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2年12月时间段接受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为45例、4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语言、肢体、意识、视野以及面瘫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有利于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常见且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围产期窒息引起,包括胎儿在子宫内缺氧、脐带绕颈、胎盘早剥、产程延长等因素。HIE不仅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脑瘫、智力障碍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对HIE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科学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HIE的临床表现、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2年12月时间段接受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为45例、4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语言、肢体、意识、视野以及面瘫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有利于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在过去二十年间,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新的介入治疗策略和处置手段陆续出现,提高了闭塞动脉的再通率,降低了缺血性大脑损伤的发生率;血管内治疗和扩大溶栓时间窗等方法,提高了急性脑中风的介入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愈后。当前我们面临着,回顾急性脑中风的介入治疗及其相关数据的问题,以及回顾临床介入治疗脑中风新技术的问题,同时介入治疗的一些新问题也需要讨论。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与血栓心脉宁胶囊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病史、CT、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检查确诊的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加血栓心脉宁胶囊治疗,疗程21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通过颅多普勒超声(TCD)提供客观依据。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化的幅度更为显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为91.1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血栓心脉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比单用尼莫地平有明显的优势,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出院以后应用延续性护理所取得的效果,以便为临床的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所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本研究选择其中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合延续性护理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0例。对于本研究常规护理组为患者落实常规的护理,而延续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将护理延续到患者出院以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并作比较。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行比较,常规护理组治疗的依从性为75.00%,延续性护理组的治疗依从行为95.00%(38/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常规护理组为72.50%(29/40),本研究综合护理组为92.50%(37/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本研究常规护理组为70.00%(28/40),本研究综合护理组为90.00%(36/4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出院以后为患者选择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升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的优良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运用优化急救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CT时间、静脉溶栓时间及急救总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后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及意识障碍评分均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方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治疗时间,且益于保障静脉溶栓效果,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所导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CA)筛查轻度认知障碍(MCI),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根据MRI表现分为脑白质疏松(LA)、腔隙性脑梗死(LI)和LA与LI并存(LA+LI)3种类型。结果共纳入150例,其中MCI组70例,非MCI组8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MCI组年龄、性别构成比与非M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受教育年限显著短于非MCI组(9.06±4.46)岁vs(11.484-3.51)岁;t=一5.116,P<0.001,而高血压病(71.4%vs45.0%;=8.325,P=0.004)、糖尿病(55.7%vs40.00%;x=4.801,P=0.028)、高脂血症(48.5%vs23.7%;x=9.552,P=0.002)、颈动脉硬化(42.8%vs18.7%;x=6.871,P=0.010)、吸烟(34.3%vs13.8%;=6.581,P=0.O11)构成比及总胆固醇(5.26±1.26)mmol/Lvs(4.56-41.23)mmol/L;t=3.326,P=0.001、尿酸(351.81±83.21)mmol/Lvs(323.03±80.43)mmol/L;t=2.102,P=0.0371水平显著高于非MCI组。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硬化、吸烟及教育水平较低是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MCI的独立危险因素。