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各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8个菌种各1株。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敏感度依次为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钠、青霉素。结论CRS多伴有细菌感染,喹诺酮类可作为内镜鼻窦手术后的首选抗生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学指标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41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抗体,欧蒙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Anti-Sm)、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proteinantibody,Anti-RNP)、抗SSA抗体(Anti-SS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antibody,Anu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antibody,AH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p-proteinantibody,ARPA),魏氏法检测的ESR,免疫比浊法检测的补体C3、C4及免疫球蛋白(Ig),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NA、抗ds-DNA、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6%、58.5%、41.5%、24.4%、39.0%、29.3%、26.8%、34.2%。ESR、IgG明显明显增高,C3、C4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凡疑似SLE的患儿,尤其是较大年龄的女性儿童应尽早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以提高儿童SLE的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盘植入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胎盘植入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40例患者MRI影像学表现,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RI在诊断产前胎盘植入的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结果胎盘植入的MRI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子宫肌层变薄,病灶内见混杂信号团块影,边缘强化明显,动态增强,胎盘-子宫交界不清,可穿透子宫壁,侵袭邻近器官。MRI鉴别胎盘植入(含穿透)与粘连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00%、73.60%和85.81%,8例(8/40,20.00%)MRI未见确切胎盘植入征象。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胎盘植入及判断肌层侵入情况,产前MRI对于诊断胎盘植入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例男性性逆转综合征的研究。方法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以及MLPA方法的Y位点基因检测,确诊此病例为男性性逆转综合症。结果46,XX男性多因婚后不育就诊,需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可利用产前诊断技术避免此类患儿的出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喘息性疾病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5例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确诊的疾病类型分为A组、B组、C组。回顾性分析3组资料。结果A、B两组3岁以下患儿所占比重最大;C组6个月以下患儿所占比重最大;A、B两组多于冬季发病,C组疾病多发于春、冬季;三组中只有A组10例患儿存在家族哮喘史,与其他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中有31例存在过敏史,A组存在过敏史人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组;A组患儿WBC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患儿CRP增高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儿MP-Ab阳性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与遗传、环境因素相关,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偏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1265例,男女比为1.041,男性多于女性。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52.96%),此年龄组中男性多于女性(男52.23%、女47.77%),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占28.85%)。12月、1月、2月高发,占全年的61%。中毒患者的职业排在前4位的是个体开业、农民工、家务及待业人员、儿童和学生。45.45%的中毒发生在饮食娱乐等公共场所。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夜间,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28.93%。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0.75%)。97.08%的患者治愈出院,1.42%患者死亡。结论本研究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急诊中毒的基本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及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梅毒感染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其他20例与观察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的非梅毒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取标本进行检测,分别采取TRUST、ELISA、TPHA法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进行。分析其结果。结果不同方法检测梅毒患者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TPHA法检测梅毒的潜伏期阳性率和现症患者阳性率为最高。TRUST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84.9%;TPHA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96.6%;ELISA的敏感性为99.0%,特异性为98.3%。其中,以ELISA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最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法对梅毒血清学检测效果良好,其中以ELISA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最高,可作为临床检测梅毒血清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本特征,为临床中开展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结构的应用活动构筑和提供解剖学基础支持条件。方法选取和运用新鲜获取的来源于自愿捐献渠道的12具成人整尸标本作为基本性研究对象,针对其中的8具整尸标本实施改良性明胶-氧化铅造影处理,针对其中的4具整尸标本实施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血管造影。结果经由实施3D图像重建技术处理环节可以知道,腹壁上动脉血管组织的穿支主要呈现出纵向分布的基础空间特点,其左侧部分与右侧部分之间分布的横行吻合支结构的数量规模相对较少,腹壁下动脉血管穿支呈现纵向分布特点。且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之间分布有数量充足的具备不减口径特点的跨越膜前正中线位置的横行吻合支结构。结论腹壁下动脉内侧穿支为优势血管组织结构,开展DIEP皮瓣设计工作环节过程中应当优先选取近脐部位的穿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